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25, 2009

从现代到当代艺术:世界潮流中的中国
—— Terence Edwin Smith ——

  我的议题是《从现代到当代艺术:世界潮流中的中国》。



  这个论坛的一个基础问题是建立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当代艺术没有艺术理论相辅助的基础上,造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不平衡。有很多人反映了西方现当代艺术史和西方当代艺术评论的主导性之类的话题。对这类问题的探讨是日趋激烈。在中国往往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一些缺失,大家听到普遍的一些艺术,像西方的传统艺术或者当代艺术等等,但是实际上我们今天看到对正统的这种传统的西方当代艺术更多的是一些评论,对他们进行批评会非常少,同样的道理我们也看到了对当代和现代艺术的情况,很多人都愿意将当代艺术进行一些历史的比较或者历史评估,而都不愿意去触及“当代”这个字眼。其实批评才是我们最需要的,因为它能够促进这个时期的转变,这种比较研究也进一步证明,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现代研究的批评转向对当代研究的批评。即使是这样,即使有条件的国家这样的情况也非常少。当代艺术中的危机对于艺术评论是必不可少的,也在贝尔廷刚才的演说中有提到。



  对于现代艺术的演化和变更我们有一些通常的看法,也有一些越来越常规性的词汇用来描述现代艺术。有一些笼统的词汇,可是在对现代艺术的解读也是多元的,比如先锋艺术。这些词汇的出现主要是在欧美国家。后现代主义是在八十年代末很有名的队后现代现象的统称。值得我们可以看一下整体的构架,我们分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这个是属于现代艺术到当代艺术的转型。在这里可以看到,首先在现代性的范畴下我们可以定义出现的一些基于社会结构的名词,包括现代艺术,现在变得非常的普通,非常流行。另外还有现实主义的崛起,很多国家在过去几年中都出现了这样的现实主义。还有现代主义,先锋艺术也是使用非常多的,另外还有后现代,这也是用的比较多的,包括概念主义和波普主义等等,这也是要加以区分的因为它们都有自己不同的势力和分派。非常强大、内容非常丰富的一个时代大家可以看到就是在现代性当中,后现代是一个词条,这是在1980年左右以及1980年以后,包括后现代主义,他们会追求时髦、时尚,或者还有是一些混合主义,还有关系美学主义等等。但是他们还没有宣称一些更多的立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列出来的学派,或者是一些主义他们正在进行和发展中。



  我们可以在一些现当代美术馆里 (比如美国现代美术馆)感受到这种对现代后现代的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划分。看一下在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中,这是2004年重新装修过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有卡拉菲尔和博洛格房间的展示,是在最顶楼,可以给观众一个现代艺术的视角,这里有一个出口可以走到下一楼层。下面是我们的少数派或者极少数的一些艺术,当我们走到最下面的时候,实际上是最重要的,它占了两层楼,我们可以看到是当代艺术收藏馆,包括这些文字和其他的一些艺术作品,很多是我们所熟知的,包括雕塑以及装饰艺术等等。它实际上是持续变换历史的叙述点,当你走进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时候,其实你不会觉察到它的轻重,每个房间所展示出来的艺术力量都是一样的,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他们自己可以接受的部分,在早期现代艺术当中是不适用现代艺术这个词条的。



  我们来看看现代中国艺术的一个趋势,中国现代艺术这个词最早是几年前在香港出现的,然后我们看到很多来自北京大学或者其他一些美院精英们,一开始大家的争论都非常多,到底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到后来我们突然发现中国各个艺术学派突然达到了一致,对于当代艺术的争论就此结束。我们可以看到这里包含的是西洋化或者是洋化最早的一种,然后我们又看到的是国画,另外还可以看到定义为浪漫革命现实主义,实际上是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一个集合,包括的范围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还有包括流行艺术和民间艺术、农民艺术和一些手工制品。我之所以把它列出来,因为它是按照时间历史轴来分布的,实际上一直是在继续发展的。但是即使说这些已经是发生过的事情了,我这里列出来每一条仍然在历史的同一时期有延续性,仍然在发展之中,比如我们看到的这些山水画都是非常强的宋代风格的古画方式。以上对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有一个粗化的总结,虽然有一定的趋势和特征,但是不能用此框架来对当代艺术进行评论。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都是一些正统的研究,另外看到的是一个有草根阶级的崛起,另外还可以看到有一个中国当代艺术的阶段是实验艺术阶段,这里又分成四个阶段,这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几个分布大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达成一致,我不是根据流派来划分的,我是根据年代和时间轴来划分的,我们可以看到1976年到1984年是按照时间段大致这样一个划分,首先是后文革时期,1976年到1984年,是由不确定性和历史反思作为时代艺术的特征的。第二个阶段是1985年到1989年,这个是新潮艺术或者是先锋艺术阶段,我们也称之为avant-garde。在1989年到2000年,我们又重新把它概括成一个时期,这是一个特殊的艺术来表达压抑的时期。在2000年到2008年是大型的海外艺术展以及迅速成长的中国艺术市场,让中国特色重新焕发出一个力量。从外国来看这个过程是一个非常正统的划分,中国的当代艺术比任何一个国家的当代艺术都有历史总和和一个时间体现,所以这个值得我们去研究和积累。虽然这是一个以艺术史划分和一种常规上的界定。我曾经也跟各位在座的一些专家和学者进行过一些交流,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是无力把握这样一个外国的进度,我们必须把自己这种历史感去除,以一个完全新的理念去评判,客观的站在外部进行评判,可能才会达到最终的一致。因为当下的社会环境,包括全球化与消费主义社会带来的一些影响,我们越来越需要面对稍纵即逝的当下,这需要我们有敏锐的洞察力,但随之而来的影响是我们对历史的遗忘。当代强调的是对当下的理解与把握。



