Tuesday, June 22, 2010

林则徐生平: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竣村老人、竣村退叟等。生于清乾隆五十年七月廿六日(1785.8.30)卒于道光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850.11.22),侯官(今福州市)人。父亲林宾日以教书为业,母亲做纸花来补贴家用,日子过得十分艰苦。他自幼跟随父亲在私塾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他聪颖异常,勤奋好学,七岁能做八股言语,十二岁参加府试,父因其年幼,让他骑在自己肩上送进考场。主考官笑说:“子将父作马。”他应声答道:“父望子成龙。”主考官对他才思不凡颇为赞赏。结果以第一名中秀才。十九岁考取举人。为了谋生,一面学习,一面教书,并曾在厦门海防同知衙门(类似海关)工作任司书。二十五岁中进士。他为官30多年,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一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官场上度过。所到之处,关心民瘼,整顿吏治、兴修水利、赈灾救民、廉洁正直,有“林青天”的美誉,是鸦片战争时期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当时面对王朝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内忧外患交迫的局面,他呕心沥血,单单处理政事的文稿、译稿、札记以及诗文、书信现存就有一千多份。他积极探索,锐意改革,开创了近代中国的许多个“第一”:世界禁毒第一人,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近代翻译西方报刊第一人,引进西方技术制造武器第一人,近代运用国际法第一人,近代首倡商人集资开发矿业第一人,近代身体力行实践开发边疆第一人,近代主张保护主权、发展对外贸易第一人,近代首倡自铸银币第一人,近代创建新式海军第一人等等。如此可见其勤政爱民。六十六岁时奉旨为钦差大臣,带病从福州启程,十一月中旬至广东潮州,病情恶化,吐泻不止,二十二日死于普宁县行馆,十二月归葬福州北郊金狮山狮山首南麓林氏墓地。
林则徐略记:
一、禁烟
清末,鸦片流入中国日益增多,国人吸食鸦片严重,林则徐忧心如焚,不顾威胁利诱,不怕判罪杀头,为利益江山社稷而力倡禁烟,“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二万余箱,经四十余日,震惊中外,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成为世界禁毒先驱。而销毁鸦片的方法极为环保,不破坏任何自然环境,实为罕见。
二、水利
中国是农业大国,故水利极为重要。林则徐心系百姓勤研水利,亦有水利方面专著。道光二十四年被流放到新疆边远地区,身处逆境,却不减其为人民服务之心,组织开垦荒地近百万亩(垦田三万七千余顷),提出解决沙漠中水利问题的“坎井”计划,当时人民称之为“林公井”。林则徐教导的种植农业技术、水利技术现在新疆、甘肃地方面的人还在使用。
三、林则徐学佛
林则徐早年进入仕途,有缘得闻佛法,即深信不疑,亲书小册经咒,随身携带,虽政务繁冗,坚持课诵,行持诚笃,终身不变。曾编写《经中径又径》一书,选录有关净宗精辟论述,被净土宗学人视若珍宝。印光大师对此书评价颇高,大师亦对林则徐真正做到“以出世无我精神,办入世利他事业”颇为赞叹,详观古之大忠大孝,建大功、立大业,道济当时,德被后世,浩气塞天地,精忠贯日月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林文忠公则徐,其学问、知识、志节、忠义,为前清一代所仅见。虽政事繁冗,而修持净业,不稍间断。以学佛乃学问、志节、忠义之根本。……”佛法认为,利人是善,损己利人是大善。林则徐不顾罢官流放,却为国家民族立下不朽功业。不仅深受人民爱戴崇敬,甚至在英国伦敦蜡像馆中,仍巍然屹立着林则徐的蜡像,正反映历史的公论。《周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林则徐子孙繁衍,人才辈出,直至今天遍布世界各地的还有三百余人。
以上均体现林则徐为国为民百折不挠的赤诚真心,其处世的态度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林则徐有一段短而精辟的人生总结,称为“十无益”。
一、 不孝父母,奉神无益; 二、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二、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四、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五、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六、做事乖张,聪明无益;
七、 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八、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九、 不惜元气,服药无益; 十、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此十无益把做人做事的根本都抓到了,其中前两句是修学之根本,“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修身要循正道来修,而修道的核心在哪?在仁慈,时时处处替人着想,此为第一等学问,而仁又从何下手?《论语》中: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故修道之根本在孝悌。


一、 不孝父母,奉神无益
《弟子规》相应经句: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则学文
何为神?
