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23, 2010

城市复兴靠企业家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卢克•约翰逊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字号
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收藏 电邮 打印 评论[3条] 英文 对照

英国是一个人格分裂的国家。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我们都四分五裂地归入几个无可否认的地域板块。刚刚结束的这场大选,令这种分裂愈发地触目惊心:几乎整个英格兰(除了西北部和东北部部分地区)都投票支持自由企业;而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和部分英格兰北部地区,则都选择拥护“大政府”。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数据,伦敦和英格兰东南部地区的总附加值远远高于威尔士等地。举例而言,威尔士地区公共支出占本地生产总值(GDP)的比例约为70%,几乎是伦敦的两倍。从本质上讲,英格兰大部分地区都信奉资本主义,而其它大部分地区则信奉社会主义。

当然我说得有些夸张;伦敦许多人也把支持票投给了工党。但毫无疑问,英国创造财富的地区,正将越来越多的税收重新分配给其它地区——伦敦和英格兰东南部地区总共贡献了英国43%的税收。由于大部分生产要素都逐渐补贴给了生产力较低的地区,这种转移是不可持续的,会阻碍整个国家的繁荣。

从初创公司及高成长企业所在地的相关数据中,我发现了同样的趋势:英格兰东南部地区拥有的初创公司比例高得惊人,堪称英国的未来所在。在其它那么多地区,社会是如何唤醒企业精神和雄心,并阻止政府排挤私人部门的行为呢?

这种地域差异并不新鲜,但以前远不如现在这么明显。伦敦和英格兰东南部地区得益于全球化和服务业的发展,而其它许多地区则未能在重工业衰落后改弦易辙。

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人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即英国经济的问题在于伦敦,尤其是伦敦金融城。但不得不接受纾困的英国银行中,有四分之三总部位于约克郡、纽卡斯尔和爱丁堡。伦敦金融城当然本应表现得更好,但不能把英国其它所有的缺点都归咎于它。

城市复兴不是一门新兴学科。上世纪70年代英国就出现了经济特区。当时,政府利用税收优惠和补贴,来提高贫困地区的吸引力。这种企业区有利有弊。我有点怀疑,在很多情况下,它们是一些中央规划项目,受到了官僚体制的影响。

我很欣赏蒙大拿TechRanch这样的组织。这是一项由全国商业领袖们发起的计划,以推广高科技公司和工作岗位。它为企业家提供了获得资金、教育和基础设施的渠道。

在我看来,相比英国笨拙的经济发展署(Regional Development Agencies),它在刺激产业方面更有成效。英国这些开支庞大、由纳税人付钱的半官方机构,目的似乎十分混乱。它们并没有将重点完全放在培养企业家、吸引投资和刺激就业上,而是过多地关注可持续性、生活品质和社区服务。这些问题都值得重视,但对于长期缺乏工作和机遇的地区而言,他们应专注于首先解决前面几个问题。

我很欣赏商业改进区(Business Improvement Districts)的进展,这些地区采用公私合伙制,旨在改善当地的贸易环境。每一个商业改进区都专注于一块划定的商业区(要么是市中心,要么是工业区),提供经参与者与地方当局商定的具体项目和服务。

任何一个城市要想提高商业活力,都没有简单的公式可以套用。首先,它需要合适的人力资本、较低的税收和宽松的监管。必须由企业家、而非公务员担任工业复兴的先锋。真正的挑战存在于北爱尔兰、威尔士、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地区。那里的民众是相信自由市场,还是盲目地依赖政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