  我们看一下当代词条的定义,在英文中当代有很多的解释,它基本上是一个前缀词,con是代表在一起的意思,加上一个时间,表达的就是在同一个时间聚集点上的概念,基本上是属于同一时间的,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年代和同一个时间段,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极强的关系,第二点是既有的,或者是生活在同一个时期,同一个年段或者同时代的一些事物。另外我们要看到他们占据了同一个时间段的大部分内容,在这样同一段时间内,他们对同一些时间段进行相同的定义,分享同样的生活大环境,包括同时性和同时性,一个是时代的时,一个是时间的时。这里所有对于contemporary这个词条无论从当代进行解释还是时间轴上做出解释,我们都可以对它进行回述,可以理解为一个个体和其他的个体在世界上以同样的时间轴定义一些事情,或者是占据同样的时间轴,对于这样一个现象的表达就是contemporary。这种现在的存在感或者说现代感可是更难解释的词条,所有这种认知和附带的关联性都是非常强的。Contemporary(当代)已经代替了modern (现代),在艺术史上来说当代是现代的一个后续,把现代的东西推入历史中。由于当代信息的发达,我们也越来越关注当下的事情。我们对自己的体验和认知都倾向于停留在‘现在’这个层面上,而且我们感知事物的体验也越来越丰富。另外还有一个contemporaneity是同时代的意思,是一种对contemporary状况的描述,强调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现在”,是我们对这个词条的解释和定义。在我们刚刚写完的书中的论述也有提到世界里的每个人都生存在有contemporaneity特征的时代里,有了对contemporary的框架描述,我们也能跟清楚地对现代(modern)有一定的认识。



  我再来总结一下当代社会的一些特有的现象和特征。这里也会列出一些我们非常熟知的条件,这里讲的一些内容还是非常具体的。首先我们看到全球化,这些词条对我来说不是单独的在我脑海中出现,而是在一个整体上出现,所以我们在理解的时候也是要合在一起。全球化作为当代性的前提条件体现的是不同国家对不断增强的文化差异性以及面对不断扩散的临时冲突进行统一与控制,大的国际企业强调标准化。对于时间感的控制上,也就是怎样消解不同人对当下感知的差异。面对不断减少的自然或者实际的资源,这些都是我们在当代存在不同的矛盾,这些都是一些客观的前提条件。第二点就是社会各阶层享受的资源差异增大,就是国家意识形态,包括宗教控制的这种欲求和我们个体和民族对这种永恒的资源共享之间的一些矛盾,或者说一些现状。与此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于公平和实现理想社会的追求。我们对一个国家或者对于一个个体的感知相对于一个宇宙来说微不足道。在现在而已,至少大规模的革命和对这种压抑人们自由的势力的抗争显得越来越不可能了。第三点客观的条件是需要在一定的信息框架中,包括社会观点、图像经济,这种图像经济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也就是产生了社会奇观。所有的信息和对现实的描绘可以瞬间通过媒体传递。还有包括政治写实,这一切都是一种即时的调和产物,调和我们之间的交流和信息,它需要高度专业知识封闭的团体和浩大的民众基于原教旨主义以及开放易变的主题,这之间也是难以共存,从而会产生一些裂纹的。相对一些特征,已经开始描述一些不同的状态了。



