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11, 2010

个人随感 in 其他 中国为何缺乏世界知名品牌?
2009年12月04日 17:24
1人分享此文 最近,美国《新闻周刊》专文分析中国缺乏世界知名品牌的原因。很快,中国人民大学郑凤田教授也做出解释。这一话题旋即引起一些媒体和学者的关注与讨论。

8月4日,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博闻天下”节目中,主持人玉昆邀请我分析中国的品牌建设问题。

我们归纳发现,各方所提出的中国缺乏世界知名品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改革开放时间短,而且相当一段时间主要是引进外资,“走出去”的时间尚短。而海外一些老牌企业在全球的布局已有上百年历史。(2)中国的企业多为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因为产权不明晰等问题,加上垄断地位,没有积极性搞品牌建设。(3)中国的民营企业竞争非常激烈,利润率低。品牌建设的能力较差,而且也缺乏品牌营销的经验。(4)中国的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目前的一些大企业,基本上是依靠“国外的技术”加上“中国的市场和廉价劳动力”来做大的。比如海尔的冰箱、联想的电脑,核心技术基本上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所以在市场上只能跟别人拼价格,而想要在国外市场获得一席之地比较难。

我认为,这些分析都有一定道理,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分析了中国缺乏世界知名品牌的种种原因,也都是我国品牌建设中需要认知思考的。

但同时,我认为上述分析各有缺陷。譬如:(1)企业性质问题。不错,我国国有企业占据的比重较大,但是,国有企业并不等价于低效率。实际上,世界知名品牌中不乏国有企业(政府控股),如英国石油公司、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等等。(2)我国改革开放时间短也不是缺乏知名品牌的关键理由。实际上,只要拥有核心竞争力,品牌建设不必要多长时间。“上百年历史”之说,也仅仅是说这个品牌存续的时间。实际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于1908年,到1927年就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公司,至今仍未最大。(3)竞争因素,也不能成为我国缺乏知名品牌的主要理由。实际上,包括通用汽车等企业,创建之初,竞争之惨烈,并不亚于我国现行的企业竞争状况。(4)核心技术,是品牌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也不是全部。譬如沃尔玛搞超级市场,就没有核心技术,是纯粹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但它的经营管理模式,别人很难学到。

我的观点是,中国缺乏世界知名品牌,主要原因是我们缺乏“核心竞争力”,它包括核心技术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我们耳熟能详的世界知名品牌,如通用汽车的悍马,那可是军用越野车中质量最好的;英特尔的芯片,是所有电脑中的核心元件,这家公司的技术势力最强,垄断了全球的芯片市场。至于服装,如皮尔.卡丹,其服装设计也是技术。当然,这些世界知名品牌的经营管理模式也各有特色。比如通用汽车公司,其创建的著名的“斯隆模式”(它是一种部门化结构的组织形式,基本原则是将政策制定与行政管理分开。根据产品或地区,把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部门,每一部门是一个核算单位。部门经理可以独立自主的经营所属新产品的产、供、销,总公司只在一般原则、方针上加以控制,并对各部门的工作统筹协调。),至今在企业管理领域占据重要席位。

反观我国一些在世界上占有一定席位的企业,无论在技术还是管理上,都有欠缺。如联想,早期是依靠“攒电脑”(利用各种配件,自己组装杂牌电脑)与销售电脑起家的。至今仍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己的管理模式(如只是简单的复制“事业部”模式或者“斯隆模式”)。在国际市场很难与索尼、戴尔等品牌竞争。

那么,我国的企业为何缺乏“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与国家发展大战略的选择相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起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放弃了此前采用的“赶超战略”,转而采用“比较优势战略”。所谓赶超战略,即优先发展重工业。也就是说,政府把有限资源分配到重工业,机械制造业等比较落后的产业上,以期实现经济结构和经济总量的超速发展的战略。“比较优势战略”,即考虑本基本国资源因素情况而采取的一种战略。比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考虑到资本和技术的缺乏,利用广阔的市场和非常廉价的劳动力,吸引外资和“市场换技术”等战略,也就是说,将国外的资本和技术,与我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市场结合起来,导致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应该说“比较优势战略”取代“赶超战略”是一大进步,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积累了不菲的社会经济财富,经济总量即将成为世界第二。但与此同时,“比较优势战略”的缺陷也很明显。由于“政绩观”等因素,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短期内做大GDP,就重点发展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现在,中国也算是有“世界知名品牌”了,那就是“中国制造”。所谓“中国制造”,其实是“中国加工”。在国际市场销售的很多所谓“中国制造”的产品,其实是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中国的劳动力完成的。所以,有人说,中国在世界产业分工中只能赚得“血汗钱”。试想,中国的产品大多为这种“中国加工”产品,怎么能够创建“世界知名品牌”?

所以,我认为,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包括品牌建设,从大战略上要根据发展阶段予以调整。比如,当前继续利用廉价劳动力和市场来搞附加值很低的“中国制造”或 “中国加工”,很难建成世界知名品牌的;这种战略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也很不利,因为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所以,当前要尽快实现战略转型。这两年,广东提出的“腾笼换鸟”、产业升级,就是看到了“比较优势”战略的缺陷,利用现在积累的资金基础,促进技术创新。我想,这种战略应当尽快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种转型是延续和扩大中国在全球的竞争力的基本保障。相应地,中国的世界知名品牌建设将获得巨大突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