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3, 2009

经济危机下当代中国画廊业面对哪些挑战

经济危机下当代中国画廊业面对哪些挑战
艺术中国  时间: 2009-02-06 13:37:48  文章来源: 艺术财经杂志
http://art.china.cn/guandian/2009-02/06/content_2716101.htmart.china.cn皮力: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美元贬值,画廊普遍受到较大影响。和欧洲的画廊相比,中国画廊的固定买家中能掌控欧洲几大博物馆去向、学术走向的巨无霸型收藏家特别少的。好的艺术家、严肃的收藏家、最好的艺术品、好的画廊、好的博览会都不会有影响。2009-02-06 13:37:48.0经济危机下当代中国画廊业面对哪些挑战画廊 艺术家 中国当代艺术 当代中国 观念艺术 收藏家 买家 作品 板块 PKM经济危机下当代中国画廊业面对哪些挑战经济危机下当代中国画廊业面对哪些挑战8513191观点/enpproperty-->
经济情况对画廊业有严重影响?
皮力: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美元贬值,画廊普遍受到较大影响。不仅是中国艺术市场的迷茫,纽约的画廊压力特别大,要收缩战线,由于他们现在普遍对今年12月份迈阿密的北美市场的成交量不是很看好,所以今年的迈阿密将第一次出现有画廊退展。这个在巴塞尔历史上是没有的。同样的,巴塞尔今年美国买家几乎没有买单。
那种跨地、跨经济圈开的画廊现在遇到的问题最大,因为如果同时在三个主要的经济圈都有画廊的话,就要分别受到三个地方次贷风险的波及。目前看来,今年开始日子都不是那么好过。这个周期是一年半到两年左右。
耿桂英:画廊跟整体经济一定是挂在一起的。我想对中国经济来说,更大的问题有可能越南的通胀,它的金融风暴已经在形成了,再烧到印度的话是不是会影响到中国?现在明显中国出现银根紧缩。本来是有预算要买艺术品的话,也许不买了,甚至有可能反买为卖了。当然这是悲观的一面。一些资深的老收藏家是反市场操作的。比如大未来有一些客户专等着市场泡沫下来,反而更利于进场收藏。
陈绫蕙:我还是比较乐天。房贷危机这些事情是国家的经济问题,但主要还是中国自己仍然有内需上的增长。过高的价格必须要扛,也许只是需要一个过渡时期。
林松:跟十年前刘野和方力钧都卖三万、五万的时候相比,现在太好了。
次贷危机是金融上的东西。影响艺术品买卖的主要因素是消费心理,买家只要觉得好还是要买的。最近我接到很多委托,说看着现在便宜赶紧买,就是这样的。根本没有任何太大的问题。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行业的狂乱和恐慌?关键是大家还没有一个共识,中国自己的收藏体系或者审美体系没建立,说到底它没信心。
我们可参考的体系只有一个西方,但西方有可能不带我们玩,单纯依靠外贸的话,肯定会受波动非常大。所以归根结底自身强大是最主要的,要扩大内需,就是怎么让中国自己人多买点画,买着便宜赶紧买,这个是最核心的、最本质的解决方法。

中国没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收藏家?
皮力:今年巴塞尔俄罗斯买家进场非常猛。但所有的画廊对俄罗斯的买家很谨慎,基本的论调是不太卖的。
韩国买家在进场。但来买东西的全是第一轮出现,没有真正的收藏家,派来的顾问和经纪人水平也不高。日本买家进场也比较多。欧美的一些画廊还是准备了很好的东西给他们。印度收藏家表现很活跃。
对中国买家在巴塞尔的反映并不特别好。不是中国买家没有钱,而是好象都不了解艺术品交易的基本规格,完全没有进入巴塞尔这个局。甚至有的收藏家连请柬都看不懂,都是我们画廊帮他们去解决的。这个将是是祸及将来十年到十五年的最重要的问题。巴塞尔的委员也说摸不着中国买家要买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做画廊对于收藏家的教育和普及工作显得比较重要。
和欧洲的画廊相比,中国画廊的固定买家中能掌控欧洲几大博物馆去向、学术走向的巨无霸型收藏家特别少的。我们可以卖得特别贵,但是我知道华人里面没有谁在MOMA、Tate等几大美术馆里面担任收藏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海外顶级画廊则有这样的收藏家,这意味着他们离美术馆的各种大型展览就更进一步。这个竞争力不是钱能解决的。
所以过几年,中国画廊可能都要面对艺术家要跳槽的问题,要么就是必须去跟人家合作。画廊卖作品、做价格,冷不冷静都不是大问题。核心是中国画廊必须培养出几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收藏家,未来的几年这些收藏家能够打入到真正国际顶级的收藏家俱乐部去,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才能去应对我们所谓的面临的挑战。
耿桂英:收藏家可以直接影响这些高端价格艺术家的行情,而画廊反而没有能力做成这个价。这是财团背后的那种运作。台湾有些很大的藏家早就进入当代了,只不过他们是低调进入。他们有自己的收藏方向,也进入国际。这些人他不会被冲昏头脑,甚至会避开那种市场的东西。