古字左为‘示’上‘二’表天地,下面三竖表上天的垂示,右为‘申’:上‘由’下‘甲’为通达之意,左右合之表通达上天垂示,即通达宇宙万物运行规律以及运用于人与人之间而产生的五伦关系。故我们所侍奉的神灵、佛菩萨,即是历史上圣贤。而之所以成圣贤,乃其德行也!也就是能运用宇宙万物运行规律造福人类并能敦伦尽份将五伦关系处理好的人,是为人之楷模。圣贤教诲中最重要的就是行善尽孝,所以礼敬儒、道、释三教圣人,重要的是我们能依教奉行,所以力行孝道才是圣贤人的好弟子,也因为能够行善积德而百福骈臻,千祥云集。故依教奉行者有福。假如连父母至亲都不孝敬,纵使每天三柱香殷勤伺奉也无济于事,神明岂能佑之?古语云:百善孝为先。孔夫子也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而不孝父母者必是自私自利之人,求于神明必是为己,纵使求得诸多好处亦不会考虑到他人的需要,终会引起他人不满,说不定还会惹祸上身,不得善果,所以神明不保佑也是慈悲,也是帮助你。也可延伸为有能力帮助他人者,如师长等。
故事一:太和人杨黼,喜欢佛法,常常寻师访友,无心侍奉老母。因仰慕无际大师欲前去寻访,故辞别了家中的老母亲,独自前往四川,去拜访无际大师;在路上遇到了一位老僧问杨黼说:‘到那儿去啊?’杨黼回答说:‘我去四川拜访无际大师。’老僧说道:‘你去拜访无际大师,还不如去见佛啊!’杨黼就问:‘那么佛在那里呢?’老僧说:‘你只要回家,就会看到一位肩上披著黄色衣服,倒穿著木屐的人,那人就是佛啊!’杨黼听了之后,就马上的赶回家去。当杨黼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夜深人静,家门已关了,杨黼就敲著门,在外面等候著;这时候,他的老母亲一听,是儿子在外面叫门的声音,就喜出望外、急急忙忙的,随手拿了一件黄色的衣服披在肩上,大概是想念儿子太过兴奋,跑出去开门的时候,连木屐都穿反了,杨黼一见到母亲这个样子,和老僧所讲的佛的样子完全一样,因此而突然惊醒觉悟了。从此以后就留在家中竭力的孝敬母亲,并且还为《孝经》做了好几万字的注解;杨黼在为孝经做注解的时候,砚台的水快用干了,忽然之间,砚台里面的水,却又盈满了。别人都认为:这是因为杨黼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所得到的感应啊!
评:活佛非遥远,堂前有两尊;恩勤旋白发,安定问黄昏;夏勖馐常洁,冬防席未温;椎牛坟墓祭,不若事生存。--湖南邵阳李有珪五叠韵
故事二:从前有户农家,生了一个儿子,这位农人想请老师教他孩子把书读好的心,非常的殷切;但是他对待孩子的老师,则是太过份了,不懂得尊敬老师的道理;给老师吃的不好,尽是些不营养的食物;学费也给得很低,老师虽然非常尽心尽力的教这孩子,而且教的时间也很久;然而这孩子阅读他人所做文章的能力还不错,可是自己做起文章来,则是一无是处,这也是真奇怪啊!后来这孩子还是跟他父亲一样做农夫了。
评:“师哉师哉,童子之命也!”父母生养人的生命,老师长养人的慧命,故不敬师长,即不重师道、不孝顺父母。而故事中的这位父亲演出了不敬师长的坏榜样给儿子看,试想:他的儿子会尊师重道吗?那学业道业何以成哉!
故事三:张中的家人,非常的不和;父子、兄弟、妇姑、妯娌之间,稍微有点争执冲突,就呼天抢地指著神明,想要表示自己清白;等到分家的那天,大家争得更是厉害,互相的祭祀神明诅咒对方;在这种不正常又抑郁的家庭气氛中张家的人精神都有些恍惚,家人也经常的生病;不到几年的时间,张中的家人几乎死光了。
评:“元圣弟兄达,黄香衾枕温;内庭言不闲,至性闵贤存。”人无孝悌心,必受心魔扰。孝悌为传家之本,家无孝悌,必败无疑!

二、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弟子规》相应经句:兄道友~孝在中~忿自泯、善相劝~凡取与~取、恩欲报~报恩长
兄弟如手足,有缘成为弟兄是人生最为难得的事,从父母眼里来看,兄弟原是一体。“兄弟睦,孝在中”,当父母看到兄友弟恭如手足,内心一定很欢喜。
一生中兄弟姐妹是相伴最长时间的人,若连这样的至亲都不能相濡以沫互相关怀照顾,出去交朋友能否很好地与人相处呢?如果人与人相交往不能相互关怀相互成就,这样的人必存心不正,有何存心?利害心!然而“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以势交者,势倾而交绝;以色交者,花落而爱渝;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故以利、势、色相与朋友交往,必定不得善果。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兄弟之道在兄友弟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心中若常存此悌道者,则所交者皆为益友。益友有三:友直、友谅、友多闻。人生有如此良师益友相互成就,相信可少走许多弯路。
法照禅师曾云:兄弟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做样看。所以孩子一生为人处事的态度、能力关键点还在家庭教育中。而当我们能够力行孝悌之道,也就扎下孩子一生力行“仁道”的根基。
故事一:于铁樵先生说:在淮阴地方有位做官的人,他有两个儿子,从小兄弟俩就不合,两人一年都见不到一次面。后来哥哥病危,就请人叫弟弟到床前,牵着弟弟的手说:‘我十九岁就结婚了,也没有得到妻子的爱,到三十八岁,父母亲就过世了,所以我一生非常孤独,这辈子在一起最久的只有我们兄弟二人,但我们俩一生都不合,我今天才开始感到后悔和觉悟,然而我的一生,却快要走完了啊!’听到这位即将死去的哥哥对他弟弟的话,哀莫至此啊!亲兄弟都不友爱,怎能得到妻子的爱,朋友就不用提了。人生若能重来,相信这位哥哥会演出一场兄友弟恭的好戏,我们可不要让这样的悲剧在我们的人生上演!
