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18, 2009

中国人的美金情结

中国人的美金情结

原题:中国的黄金之心


在中国,许多人把美元称作“美金”,政府官员、商人和普通百姓都使用这个称谓。因此,如果有中国人告诉你,他欠你100美金,千万别指望这是一笔巨额财富,他只是打算还你100美元。

  中国对美元作为金本位的印象十分深刻,即使在尼克松宣布解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机制后仍然如此。大约30年前,中国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在上世纪 70年代末一次重要会议上,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对一些政府高官预言说,中国有一天可能会拥有100亿美元外汇储备。所有听众陷入沉寂,因为这个数字似乎很难实现。

  1986年11月,我曾作为翻译参加邓小平与纽约证交所主席约翰•范尔霖的会见。在会见中,邓小平告诉范尔霖说:“你们现在非常富有,我们现在还在发展阶段。我们应该虚心地向你们学习,在股票、证券方面你们都是专家,你们比我们懂得多,我们中国也要搞自己的股票市场。”这是中国快速经济增长的序曲。中国外汇储备现在已达2万亿美元,其中1.5万亿投资于美元资产。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聚焦于中国手中的美元。

  许多人未曾记起,中国这些年以来曾出现过美元短缺或对美元短缺的恐慌。例如,上世纪80年代,政府要求大家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结果就是,美元成为身份的象征。尽管有强制兑换的要求,许多人仍保留美元或以通胀的汇率购买美元。


  没人确切知道,美元是从何时开始缓慢地、不可逆转地失去光彩。现在,中国许多商店不再接受外国银行发行的美元信用卡。而且外国人用美元兑换人民币也有了限额。过去,人们持有美元没有什么直接目的。现在,似乎只有送孩子到海外读书、出国旅游或到国外做生意时才需要它。


  北京最近要求增加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的特别提款权,中国的呼吁更主要的是要对美国敲警钟。许多中国人越来越担心美国资产的缩水。我们仍把美元叫做“美金”。但美国不应想当然地认为,这种状况永远不会改变。▲(作者高志凯,伊文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