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13, 2010

百仕通集团的成功让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施瓦茨曼成为新的华尔街之王,而他的搭档彼得•彼得森则是施瓦茨曼的导师和提携者,20 多年前就已成为华尔街的“白衣骑士”。1970 年代彼得森作为董事长拯救雷曼兄弟时,施瓦茨曼是其手下的合伙人。在这之前,彼得森扮演的是尼克松内阁成员中经济领域的“基辛格”的角色。在最新出版的自传《希腊移民之子的美国梦》中,彼得森讲述了他如何从麻省理工学院的退学青年成为一名政商界的风云人物。

如何教育奢侈而短视的美国年轻人学会节俭?在百仕通集团(TheBlackstone Group,又称黑石集团) 联合创始人、名誉董事长彼得•彼得森(PeterG. Peterson)看来,游戏也许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几个月前,以彼得•彼得森名字命名的基金会推出了一款新的在线视频游戏:“债务雪崩”(Debt Ski),这款游戏的主角被称为“小猪银行”。在游戏过程中,玩家必须克服各种障碍,想尽各种办法增加“小猪银行”的储蓄,降低债务,并保持“小猪银行”的幸福感,这样,“小猪银行”才不至于被债务压垮。

彼得森说,游戏的目的是教育玩家学会管理自己的金钱和债务,在日益紧迫的经济危机下,提高美国年轻人的节俭意识。“大学生很少从传统媒体获取信息,因此使用视频游戏向他们传播观点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彼得森表示,为了吸引更多的美国大学生玩这款游戏,基金会还决定每周送出数额不等的奖金给高级玩家。

这是不甘于安享晚年的彼得森的新尝试。2008 年,已经83 岁高龄的彼得森捐赠10 亿美元成立了公益组织彼得•彼得森基金会。最新的消息是:基金会将作为主要赞助商参与将于4 月28日在华盛顿举办的“财政峰会”(FiscalSummit),为眼下的美国财政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出谋划策。

与此同时,彼得森还开始涉足新媒体行业,一个名为“财政时代”(FiscalTimes)的专业财经资讯网站在彼得森的力推下,成功上线,并且已经获得了《华盛顿邮报》等权威传统媒体的鼎力支持。在他最新出版的自传《希腊移民之子的美国梦》中,彼得森讲述了他如何一步步实现他的美国梦:从麻省理工学院的退学青年,到扮演尼克松内阁成员中经济领域的“基辛格”的角色;从1970年代雷曼兄弟的拯救者,到创立百仕通集团、成为华尔街私募股权基金的风云人物。

《财富》杂志如此评价:“如果说史蒂夫•施瓦茨曼(百仕通集团的另一创办人)的成功是伴随着百仕通集团的崛起,那么百仕通集团只能算是彼得森经历中的一个片断;如果说施瓦茨曼攀上了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顶峰,那么彼得森在很多方面都是巨人。”

华尔街的“白衣骑士”

2007 年6 月21 日,百仕通集团成功上市,81岁的彼得森成为亿万富翁。不久,一笔高达18 亿美元的巨款打到了彼得森的账户上,这是彼得森出售公司股票所得。当时,彼得森笑称自己“一夜暴富”。

如果说百仕通集团是一个传奇,那么这仅仅是彼得森“美国梦”的一个部分,甚至并不是最精彩的部分。

1926 年6 月,彼得森出生在美国中部内布拉斯加州科尔尼小镇的一个希腊移民家庭,他的父母在小镇上开了一家24 小时餐厅。

小时候,彼得森经常在父亲的餐厅里打工:做餐厅收银员。读高中时,因为近视,彼得森没有被拉去服兵役。高中毕业后,成绩优良的他考入麻省理工学院。但遗憾的是,只上了不到一年,他就因抄袭他人论文而被勒令退学。

但彼得森并没有就此放弃。1945年,他又考入美国西北大学。这一次,他吸取了在麻省理工的教训,并成功地从西北大学毕业。此后,刚20 岁出头的他加入芝加哥的市场调查公司MarketFacts,并在取得了芝加哥大学商学院MBA 学位之后,成为了该公司的执行副总裁。之后彼得森担任过广告公司主管,并在电影设备制造商贝尔•霍韦尔公司一路平步青云,做到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美国大富豪约翰•D•洛克菲勒是彼得森生命中的一位贵人,也是他的伯乐。1969 年,彼得森接受洛克菲勒和美国前财政部长克拉伦斯•道格拉斯•狄龙的邀请,出任一家私营慈善基金会的董事长。正是在这家基金会期间,他有机会对当时美国的外交、国家安全以及经济和社会政策有了全面的了解,他的才干也被充分挖掘并在华盛顿获得认可。

1971 年,他接受尼克松的邀请,出任总统国际经济事务助理,被称为“尼克松政府经济领域的基辛格”,1972 年2 月转任商务部长,并兼任美苏商业委员会主席。

经历了“水门事件”后,彼得森对政坛心生倦意,1973 年,彼得森辞去商务部长。离开华盛顿后,彼得森选择了华尔街。

当时,没有任何金融界的职业经历的彼得森,凭借他在华盛顿政坛的广泛人脉和之前的企业高管经历,赢得了去华尔街投行的机会。那时,包括所罗门兄弟、第一波士顿和雷曼兄弟等大型投行,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最终,彼得森选择了华尔街历史最悠久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出任副董事长,开始了他的投资银行家生涯。