  这是我的一个主线,是我今天演讲的主框架,也就是说今天我们来考虑一下当前世界的当代艺术。当代艺术不是决不是单一的也不是能简单用一个特征就能概括的。它可能是一种特殊环境下的朴素理解,当代艺术绝不是简单的理解为今天的艺术,实际上有很多的艺术家涉及于其中,这里实际上有三种不同的随着时间发展的潮流,用中间的空段来区分这三种不同的潮流(指的是投影屏幕的中间)。我们可以从地域上划分,第一股潮流的发生主要是发生在欧洲美国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当时在六十年代,无论是风格还是实践,风格在那时还是很重要,至少是对艺术史的建立。在这股潮流中的一个分支是后现代派,我们还有另外一种分支就是怀旧感知主义,这些我后面都会给大家一些例子。还有一种是在形式上宏伟的艺术表现,作品的尺寸很大,这种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例子,待会儿也会给大家解释。这些都是我们在当代艺术当中会涉及到的一些分支,可是他们的代表性在逐渐减弱。第二种世界当代艺术潮流是跨国界的国度。尤其是从六十年开始,由于帝国主义殖民的势力在非洲和澳洲等地的削弱。通过一些有象征性的符号来对国家的定义和疆界有新的认识成为当代艺术中的一个跨文化的手段。全球化的经济与文化体系也借着国家疆界模糊化的趋势展开。另外我们还有一个大陆主义,最早是由民族主义这一层面提出一些国家层面的问题,然后提出国家之间的问题,所以就产生了这种国际主义或者全球化主义。在国际化主义之前我们有不同的分支,第三阶段cosmopolitanism概念变得越来越大,就是中国的四海一家这种方式。当代艺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了文化翻译,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符号体现了作品的国家背景。我们一定要使用世界视觉视角来解释现在所有发生的作品或者是现象,这与早先John Clark表达的意见是一致的。很多国际性的艺术展览像威尼斯双年展等也带动了艺术跨跃国家的界限,这样的趋势我们也不知道会持续多久。但我们从一些近来的1960年后的相对年轻的艺术家作品中可以发现到对表现社会理想形态和宏大叙事的强调经逐渐减退。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地对个人的考虑,想法和一些创造艺术的策略,这比对国家问题,传统问题,风格以及媒体的一些宏观意义上的问题都显得重要。有一些课题和内容有其被艺术家所关注,像考虑到个人与世界空间互动的主题,方位与非方位的主题,对时间上的哲学思考。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我们有不同的理解和感知,一种是临时性的一种是并发性的,对于媒介来看,我们有调和和差异,无论是由政府调和或者是由商业自己来进行修复调和。最后应该是一种情绪,我们用了两个词,effect和 affect,是社会和商业行为对人类主观意识和情感的操控。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所关注和考虑的话题逐渐转向微观,我想这也是世界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趋势。



  现在给大家展示一些具体的关于怀旧感观派的例子,这类作品是对感官上的触发和刺激。还有就是重现现代主义是一个重要的趋势,被不同艺术家采用不同形式来表达。艺术家企图重建,复活和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更新,就比如 Richard Serra 的70年代的雕塑与50年代的 Anthony Caro的雕塑相呼应,视雕塑为空间中的物质以及影响到人对空间的体验。还有一个重现现代主义的例子是 Jeff Wall 试图重新创造历史图片。当然 Wall也对历史上的资料有自己新的,他是想重构一种图像,一种静态的电影图像,这个图片的名字叫做《死亡军旅谈话》,这是在阿富汗1986年冬天的一个场景,这是一些已经死亡的士兵,看起来非常像恐怖电影,表达的就是对于阿富汗战争的谴责。






  这幅来说是mathew Barney的作品,他的作品对感官上的刺激是非常明显的,也很壮观可以说是他的作品创造了奇观,不仅有重现现代主义的意味,又夹杂了情绪上的效果。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也被这样的一种综合性的趋势所深深影响。在作品的大小上可以说是创造出很大的作品然后产生出非常大的市场价值。。这是非常不同的一幅,这是一个转变时期的作品,也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特别是对全球化环境的批判下受到影响切入探讨情形,是由Allan Secula做的一幅作品,展现了Bilbao 的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和他周围的环境。馆附近地区经济正在衰退正是因为昔日的码头的繁荣已经被美术馆的建立所取代,工人也因此失去了工作。并不是像以往那样把美术馆从另外一个角度排而达到理想化的效果,从而忽略了一些现实因素,这种纪实摄影记录了全球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无独有偶,Alfredo Jaar做的这幅作品通过对赤道位值得真实反映体现了在描绘世界地理分布的政治形态。(故意把赤道放在地图的中间为了便于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北半球的地理分布,因为世界大部分的国家都在北半球而 Jaar 的作品恰恰体现了这种人们主观的对世界的理解)通过这样简单的事情,通过这样的转化能够告诉你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一些思想。