故事二:汉朝的时候,有位叫田真的人,家中共有兄弟三人,父母都已经过世了,兄弟三人就讨论,将父母遗留下来的财产,平均分做三分,每人一分;连家中堂前种的那棵紫荆树,也决定要把它分为三分;而且明天就要动手,把紫荆树分割成三分;说也奇怪,就在田真兄弟决定之后,这棵紫荆树突然就枯萎了。田真看到之后,感到非常的震惊,就跟两位弟弟说:‘树木同株,听到自己要被分割成三分,所以才憔悴枯萎了啊!难道我们人却不如树吗?’田真说著说著,忍不住悲从中来,哭了起来;兄弟三人因此就决定不要分割紫荆树了。说也奇怪,这棵树一听到田真兄弟说不分割它了,就又活了过来。兄弟三人因此而感悟,再也不分家了。从此兄弟财产共有,而且愉快的生活在一起;邻居们都称赞:‘田真兄弟一家是孝门啊!’
评:树木的根本若是有了亏损,那么它的枝叶必定会招致损坏,而薄待了兄弟,便是薄待了父母啊!薄待了堂兄弟,便是薄待了祖宗啊!“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当我们听到邻里乡党对田真三兄弟的称赞,相信这样恪守悌道者必能感得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赵孝争死,盗贼都会感动能无益友乎?

三、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弟子规》相应经句:事虽小~子道亏
台湾有句俗语:一命二运三风水,四要积德五读书。这句话对不对?正好颠倒!我们说时代假如天灾人祸很多,人就喜欢算命,算看看今年怎样,这几年运势好不好?算了之后会不会变好命?很多人不算还好,一算,算命的说你今年有厄运,那就每天在那里想我明天可能有厄运,算了之后每天提心吊胆。所以真正有德行的人,他不会建议你的时候让你提心吊胆,他一定会告诉你如何转化命运,如何让自己能够消灾解厄,把道理跟你讲清楚,这才是真正关怀你。而一个人的运势确确实实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诗经》里面有一句话叫“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所以一个人心地善良,其家庭有和睦的气氛、良好的家风,这个家的风水一定好。一个领导到团体里面处处懂得关怀同事,同事的工作气氛也很和乐,君仁臣忠,其公司的气氛、风水也很好。所以林则徐先生点出风水的根本在哪?在存心!《心命歌》:“命自我作,福自我求;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具不好,遭殃且贫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唯人召;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假如一个人存心不善,纵使家居龙穴,三年之后也会变成鼠穴。因为外在的整个物质是随着人心在变化,当一个人对自然很有关怀爱心,他种出来的花就开得特别好。而当他处处能够立身行道,能够去关怀乡里,他乡里的风气也会一天一天的改善,一天一天的变化,所以风水是活的不是死的。所以风水的根源就在每个人的起心动念之中,不要着相了,若觉得摆上双狮风水就好,这叫舍本逐末,本还在存心,还在自己读圣贤书,勤于修身,积功累德。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有位风水先生,走了很远的路,十分口渴,来到一户人家门口,正巧一青年男子从门里出来,先生于是走上前去向他讨水喝,男子转身进了屋,先生坐在大门外焦急地盼望着那碗解渴的水,可是一直也不见人出来,想进去看个究竟,又觉不太礼貌,只好做罢。这样反复几次,过了好长时间,里面的男子才端着一碗水缓缓走出来,风水先生快步迎上去,接过那碗水连连称谢,男子递过水转身进了院子,先生端着碗刚要一饮而尽才发现,水上浮着一层糠皮,水又太热,只好边用嘴吹糠皮边喝,他很恼火,但不喝还不行,想到:这家人太坏了,萍水相逢,他们却这样对待我一个落难之人,我得想个办法,要报复他。风水先生喝完水,把水碗送还给主人经过院子时看见里面停着一口棺材,他暗自高兴想:报复的机会来了。进到房里,谢过主人,装作不经意地问了一句:“外面的棺材是怎么回事?”家中的老婆婆回答说是自己的夫君过世还未下葬。风水先生忙说:“我就是看风水的,为了报答你们的救急之恩,我就给你们找一块好坟地吧!”主妇欣然接受,风水先生找了一块风水最差而且会断子绝孙的地指给他们,然后很满意地走了。
