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25, 2009

移动的档案馆”卡塞尔文献展50年
作者:佚名   2006-12-19 09:54:46    来源 : 雅昌艺术网专稿
  展览前言:

  卡塞尔(Kassel),是德国中部一座拥有25万人口的小城,它除了是广为中国人知晓的、飞驰在上海浦东的磁悬浮列车的研发生产之地,著名的德国豹式坦克的生产基地之外,也是拥有德国皇帝夏宫及威廉高地公园的旅游胜地。

  但卡塞尔更为世界所知的是五年一度的“文献展(Documenta)”。卡塞尔文献展使得卡塞尔这个城市之名与一个艺术展览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卡塞尔这个名字蜚声各国,使得卡塞尔这个城市成为当代艺术的一个圣地。

  五年一次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潮,把卡塞尔从宁静带入喧闹,文献展也成为整个城市的节日。整个城市为之而动,街道、公共场地都派上了用场,各类展览作品和相关的艺术活动散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卡塞尔文献展的主要展场分布于:弗里德利希阿鲁门博物馆(Museum Fridericianum)、文化火车站(Kulturbahnhof)、文献展厅(Documenta-Halle)、桔园宫(Orangerie)、宾丁啤酒厂(Binding-Brauerei)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参观卡塞尔文献展也就成了一次文化艺术之旅,文化和艺术成为了生活的必然部分。

  从第一届文献展于1955年举办以来,到如今,卡塞尔文献展已经举办了十一届。从来都聚焦当代艺术的最前沿和关注文化中心话题的卡塞尔文献展,逐渐成为国际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坐标。它是西方文化关注的焦点,也是西方社会的时代镜像。发展至今,卡塞尔文献展不仅属于德国,它已经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艺术展览,被视为当代国际艺术第一大展,与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巴西圣保罗双年展(The Bienal Internacional de Sao Paulo)共同构成了世界三大艺术展览。

  移动的档案馆:一窥卡塞尔文献展全豹

  2006年9月,卡塞尔文献展举办了50周年回顾纪念展,并开始了国际性的巡回展览。巡回展览由德国文化关系学院提供。这个展览在每一个展览场地设置了11个空间,在每一个空间中,不但专题陈列了历届文献展的文本、图片和宣传材料,而且还邀请了历届文献展上获奖的艺术家或年轻艺术家创作一件与之相呼应的作品。这种把卡塞尔文献展历届档案文献资料与四处巡回展览相结合的形式构成了“移动的档案馆”,从中可以回顾卡塞尔文献展半个世纪的历程。

  为什么是在重庆的四川美术学院?

  世界第一艺术大展的卡塞尔文献展,为什么在中国的第一次亮相就选择了远在西部内地的重庆?选择了坐落在重庆的四川美术学院?

  “卡塞尔文献展50年——移动中的档案馆”落户重庆,是因为四川美术学院与卡塞尔文献展有一段曲折的历史渊源:以四川美术学院师生作为主要创作力量在文化大革命前后创作的《收租院》群雕,在写实雕塑中把故事情节、实物布置等应用于场景的创作手法,使封闭中的中国艺术竟然与当时世界上方兴未艾的艺术潮流不谋而合,引起了海外的关注。早在上世纪的70年代初期,参加策划卡塞尔文献展的国际著名策展人哈尔特•塞曼(Harald Szeemann)就曾希望邀请《收租院》群雕参加卡塞尔文献展,当时因文化大革命中被江青所拒未能实现。四川美术学院也与卡塞尔文献展失之交臂。

  而最完美的一套、1974年开始“复制再创作”的《收租院》群雕,历经四年在四川美术学院完成,并且由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长期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专厅陈列;在20多年后的因缘际会中,四川美术学院又与卡塞尔艺术学院建立了院际交流关系,2001年6月,四川美术学院在国外最大型的一次师生作品群展“重庆辣椒”,就是在卡塞尔文献展主展场之一的卡塞尔文化火车站展馆举办。

  正是这些历史的因缘,再加之重庆的旅德艺术家、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特邀教授张奇开先生的热心联系,卡塞尔50年回顾展最终选择了重庆的四川美术学院,作为卡塞尔文献展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的首次亮相之地。

  展出地点:重庆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A-1、A-2、A-3
  
  开幕酒会:2006年12月12日(星期二)晚7:30
  
  学术研讨会:文献展启示——策划与批评意识
  
  承办单位: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
  
  时间:2006年12月13日
  
  地点:四川美术学院

  学术主持:王林
  
  展览协调:妮娜•宾格(Nina Bingel)
  
  展览文字:卡琳•斯藤格(Karin Stengel)、弗里德赫门•夏伏(Friedhelm Sharf)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