  下个作品就呼应了我刚才对contemporaneity 这个词及其特征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常住在纽约的一个德国艺术家的作品,是2000年创作的装置作品,也在威尼斯双年展上有展出,名字是‘后现代艺术的全部历史‘。好像观众是从1990年东德的商店橱窗里望去。 一个兔子正在拿一个旗子上面写的文字是对当时欧盟决策的讽刺。装置里的所有物品都对一些众所周知的现当代艺术作品有所指。艺术家正在想像着当代我们正在关注的艺术作品的未来或者可以说成‘对未来的考古学’。与此装置并排展出的(也是每次一定要喝这个橱窗所展出的)是一个以反资本主义为主题的照片。



  这里我们可以看一下怎么样看待中国的艺术,我已经给大家展现了这样一幅图景,应该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情况,根据中国具体特殊的情况进行一个分析,当前我们也是由现代向当代转型,有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思想,但是实际上它们都是互相关联的,无论是一环扣一环还是以其他的方式,可能在缅甸还有其他的一些南亚国家也有相关的一些变化,全世界总的趋势由于由现代艺术向当代艺术转型,后当代艺术这个词条可能没有多少例子。我想至少它经历了三代人来做这样一件转型,他们都非常具有时代性。我们看到最早的后现代或者是晚期的现代潮流是在1976年一直持续到现在,这个是最早期的从现代转移到当代的潮流开始阶段,西方风格的这种绘画很多是由旅居国外的中国艺术家所做,这种极多主义在中国也很广泛。另外我们中国的这种国画风格也是得到了延续,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国家,在各个国家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艺术学院和美术学院这种国画都已经变成了一种自然主义风景画。就像我们昨天看到的,另外还有涉及到官方形象或者说政党形象的部分其实已经结束,包括浪漫革命现实主义的流派也已经随着历史而退出潮流,是欠于宣传。民间艺术和手工制作品仍有传统的延续。八十年代中国的先锋艺术重建了二十世纪西方历史上的先锋和后现代西方的新前卫艺术的实践,这两部分是同时实现的,包括讽刺现实主义等等。有一些艺术家会重复模仿或者学习西方的历史先锋主义,有一部分会去学习后现代西方的一些新前卫艺术(政治波普艺术,玩世现实主义艺术),这占了一大部分。最后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旅居国外的一些中国世界主义者,像徐冰、郭文达等等,他们都可以理解为世界范围内的中国解说员。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来说这个潮流在继续,到1990年我们这些当代艺术家都受到西方的一些影响,受到了很多的启迪。文革这个词条可能大家会很敏感,这个概念总会让人想到革新,形成一种新的思想、理念或者是灵感,所以我想在这里用的也应该是这个意思。大家可能都应该非常熟悉,包括国际主义者这种宏大的宏伟艺术、宏伟作品,包括一些世界主义者,他们旅居国外现在回到中国。我这里为大家展示一些具体的中国当代艺术的范例,以便大家更好的理解。这种可以理解为一种文革浪漫主义情怀,所有的山我们可以看到都画成了红色,用水墨体现了国家绘画的特征。这幅是战斗在山西北部1959年民间画的作品。这种绘画的方式是由范继华创作的,他经过一定的训练,花的名字叫做《挖井》。这是陈逸飞的1979年做的《从自己的空间看历史》,是一个油画作品,这是遗失了一段历史的绘画,所以他将自己的感觉画在了画上。这是王路颜的作品,从一个西方的角度看起来是个很有表现力的水墨画,颇有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风格,标题为《无题》的一种混合媒介的方式。这个作品实际上是由艺术家在街上开车碾过画布而创造出来的,所以是一种动态的,干涉性质的有一定偶然成分参与的创作。这让我们联想到 Robert Rauschenberg 与 John Cage 联合创作的动态绘画。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些艺术家运用了传统的媒介,却生产出很前卫的具有思想性的作品。这个大家应该非常熟悉,这是徐冰的《天书》,这是一种对于传统艺术的整合,包括装饰艺术,里面涉及到了材料包括书籍、卷轴和一些木质的箱子,这些都是传统的中国元素,通过这样一种文化语言的表达,对中国传统的艺术进行重现。他质疑了语言的意义和意义的极限。这是朱玉的《午餐者》,艺术家正在吃一个胎盘,西方也被这个行为艺术作品所震动。这也是蔡国强在博物馆另外一个收藏的作品,叫做《收租院》,是大城市向城市集群的转变,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读懂这样一个作品,这是国际主义者的一个精神,这幅作品实际上最早是由当地艺术学院进行制作的,实际上是一直可以丰富下去的。这部作品大家应该很有兴趣,是蔡国强的《草船借箭》,我的内容里面也会有涉及,大家也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当时讲的是一个草船借箭的故事,因为吴蜀联合当时没有更多的箭打仗,他们用这种草船绑扎成稻草人,冲到曹操的阵营中,这种方式得到很多的武器。在Guggenheim 美术馆展出的也是同样的草船借箭的模型,蔡国强的作品被展览在美术馆最醒目的地方,事实上是第一个可以看到的作品。这里不同的地方是作品上插有一个中国国旗,这是非常独特的一个作品。当你跟美国的这些观众进行交流的时候,可能需要做一些妥协。



