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24, 2009

2006年中国当代艺术回顾——博览会肉搏战?
   2007-01-05 11:50:41    来源 :《新京报》


更多图片

  “上海当代2007”加入战圈,北京两大展会遭遇强敌

  一个名为“上海当代2007”(Shanghai Contemporary 2007)的大型当代艺术博览会,将于今年9月5日在上海展览馆开幕。这是瑞士人哈勃、巴塞尔博览会的前任总监鲁多夫,和已经在上海设有办公室的意大利波洛尼亚艺术博览会的组织者共同组织的,预计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大约120个专业性画廊参加。它似乎成了北京原有的两大同类展会———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与“艺术北京”最强劲的对手,也将把国内画廊展会竞争升级为一场更惨烈的肉搏战。

  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与“艺术北京”的操作者曾经是认识的同行,后来分裂成为竞争对手。在去年两雄争宠之后,今年“上海当代”加入战圈将在表面上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上海当代”操作者之一鲁多夫宣称他们希望为亚洲和澳大利亚的藏家开辟新的市场,既吸引西方观察者的注意力,同时也向亚洲收藏家介绍西方的艺术家,而北京两个博览会的优势在本土画廊、藏家资源上。

  画廊参加博览会都带有明确的目的:销售作品、结识更多的收藏家和交易商、发现新的艺术家和艺术趋势。去年北京的两个博览会上,长期经营本土艺术家的本土画廊或多或少达成了上述目标,而来自海外的画廊则成绩平平,因为现在中国当代艺术红火,国内藏家对海外艺术品还无暇顾及,所以,主打亚洲和国际概念的“上海当代”的前景如何,还是一个问号。

  在市场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很多画廊一年可以参加多个博览会,但是一旦市场走低,则参不参加博览会、参加哪一个就成了对博览会各方面资源的考验。此前“艺术北京”执行总监董梦阳向记者透露,他们今年会在展览形式、设计、宣传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创新,努力做到比去年更好,而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已经基本确定了参展画廊,他们同样相信自己能笑到最后。

  此景可待

  去年4月,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展出了各类夸张的当代艺术作品。2007年5月2日北京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将在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举办。9月“艺术北京2007”将在北京农展馆举行。

  ■不同答案

  ●王一涵(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总经理):

  过度竞争会伤害收藏家

  很早就听说外国人要到上海举办艺术博览会,确定这个消息以后我也想了好几天,这确实是多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但是经过仔细分析以后我又不那么担心了。一是,必须承认他们有他们的优势,比如熟悉国际上的状况,有很多国外画廊的资源,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和国内的合作方式实际上是外国人提供一个概念,而具体执行的还是上海艺术博览会的人,具体的团队能做到什么程度还不一定。其次是在中国举办博览会,最重要的其实还是中国的好画廊、好藏家的参与,这方面我们积累的资源要比他们多。

  从市场走向来说,如果他们主打海外画廊、海外艺术家和海外藏家,那收藏家无需到中国来,直接到巴塞尔博览会有更多选择,要卖外国艺术品给中国人,目前看也没有很大的市场。

  未来几年竞争会更激烈。我认为过度繁荣会伤害到收藏家,因为市场好、门槛低、画廊多,所以对艺术家筛选不是那么严格,很多不好的艺术家也能卖出高价,收藏家自己没有判断的话可能会有危险。

  ●赵力(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

  展会竞争比拍卖市场独大好

  操作模式有类似的地方,当然会有竞争因素,但是我倒不觉得竞争是坏事,这要分几个层面来看:一是从北京、上海两个城市来说不存在大的竞争,因为根据我们的调研,当代画廊参加当地展览的意愿非常强,这涉及运输成本、维系当代藏家资源等等因素,所以地域上来说不同地方的画廊会有不同的选择。其次,就同一个城市来说,比如画廊博览会和“艺术北京”这样同样以画廊为对象的博览会存在某种竞争,因为有的画廊可能只会参加一个展会。在这种情况下,要看博览会方面自身怎样定位,是侧重主流商业画廊、艺术品还是侧重新艺术推广等等,这实际上是一个互动的选择过程。

  其实如今画廊自己办展览、出画册成本很高,而参加博览会这种模式可以接触、扩展很多藏家和交易商,这样强的需求弥补了所谓竞争。应该说现在中国的博览会和画廊都处于初级阶段,未来一定要有不同的定位,维护不同的客户。如果画廊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对艺术市场的结构来说是好事,比拍卖市场独大要好,未来博览会的交易额也有可能超过当代艺术拍卖会的交易额。

  ■有数为证

  2006年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共有96家海内外画廊参与,组织方宣布总成交额突破1.6亿元,比上届增加一倍。

  2006年首次举办的“艺术北京2006”有近100家画廊参加展览,组织方宣布总成交额为2亿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