过了十年,这位风水先生再次来到这个地方,想起十年前的事情,断定那户人家一定已经败落,不妨去看一下,走到那户人家所在的地方,却见琉璃华屋,正疑惑间,一位中年男子从门里踱出来,见到他之后,一脸惊喜,拉住他的手说:“恩人啊!您可算故地重游了,自从您给我父亲看了坟地之后,我家就家业日丰,人丁兴旺,我们全家都在感念您的恩德,太谢谢您了。”风水先生于是说:“你带我到你父亲坟前再帮你看看。”到那里一看,水风完全变了,他就讲:“你们家一定是做了什么大善事,积了大阴德。当年你们拿水给我时很怠慢,我很生气,给你们找的是断子绝孙之地,没想到今天却变成了这样的一块风水宝地。”主人听了就对他讲:“当年你到我家讨水,我母亲看您大热天,口这么渴又出了不少汗,这时如果马上让您喝水,您口会越喝越渴,所谓渴勿暴饮。若喝凉水,因为天热大汗,突饮凉水,肠胃阳气虚空,易致痼疾。故让您久等,是让您息汗,给您热水,是怕水凉伤及内脏,撒上糠皮,意在让您慢饮。”风水先生听了上述一番话,深感惭愧,说道:“我不但没有感恩,还想出卑鄙的做法报复,幸亏上天有眼,让我知道这一切,不然,我将成为恩将仇报的不义之人。今已知,风水可由心转,可见风水原是假的,从今以后,我也再不去做给人查看风水的事情了。”
透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一个人如果每天自私自利,念念只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自己就是有再好的风水也于他的人生际遇,于他的前途幸福无益;但如果是念念替人着想,常存体恤他人、关怀他人,完全利益别人的事,那么这一份存心,其实就是最好的风水,古人有言“福田心耕”,也说“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都是在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宋朝的范仲渊,他做穷秀才时,心中就念念救济众人;后来作了宰相,便把俸禄全部拿出来购置义田,赡养一族的贫寒。先买了苏州的南园做为自己的住宅;后来听见风水先生说:此屋风水极好,后代会出公卿。他想,这屋既然会兴发显贵,不如当作学堂,使苏州人的子弟在此中受教育,那么多数人都兴发显贵 ,就更好了;于是立刻将房子捐出来,作为学宫。他念念利益群众,不愿自己一家独得好处,结果自己的四个儿子,作了宰相公卿侍郎,而且个个道德崇高,家风也绵延至今不衰。

四、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弟子规》相应经句:事虽小~子道亏、德有伤 贻亲羞、非圣书~坏心志、勿馋富~勿喜新、将加人 先问己
一个人对人无礼,做事没有章法,房间搞得很乱,纵使他学富五车也没用,因为不相应。“有德有才是优质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当今社会高学历者犯罪比例节节攀升,正验证了这句话,所以德行扎根特别重要,否则读书何益? 一个孩子读的是“出则弟”,但看到长辈不会行礼,也不会主动先让长辈坐,这时他的心就不恭敬,一不恭敬,读的书便无益处。而且不只无益,还有害,《弟子规》写到“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有一个学生没有从《弟子规》开始做,而《论语》背得很熟,有一次他母亲批评他做的错事,他跟他母亲说,“你凭什么讲我,你有孔夫子的温、良、恭、俭、让吗?”拿句子跟大人对质,而不是拿来反省自己,所以教导孩子一定要让他了解圣贤的经典不是拿来背的,而是拿来一条一条落实做到,当他真正做到,也形成恭敬心了,他的心就与经典相应,则读一句受益一句,所以这样读书才有益处。
现状:巴黎圣母院里贴着一行字“请勿喧哗!”;泰国皇宫的厕所里写着“便后请冲厕!”;美国珍珠港的垃圾筒上贴着“请将垃圾丢在此!”都用中国字写的,为什么?因为中国人行为习惯不好,令人起烦恼了。请问:能去这些地方的都是些什么样人物?大多数是官员、留学生或有钱的游客,相信他们的学历都不低吧?但行止不端,都把脸丢到国外去了,读书何益!
故事一:宋朝的宰相秦桧,企图与金人暗中串通,所以极力的主张和议。只要宋朝的将领与金人作战的时候,稍微有点胜利,他就下令班师回朝;因此宋军所占领的城市,随即就失守了。秦桧如此欺君误国,又将岳飞害死在狱中。故千百年来,世人莫不厌恶秦桧的奸诈;而岳飞的精忠报国,后世的人,也无不景仰岳飞的风范。在杭州西湖岳王祠的前面,就有铁铸的秦桧,和他的妻子王氏的像,跪在岳王的坟前,旁边还挂了一个木头做的手掌。无论远近,只要是来到岳王墓前拜谒的人,都是钦佩岳王的精忠报国;在拜完岳王之后,就都拿起了木掌,批打秦桧夫妇的铁像。秦桧如此行止不端而招致千古骂名,纵使学富五车,写了一手好字,又有何益?