  在这里我们要保证一定的对比度存在,无论是和西方之间的对比还是他们各自之间的对比,这是一个旗杆上的旗子。这是一个古巴艺术家的作品,在不同的场合展览时,他把旗帜都做成黑白灰,这也是非常聪明的一种隐喻,是对在全球化环境下对地方政治的冲击的一些反射,影射到古巴当时试图与世界文化接轨的一种心态。这些作品也是在古巴的政治讨论中经常提到的,这个大楼是在美国在哈瓦那的办事处,使馆办事处里面的人在面对广场的楼上装置了LED 灯,形成了一行标语,内容是宣扬布什政府下美国社会的自由和物质享受。因为这是美国使馆办事处,古巴艺术家并不能阻止这个LED 标语。所以他们就在楼的对面建立了一个纪念碑来缅怀战争中殉职的战士,尤其是古巴与美国之间斗争中的战士。纪念碑是由很多黑色的旗子组成,这样把美国使馆办事处的标语遮挡住了。这是宋东的一个《哈气呼吸》,作品强调了中国所存在的自由问题。这个作品是1996年作的,分成了两部分,在天安门广场和在结冰的后海的场景,这也是一个在中国非常重要的话题,像这样一个呼气的作品,是他自己本人做的行为艺术,他在天安门的一块石板上呼气了40分钟,从而使一块方砖上结了冰,也把这块砖区别于其他的砖。后来当然作品就消失了。在此之后他又在后海进行同样的行为艺术。这也成为了宋东观念艺术中的一个象征性符号来强调自由的问题。



  现在给大家看的都是后文革现实主义的作品,像这种作品往往是通过这种符号和方式来表达艺术家关于对这个国家和对当前意识形态的一种观察。周啸虎的乌托邦剧场,这是在2006的装置艺术,在亚太德利、雅思特以及布里斯潘、澳大利亚都有展出。这是一个在中国不太提到的王友身1991-2006年的作品。这是他用自己在1991年拍的一张照片,照片拍的是一副粉笔画。画的内容是文革后期的某个城市一些标语性的信息等。然后通过某种手法把照片洗成一种视觉效果,最后一种是把做片做成浮雕的形式,好像是某种碎片。这一组照片中呈现的是中国人民大会堂,体现了对人民对没发生过的却有可能发生的革命运动的一种缅怀以及一些共产主义梦想。这里另外也是有一个微型传真,这是关伟的异乡作品,也是通过丙烯酸在墙上以及在帆布上装饰艺术的一种表达,将中国的疆域图和自己所熟悉的一块土地通过墙面的一个断裂进行联合。



  这是我的一个总结,也是我们之前看到过的一个幻灯片。明天有一个圆桌讨论会,大家一定会对我这个演讲有很多的问题或者建议,到时候明天可以具体的讨论。在中国过去二十到三十年之间,我们是根据这样的一个时间轴,这样一些流派(感官艺术和宏大艺术)来形成了当代艺术。从在毛泽东意识形态下引导的艺术发展到跨国有国际性的当代艺术创作。我们的世界大同主义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无论是从时间、媒介还是情感影响因素,还有连接性上来看都是这种情况。我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有很多人创作出发自内心的一些作品,比如像林天苗的这幅《辫子》或者叫《编制物》是九八年的作品,白色的帆布连接在地上,另一端在地板上,由各种看似不起眼的习俗最后变成能够操控文化历史,这种形式的艺术图像表达都是一种小型的作品方式呈现的,但是有很多情况下公众可能并不知情。以上是我对西方当代艺术史的一个总结以及我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