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22, 2009

处境尴尬的“大上海”

处境尴尬的“大上海”
正文 评论 更多编辑荐读的文章 » 投稿 打印 转发 MSN推荐 博客引用 发布到 MySpace.cn 字 体刘罡

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人口第一,本地生产总值第一。只可惜,这两“大”并不能保证上海必然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倒是上海的几大“硬伤”件件致命,哪一处都有可能断送上海的金融中心梦。

首先,环顾全球,任何一个有强大中央政权的国家,除非其首都主动放弃充当金融中心,否则国内其他城市是很难与首都竞争全国金融中心地位的。将上海打造成国际金融中心虽然是中国政府的国策,但北京在发展金融业方面却丝毫没有放弃与上海竞争的意思。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中国的高储蓄率有助于中国实现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然而令上海尴尬的是,控制了中国绝大部分储蓄的工(商)、中(国)、建(设)、农(业)四大银行谁都无意将总部从北京迁往上海。

其次,在中国的现行体制下,上海的自主空间太小。实事求是地说,近代上海是伴随着中央政权的衰落而兴起的,中国越乱,上海越繁荣。现在中央虽然表示要把上海打造成国际金融中心,但上海成为这一中心的各种软环境,大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中到支撑现代金融业运行的法律框架,小到户籍政策,其决定权都掌握在北京的决策者手里,而且这些决定权大都是中央政府不会轻易放手的“国之重器”。上海想在这方面讨自主权,可比当年深圳搞保税加工区难多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上海无望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与外部世界间商务往来的日益频繁,中国实现让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雄心,都需要有一个金融中心把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连结在一起,而环顾中国大陆,目前最具备这种可能的也只有北京和上海。

如前所述,上海在与北京争夺全国金融中心地位方面存在不少先天劣势,但这些劣势在妨碍上海成为国际性金融中心方面可能反而不那么致命了,因为但凡中国具备了出现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内地各主要城市在政策环境方面应该是平等的,谁都不大可能单独享受政府的政策小灶,各城市真正比拼的是市政设施硬环境和城市管理软环境,而上海近年来的城市建设并不逊色于北京,在城市管理方面更有一些北方城市所不及的细腻之处。如果“大上海”能放下身段去做“小媳妇”的工作,把北京没做足的城市管理工作切实做到家,把北京受制于政治中心身份而敞不太开的大门切实向三教九流、仕农工商敞到家,一旦中国内地出现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成熟,谁能说目前处境尴尬的“大上海”不会在竞争中一马当先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