故事二:从前有位读书人叫王生,他的心阴险而狡诈;所做的事情,也都违背了天理。有一次他参加秋试,文章作的很好,当时的主考官房师,想要将他名列前茅;但是等到填榜的时候,忽然王生的考卷不见了,等到填榜完毕,王生的卷子,才从房师的袖子里面掉了出来;房师因而感到十分的后悔,就秘密的和王生见面;并且答应王生,遇有机会,再以其他的缺额来补偿他。这件事情过后没多久,房师就转到诠叙单位任职。王生也就因为输粟入了成均。等到王生再度赴考,房师正好就在考选司任职;房师见到王生,大为欢喜;就密密的交待,挑选一个美缺,借著恩例与选的机会留给王生。可是到了恩例与选的期间,房师却因为父亲过世,而必须暂时的离职返乡守孝。这样过了三年,房师守孝完毕,又再被朝廷起用,仍然是补了选司职位的官;而王生这个时候,也因为年资已深,而应当被选中派官任用;万两黄金的薪资,也是指日可以得到的啊!但是没几天,王生却以母亲过世,必须请丧假在家守孝。经过这么许多的波折,房师可怜王生实在是命穷,就把王生推荐给巡抚大人当家庭老师,三年之中,也可以领到千两黄金的薪资。但是此事还没有满一个月,巡抚大人竟然因为旧事而丢官了。王生的一生,屡次都有奇遇,但是却都成了画饼。王生心里感到十分的不平,因而生了一场大病,躺在病床上三年;有一天王生突然的觉悟,他说:‘这都是因为我平日积恶的关系,所造成的恶果啊!’后来王生的病,因为忏悔改过而逐渐的痊愈了,因此王生就终生的行善。
评:行止不端,读书无益,迁善改过,病愈善终。
故事三:卖棺材

五、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弟子规》相应经句:行高者~勿轻訾、将加人~即速已、果仁者~色不媚、不力行~成何人、非圣书~坏心志、闻过怒~渐相亲
一个人长傲慢,学问愈高愈瞧不起人,所以现在高学历者离婚率最高,因为不懂得去体恤别人的感受、需要,只觉得我读这么多书,我比你厉害,而没有考虑到这一举动会给家庭、孩子、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青少年犯罪率也不断上升,其中多数来自不健全家庭。上海是经济特区,是高学历的人才聚集地,经济已有相当的发展,离婚率上升比例也很惊人:2005年比2004年上升38.9%,一年有27374对夫妻离婚,平均每天75对。所以确确实实傲不可长,长了傲慢一定跟学问背道而驰,也提不起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我们来思考一下,近代中国传统文化毁在谁的手上?毁在读经典的人手上,为什么?他们觉得这些经典我都会背了,中国的东西我学会了,可他学的只是中国文化的记问之学,又去西方留学,就觉得西方很多东西比中国好。而中国的圣贤之道唯有真正身体力行,才可以不断拓宽学问的深度、广度,否则就有局限性。所以只要他不立身行道,必长傲慢之气。只了解不力行也会增长傲慢,此博学非真博学。所以我们不要高兴孩子会背很多,而要仔仔细细看有否落实,是否愈读愈谦卑,这个才是真实学问。例:小女孩讲英语,说:奶奶你好白痴!”
故事一:有位少年大学生,二十岁当博士、副教授,平时喜欢写文章“指点”同事、教授们的论文,而且一针见血颇有见地,当他要评级当教授却十年都评不上,很苦恼却不知为何如此?后经朋友提醒:应对同事、教授们的论文不予批评,专看优点加以赞叹,经一星期,写了一篇文章,朋友看了的毛骨悚然,因为三十年来心高气傲贯了,不曾欣赏别人,写出来的东西实在别扭。可见其人际关系、工作生活状况并不好。所以一个因博学、学历高而心高气傲的人快乐吗?非也!
故事二:明朝的宣宗皇帝,非常喜好诗词歌赋,经常命令朝中的大臣附和;有位学士自以为才气很高,他每次应制奉命做完诗的时候,就说:‘我所做的诗,实在是太好了啊!皇帝不但是做不出来,而且也看不懂其中的奥妙啊!’没有多久,这位学士就以诗字触犯了皇室的庙讳,而且讲话涉及讥讽;被皇帝处以不敬的罪名,而夺掉了他的官职。
《安士全书》中写到:“江南金圣叹者。名喟。博学好奇。才思颖敏。自谓世人无出其右。多著淫书。以发其英华。所评西厢水浒等。极秽亵处。往往摭拾佛经。人服其才。遍传天下。又著法华百问。以己见妄测深经。误天下耳目。顺治辛丑。忽因他事入狱。竟论弃市。”
评:心高气傲,自毁前程,博学何益!

六、做事乖张,聪明无益
《弟子规》相应经句:父母教 须敬听、事虽小~谨为去、有心非 名为恶、勿馋富~勿喜新、将加人 先问己
我们做事情假如不遵循道义,不遵循章法,只凭着自己的小聪明做,定会把事情给搞砸了,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现代人喜欢朝自己的意思做,觉得自己的想法观念可以超过古代人,往往吃亏的还是自己。因为天地之间做人做事的纲领并没有因时空改变,所以我们要先虚心领受圣贤教诲,先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才能快速掌握做人做事的纲领,一分诚敬得一分收获,先放下自己的知见,不搞小聪明,老实肯干,定能成就一翻事业。诸葛亮睿智聪明,却一生极为谨慎,怕此过失而敦伦尽份守道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吾辈当效仿之。
现状:许多家长赞叹小孩的小聪明,养成孩子目中无人。所以在孩子理智还没建立之时,赞叹言语应慎重,顺着孩子的德行夸即可;
中国传统的教育,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代代相传。在汉武帝时代,正式将儒家学说确立为教育政策。这个教学政策一直保持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均未改变。为什么会保持这么久不变?一定有她可贵之处!而如今教育改革不明古代教育的深意,越来越走向西方,不知其可也!