日、韩、东南亚艺术抢占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地位?
皮力:把国际艺术这个板块引入进来,日韩、东南亚也好,我觉得是有好处的。让收藏家变得相对的非功利一点点。而且我见到,日韩确实比中国便宜得多了,同样的钱,在日本可以买到特别好的一些东西。
耿:其实就我的观看来讲,这个市场,中国实际上主要是领头羊,带动了起来。我们都知道日韩、印度、台湾跟着都起来了。其实慢慢的跟着蛮好,但是有点轮动太快。这个节奏太快是很危险的。除了我们关注的日韩艺术之外,印尼、拉美板块和印度板块的价格也拉得特别高,市场明显在找一些新的着眼点。

年轻艺术家价格偏高?
皮力:我们画廊的价格已经在国内算是很便宜了,但是相比国外画廊带来的同样级别的年级艺术家,我们的定价系统是偏高的。再加上美元在贬值,我们的艺术家比同等级的艺术家要高出70—80%。
陈凌蕙:目前,年轻艺术家这块板块的画廊都卖得很好,当然低疲度还是。购买群体有一个明显的区块,消费年轻艺术家作品的金额相对低,这些人对来讲没有感觉,不会受到经济压力影响。而中国年轻的当代艺术家是最幸福的,可以独立解决很多资金的问题,在其他国家这种现象很少见。
藏家的人口结构已经跟几年前大太一样了,有崭新的人进来,会分散很大的销售压力。这是一个最好的调整分析的时代。我觉得,在价格调整的时候,不是去考虑如何瓜分中国或者是亚洲现有的资源,而是如何选择艺术家,重新确立将来的主流市场。我觉得这是下一个对画廊的考验,是一个世界性的竞争,比次级房贷还严重。

中国艺术家资源被抢走?
皮力:一旦大画廊进来的时候,它吸引我们艺术家的不是钱,而是它具有的将艺术家推入高端的学术机构的能力,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所以一方面我们应该把我们的画廊制度建立好,这样可以合理的规划艺术家的作品去向、规划他的学术生涯,少花很多与其他画廊打架的功夫。这样也才能有忠诚度很高的收藏家,才能去帮助这个收藏家去理清未来发展的道路,让他获得一种国际的影响力,反过来帮助画廊在国际上的推广。
另外一种方式,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和海外画廊的合作也是有可能。让艺术家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出去转手是必然的事。艺术家有时候会带着画廊往上面走。最简单的韩国的吕布,最早跟PKM合作,跳走几年后又跳回PKM,给PKM带回来的不仅是作品,还有藏家。
一个画廊的成长跟一代艺术家的崛起是有关系的。艺术家做观念艺术、做装置、做行为,都需要制作团队为他工作。画廊除了规划,还有一个团队帮艺术家把这个作品做完。他离不开你。尤其做年轻艺术家起家的,这几个生命线把握住了之后,就好办了。
尤永:重要的是画廊真的能够帮艺术家做职业生涯的规划,做到最终艺术家面对你,是没有任何秘密的。而你把他推到更大舞台的时候,还是可以跟他股份制的合作。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像是有资产的人要离婚是最难的。这个要分割的资产越大,越是难以分开。跟艺术家的合作就要做到这样。
耿桂英:国外很多画廊是完全掌控这个市场的主导权。但在国内来讲,画廊的力量不够,本身没有那种掌控意识,才会被艺术家和收藏家操纵的。比如纽约画廊界就有联盟,当艺术家出现违约行为的时候,立即会出局。所以,建立代理制度的前提是各个画廊之间还是要有联合的态度。
张明放:国外画廊来花钱做投机、赚快钱,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因为你的体系不完善,这个没办法。
如果把中国这个体系慢慢的建立起来,画廊之间有一些合作,才能来共同去跟西方进行有条件的合作。
董梦阳:我们太容易养成习惯跟西方地方比,其实中国艺术家和外国画廊合作,好比一个中国人嫁给一个外国人,各种基础方面都不一样。不需要有太多的悲观,还是要走自己的路。我们不要把这个事情过于放大,多想想好的一面在哪里。

中国画廊行业面临困境?
皮力:目前我有些悲观,起码从一个方面来说,西方市场对我们目前旺盛的增长是有戒备,这个戒备不是没有道理。经历了日本的八十年代、韩国的九十年代,如今他们发现中国也有这个趋势。目前中国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出生的艺术家作品价格虚高。这样在国际上推广起来很难,而且很多在国内知名的艺术家,在国际上却被看作很糟糕。
不过悲观的情况下,还是不去考虑这个市场好不好的问题,而是考虑在这个市场环境下我们能做什么。
赵旭:现实是大浪淘沙,而画廊要先找到自己的路。中国的画廊体制没有继承遗产,全是文革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些人开始摸索着搞的,不过还是能总结出几个重要方式,一是要对艺术家的作品负责任的,二是提高专业性,建立自己的品牌,慢慢培养专业的藏家。这就没有危机了。
中国是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特色就是说有很多事情你根本没办法控制或者形成规范。我觉得就是大显其能,各个努力充分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用你们的智慧来总结、回避个人风险。通过个人的手段可以去进行画廊的运作。
影响中国当代市场的因素各种各样。但有些东西是不会受到影响的。好的艺术家、严肃的收藏家、最好的艺术品、好的画廊、好的博览会都不会有影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