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11, 2011

2011年5月,台北《不可小覷:10組藝術家對能源和災難的想像策略》是一個關注能源議題的展覽行動實驗。在福島核災事件的震撼尚未平息的此刻,藝術家及時提出種種對於能源在當代生活和藝術生產裡的反思與想像,將探索到的各式線索,編織入理解當下的脈絡裡,與進行中的社會議題平行對話,並展開思辯能源、災難與生存的可能策略。

時代性所扣連的文化生產如何反應在當代藝術的展演行動上,是本計畫對藝術社會性的重要嘗試。行動主義者和當代藝術家之間有著諸多相互挪用的共同策略,然而當藝術社會性的檢驗被放置到「介入社會」的有效性、「媒體操作」的技術等面向去思量,卻往往因為無法在其政治性裡確立與現實對應的支點而被泡沫成為一種再現影像。《不可小覷》所再現的則是藝術與社會的相互建構與觀看的關係—在於敞開同時性對話辯證的空間、創造改變現實的轉機;更在這樣的時刻裡,去抵禦一種可能被集體社會意識形態所牽制或窄化的思考路徑,於此提問,我們如何想像生存在這個時代,一個能源戰爭的時代?

展覽中有九成的作品...為一個月內發展完成的新作。張立人以DIY核電廠紙模型爆炸的畫面,轉譯現實中不可控制也無法預料和負責的複雜人為變因。黃博志以想像核災導致番茄突變,又面臨生質能源挑戰而創造出番茄汁太陽能染敏電池。由吳瑪悧等人所組成的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團隊,則是提出竹圍地區低碳流域的行動方案。劉季易則將一篇前美國總統艾森豪對原子和平發展的聯合國大會演講稿,改寫成一封他寄給歐巴馬的信,講述再生能源作為真正的和平能源未來。諾努客行動團隊則呈現了過去兩年間的反核行動文件展。

當代藝術展覽發展至今,於形式上的演變似乎成為評鑑展覽的主流價值之一,卻也幾乎遺忘了史澤曼最初所提示先於形式的「態度」。重返展覽和創作的態度,裎裸藝術家對於所處一場世紀性社會議題的關懷立場、反應與想像,則是本展對於當代性(contemporaneousness)探索的起點,也為藝術作為社會實踐的工具再度開放其公共性,展開下一輪對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