故事一:宋朝的大臣卢多逊,被贬官流放到朱崖(现在的海南),当时的谏议大夫李符,为了这件事情,就入见宰相赵普,并且向赵普进言说:‘朱崖虽然是在海外,然而那里的水土气候不错,流放到那里的官员,也多能够保全住性命;而春州虽然是在内地,但是放逐到那里的官员,则必定会死,希望您能够变更前令,把卢多逊放逐到春州;对外而言,可以彰显您的宽宏大量,实际上则可以置他于死地啊!’赵普听了李符的建议,就点点头表示同意。一个多月之后,李符因为出事,就被贬官流放到春州;当李符到达春州郡的时候,就死在那里。
故事二:明朝崇祯年间,有甲乙两人感情很好;这时候正逢朝廷举办武举人的甄试选拔,地方官员可以向朝廷保荐武举一名;甲就请托县令帮忙推荐,乙就请托司李帮忙推荐;而被推荐的人若是录取了,就必须要给五十两黄金的酬仪。后来甲想到县令的声望不够,帮忙自己推荐,必定会落选,而司李的声望够,被推荐的人,一定可以成功。因此就想要减损乙的利益以利己,甲就设计对乙说:‘我们两人既然同心,就该同甘共苦,如果武举的推荐,只录取我们推荐其中的一位;不论是录取你推荐的人,或是录取我推荐的人,我们都应该均分这个谢金’;乙就同意甲的建议。等到放榜的时候,请托司李推荐的人,竟然未被录取;而请托县令推荐的人,竟然录取了。而在推荐以前,就已经封存的酬金,都在乙那里,由乙负责保管;而甲又不能食言,惟有怅然的闷闷不乐而已。
故事三:刘合峰先生说:‘从前有三个人结伴同行,走到河边,正好碰到涨水,而船却在河的对岸;其中有一个人较笨,其他两个人就诱使他脱掉衣服,游到对岸,把船划过来;傻子就真的听他们的话,脱了衣服游泳过河,差点就被湍急的河水淹没了;傻子到了对岸,就把船撑了过来,渡朋友过河。两个朋友上了船,傻子忽然肚子疼,要拉肚子;就赶紧的下船上岸解决内急,而两位朋友就立刻的向他挥挥手说:‘傻子,天快黑了,我们不能等你啊!’于是就撑船过河。过没多久,河水突然的变急,船一打横就翻了,两个人全都淹死在河里;而傻子则在岸边等候,一点事都没有!’
评:做事乖张,害人终害己,聪明何益! 古人曾说:‘恶是因为贪而起,所以贪是恶的根本;因此治恶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去贪了。

七、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弟子规》相应经句:朝起早~惜此时、事非宜~进退错~勿模糊
宽为限~滞塞通
当运势不到的时候,只有三分缘却强求十分,硬要去做就会累了自己也累了别人,故常觉得“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攀缘!故应审时度势,有三分缘做三分,有七分缘做七分,顺势而为即可。“君子居易以侍命”,当运势还没到时,可先充实好自己,等待机会。此时假如每天想着这件事很重要,一定要赶快做,每天在那里担心,结果后来真的机会来了,又觉得能力还不够,那就很可惜了,所以时运不济之时便是充实自己的关键时机,万不可有行险于侥幸之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个独善其身不是说没有心兼善天下,是时运未到,所以此时尽快独善其身提升自己的能力,等时节因缘机会一来,则可兼善天下,如姜太公钓鱼。此为不急不燥、善观时节因缘做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例:《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现状:社会赌博成风,人不知欲得财富当种财富因,妄求钱财,心力疲惫家破人亡者众。不如敦伦尽份、培福增慧,福田还靠心耕。
故事:曾国藩的父亲麟书,以孝闻名,勤学恳读,但考运不济,先后考了四十三次才考上秀才,此时曾国藩也开始考功名,麟书见儿子功名在望,自知赶不上儿子,也觉得至要莫如教子,还有八位子女待于进一步培养,索性放弃考试,“且将艰巨付儿曹”安心在家当私塾先生,养家教子,最终五子俱有功业。
评:时运不济时,即安住当下无妄求,敦伦尽份、成就子孙。
例子: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 “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乃召子路而问焉,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奚为至于此?”子路愠,作色而对曰:“君子无所困,意者夫子未仁与?人之弗吾信也。意者夫子未智与?人之弗吾行也。且由也,昔者闻诸夫子:‘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今夫子积德怀义,行之久矣,奚居之穷也。”子曰:“由未之识也,吾语汝,汝以仁者为必信也,则伯夷、叔齐,不饿死首阳;汝以智者为必用也,则王子比干,不见剖心;汝以忠者为必报也,则关龙逢不见刑;汝以谏者为必听也,则伍子胥不见杀。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是以晋重耳之有霸心,生于曹、卫(重耳受困之地)。越王勾践之有霸心,生于会稽(勾践兵败之地)。故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庸知其终始乎?”子路出,召子贡,告如子路。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盍少贬焉?”子曰:“赐,良农能稼,不必能穑;良工能巧,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不必其能容。今不修其道,而求其容。赐,尔志不广矣,思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问亦如之。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叹曰:“有是哉,颜氏之子,吾亦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八、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弟子规》相应经句:财物轻 怨何生、凡取与~取宜少、
势服人~方无言
“临财勿苟得”,假如用不法的手段去得到财富,纵使再拿钱去帮助别人、救别人,也没有用。如许多明星、爆发户平时偷税、漏税,有公益活动时便捐款以显其关心民生疾苦,其实是为了扩大知名度,而这样的“广告”越令其丑名广而告之。因为已经做出错误的示范,已经用不法的手段赢得财富,已经给社会一个不好的榜样了。所以一个人对于财富要明理:命里无财,再辛苦得来终会失去;而若你命中有一百万,无论做什么行业都会有,而你却用不法手段只得五十万,还以为很多,实在不光彩,而且有可能锒铛入狱,小人冤枉做小人!而当知道财布施得财富,也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才能如理如法获得更多的财富。所以要注意种财富因。财神爷范蠡三聚三散财便我们获取财物的好榜样。
故事:民国初年,一富商乐善好施,修桥铺路的好事做了许多,他死了之后其子不久也死去,妻子很想念他,就请一法国人用水晶帮他招魂,法国人在善道一直找不着,后入地狱才找到他,他妻子怎么也不相信:做了那么多好事,却堕地狱!于是法国人只好招他刚死去的儿子作证明,其子确认后并说明原因:原来富商在清末时是位官员,一次灾情严重,朝延派他赈灾,他却与其他三位官员私吞了赈灾款,此事只有四个人知道,其中三个已死,只有一位还活着。根据儿子所说的地点、人名,妻子赶紧去找那个人,那人也奄奄一息了,问后证实情况属实。其妻恍然大悟,真是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评:“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堪叹人心毒似蛇,谁知天眼转如车;去年妄取东邻物,今日还归西舍家;无义钱财汤沸雪,倘来田地水推沙;若将狡猾为生计,恰似朝开暮落花。”

九、不惜元气,服药无益
《弟子规》相应经句:冬则温 夏则清、亲所好~贻亲忧、居有常 业无变、朝起早 夜眠迟、对饮食~勿饮酒、宽为限 紧用功
此句告诫我们应保护身体,因为健康是一个人一生事业的根基,身体不适则影响工作状态,家庭幸福。所以一个人生活要有节,不可以常常熬夜,肝经运行时间为夜间子时,肾经运行时间为 ,而肾固精气,故熬夜者肝火易升、肾气不足则精神委靡;饮食时多时少或不吃,对身体耗损也很严重,特别是胃;身体出状况赶紧吃健康食品也补不回来,买再贵的药也为时已晚,因为“水桶”底已经漏了。所以“不惜元气”,吃再多的药也没有用。而服中药还是西药又有讲究,中医讲惜元固本,西医多为症状解。
现状:感冒、发烧、咳嗽初期均为身体本能的保护性反应。如发烧时体内免疫力、抵抗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若能好好休息,保护好元气以提高抵抗力,一般可以解除症状,也能保护身体机能。此时若服药则适得其反,反而会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如某些生化反应及酶的活性,此时用药则是帮倒忙,而且有伤身体。但若烧到一定度数,也应看医生,否则也会影响身体。感冒也如此,用药只能缓解症状,不能缩短病期。所以惜元气、养身体才是根本。
清末,国人吸食鸦片者众,林则徐大声疾呼:“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吸毒不仅麻痹神经系统,对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极大,现代人精神空虚,用吸毒麻痹自己者众。实为不惜身体,人财两空,活命无益!
欲令智迷、利令智昏,繁华都市中陷于利欲之中者众,灯红酒绿中、麻将桌前、电脑前,多少夜不归宿、彻夜不眠者,如此日夜颠倒、不惜元气,百疾重生。另一方面,药品种类层出不穷,特别是补品、保健品,却没能改变人们的健康状况。有医生说:近年来四、五十岁的肝癌患者发病率特别高,多为经理、干部等管理人员,他们收入较高,平时也注重保养身体,但因应酬、饮酒多,患得患失、勾心斗角以至情绪不稳定等因素对身体元气伤害较大,等濒临死亡才觉得追逐名利多么可笑,却不知尽早从内心调整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健康观(《黄帝内经》)。
故事:邳洲一钢材公司的郭经理,出入酒楼、频换妻子,终因不节食色得急性胰腺炎,住院治疗时医生常劝其少出入娱乐场所,可病愈出院又不能自制,继续花天酒地,不久又复发,如此往返于家院之间,后阶段一直住院直至死亡,从病发至死亡只五六年。
自古帝王多短命,只因后宫嫔妃三千, 纵欲不敌天天山珍海味、琼浆玉液。明朝熹宗朱由校十六岁即位,在位七年不理朝政,荒淫无度亦无子嗣,二十三岁驾崩。
评:老彭说:“上士异床,中士异被,服药百颗,不如独睡。”
孙思邈说:人的身体是气血结合而成的,不是金银铜铁打造的;所以在色欲上若不加以节制的话,开始的时候,不觉得有害,但久而久之,日积月累的损伤,必然会使精髓亏损气血败坏,最终导致死亡┄┄
在深圳一家麦当劳里,有一胖男子独自要了两份套餐,服务员很关心地问他:“先生,您一个人吃吗?还是少吃点比较好!”男子:“没关系,消化得了。 旁边另一客人也劝他:“但您都这么胖了还吃!”男子答:没关系,吃完可以去跳健身操,再不行可以吃减肥药,再不行再去跳,回来再吃!”旁人无言以对!

十、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弟子规》相应经句:事虽小~子道亏、非圣书~坏心志
阴骘是指阴德。一个人假如好色,然后行为又很恶劣,纵自己的欲望,纵使祖先积再厚的阴德也没有用,迟早大祸都会临头。所以我们也要扎下子孙德行的根基,他才不会沾染这些坏习性,所以我们积阴德之外,还要给子孙一个最好的榜样。
〈中国历史别录〉‘戒淫篇’:
唐皋少时读书灯下,有女调之,屡将纸窗舔破。公补讫,因题于上云:“舔破窗纸容易补,损人阴德最难修。”
少年谁不欲膺富厚,而淫者偏赤贫;少年谁不欲掇巍科,而淫者偏运蹇;少年谁不欲生贵子,而淫者偏无后;少年谁不欲享高寿,而淫者偏早夭。一日风流,终身困苦。有志者,其不可以仰事俯育之身,暂迷情于花柳也。后生可畏,尚慎旃哉。
如皋冒嵩少,讳起宗,己未下第归,注《太上感应篇》。于‘见他色美’下,尤致意焉。时助写者,其西宾罗宪岳(*西宾:旧时对私塾教师或僚友们的敬称)。后罗归南昌,崇祯戊辰正月,梦一道妆老翁,左右二少年侍,老翁手持一册,呼左立者诵,罗窃听之,即‘见他色美’注语也。诵毕,老翁曰:‘该中。’复呼右立者咏诗,即咏曰:‘贪将折桂广寒宫(*月宫),那信三千色是空。看破世间迷眼相,榜花一到满城红。’罗醒,决冒公必中,即以是兆寄其子。及榜发,果登第,后官至宪副(*地方省级政府副长官)。
业海茫茫,难断无如色欲;尘寰扰扰,易犯唯有邪淫。拔山盖世之英雄,坐此亡身丧国;绣口锦心之才士,因兹败节堕名。今昔同揆,贤愚共辙。况乃嚣风日炽,古道沦亡,轻狂小子,固耽红粉之场;慧业文人,亦效青衫之湿,表示白居易对琵琶女的同情。后借指对青楼女子的爱慕)。言窒欲而欲念愈滋,听戒淫而淫机倍旺。遇娇姿于道左,目注千翻;逢丽色于闺帘,肠回百折。总是心为形役,识被情牵。残容俗妪,偶然簪草、簪花,随作西施之想;陋质村鬟,设或带香、带麝,顿忘东妇之形。岂知天地难容,神人震怒。或毁他节行,而妻女酬偿;或污彼声名,而子孙受报。绝嗣之坟墓,无非刻薄狂生;妓女之祖宗,尽是贪花浪子。当富则玉楼削籍,应贵则金榜除名。笞杖徒流大辟,生遭五等之诛;地狱、饿鬼、畜生,没受三途之罪。从前恩爱,到此成空;昔日雄心,而今何在?普劝青年烈士、黄卷(指书籍)名流,发觉悟之心,破色魔之障。芙蓉白面,须知带肉骷髅;美貌红妆,不过蒙衣漏厕。纵对如玉如花之貌,皆存若姊若母之心。未犯淫邪者,宜防失足;曾行恶事者,务劝回头。更祈展转流通,迭相化导,必使在在齐归觉路,人人共出迷津。若视劝戒为迂谈,请观冒公之后报;倘以风流为佳话,再鉴金氏之前车。
淫既为万恶之首,则圣王治世,当有以绝之,而伏羲通媒妁,合二姓之好,何耶?此正所以息天下之淫也。婚礼不设,无论天下男女,必入禽兽之为,而所生子女,亦必致弃而不育。以故开一方便之门,定为婚姻之道,使男子各妻其妻,女子各夫其夫,父母各子其子,守其一而不乱也。
故事一:明朝正德年间,有位读书人,名叫赵永贞,他在少年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位异人告诉他说:‘你二十三岁的时候,必定会考中功名。’等到他廿三岁那年参加乡试,文章写得极好,主考官早已经决定选中他的文章好几天了;不料到了后场的考试,他却是连连的失误,结果没有考中。赵永贞的心中,感到非常的难过;因此就向文昌帝君祈求托梦,告诉他不中的原因;文昌帝君就说:‘你原本可以考中今年的乡试,但是因为你近来调戏你家的婢女,引诱邻居的女儿,虽然都没有成奸;然而你的起心颠倒,意淫缠绵不断,心地日益的转暗;所以你命中原有的功名,因此而被消除了。’永贞听了帝君的解说,痛哭流涕,发誓并决心改过,大做善事;于是就刻印戒淫的善书,以警醒世人;结果在下次的乡试中,永贞果然考中了解元,做官做到了藩宪。
故事二:明朝衢州有位徐姓少年,英俊潇洒才华出众,而且又颇有名气;不到二十岁就中了进士,被朝廷选派担任松江府节推的官职,亲戚朋友都非常的羡慕他;然而他却十分的好色,娶了十几位娇美艳丽的宠妾,每天过著纵欲无度的日子,赴松江府上任不到一个多月,就虚脱夭亡了;他的十几位美妾,也全都改嫁别人了。
评:孔子曰:“气血未定,戒之在色。”切勿纵欲成患,乐极生悲。
故事三:上海经济学院院长
故事四:徐自摩

这是林则徐先生给我们人生的十个提醒,叫“十无益”。其实人生处事的方法、态度每个人的体验都不同,所以这“十无益”没有标准答案,假如有好的体会、好的经验,希望互相切磋,把它分享给更多的人受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