由于彼得森此前毫无投行经验,所以一开始,对于他的任命,雷曼兄弟公司的许多资深合伙人都颇为不快。彼得森进入雷曼兄弟时,公司正深陷危机。1969 年,公司掌门人罗伯特•雷曼去世。此后没有任何雷曼家族的成员在公司任职,雷曼兄弟陷入了长达4 年的权力斗争中,公司人心涣散,业务杂乱无章,收入每况愈下。

但很快,他就以自己的实力证明了一切。到任不久,他被提升为董事长兼联席CEO。凭借此前在多家公司的管理经验尤其是在总统顾问和商务部长期间培养的战略家眼光,彼得森对雷曼兄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此后5 年,公司收入和利润连续刷新历史最高纪录,一跃成为华尔街的明星。1972 年,雷曼兄弟的收入只有1800 万美元;到了1983 年,雷曼兄弟公司已拥有资本2.5亿美元,是当时华尔街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彼得森当时被《纽约时报》称为华尔街的“白衣骑士”。

那时,已经在雷曼呆了近十年的彼得森遭遇挑战,才担任公司总裁一年的格拉克斯曼为了独揽大权,建议废除双CEO 制,无心迎战的彼得森主动向董事会递交了辞呈。然而格拉克斯曼夺权后不到9 个月,由于经营不善,雷曼兄弟公司便被美国运通公司收编。这家百年老店直到1994 年独立上市后才东山再起,最终,它未能逃过2008 年的金融海啸。

联手创办百仕通

和彼得森一同离开雷曼的,还有他当时的下属史蒂夫•施瓦茨曼。在这之前,施瓦茨曼是备受彼得森赏识的银行家。正是在彼得森的提拔下,这位先后毕业于耶鲁和哈佛的高材生,才有机会年纪轻轻(仅31岁)就升至雷曼兄弟的合伙人。

1985 年,59 岁的彼得森和小他近21 岁的施瓦茨曼各出资20 万美元,在纽约公园大道租了一个小办公室,创办了百仕通集团。彼得森想出了“Blackstone”这个名字——他和施瓦茨曼的姓氏分别嵌着希腊文中“stone”和德文中“black”的词义。

一开始,加上他们俩,公司一共只有4 个人。而公司的第一笔生意,是彼得森利用自己和索尼公司总裁盛田昭夫的朋友关系,抢得收购代理权,代表索尼公司出价20 亿美元收购哥伦比亚唱片公司。

当时,由于百仕通在华尔街尚属无名之辈,在募资过程中吃了不少闭门羹。“被我们视为最可能点头的19 家客户,一个个拒绝我们。总共有488 个潜在投资人拒绝我们。”彼得森回忆道。

有志者事竟成,在4 个人的努力下,业务终于有了转机,他们取得了美国保险及证券巨头保德信公司副董事长加内特•凯斯的信任。“他当时说,‘我喜欢你们两个家伙,我会给你们1 亿美元。’”彼得森回忆道,“后来我们又从杰克•韦尔奇那里拿到一笔钱,于是我们就算上路了。”

最后,百仕通的第一只基金吸引了32 个投资者,包括大都会人寿、通用电器公司、日兴证券以及通用汽车公司的退休基金等。

初尝胜利果实,彼得森就开始居安思危。他为百仕通制定了一系列新的规则,包括对合作方的选择、员工的管理、公司品牌的管理等。除了设定严格的公司标准,彼得森还和施瓦茨曼决定:永远不设关联公司。

在其后的20 多年,百仕通逐渐壮大,并发展成强大的金融服务王国,横跨商业银行、私募基金、不动产、避险基金和公司债券等业务,并成立了全球最大的收购基金。

不可否认,彼得森在政界和商界的广泛人脉为公司带来了众多订单,而对收购对象的尊重也为彼得森赢得了更广泛的声誉,这也成为各方人士乐意与彼得森打交道的基础。

有人这样形容彼得森和施瓦茨曼的关系:“他们之间有一种爱恨交加的关系。彼得森觉得是他造就了施瓦茨曼,而施瓦茨曼认为他成就了彼得森。”

美国《财富》杂志曾发表文章评论道,百仕通集团的每一项辉煌都是彼得森与施瓦茨曼并肩战斗的成果。两个人一人是“润滑剂”,一人是“发动机”,配合得几乎天衣无缝:年富力强的施瓦茨曼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充沛的精力是百仕通这部庞大的“生财机器”得以顺利运转的“发动机”,老谋深算的彼得森在金融界及政界浓厚的人脉资源和游刃有余的外交手腕则是百仕通的“润滑剂”。

2008 年底,彼得森退休。那时,拿着18 亿美元巨款的彼得森曾不停地询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能拿这些钱做什么?”让这笔钱继续增值并不能令彼得森感到充实,而购买大型奢侈品也不是彼得森的答案。彼得森想起父亲,当年父亲积攒了很多钱,但也挥霍了不少,最终得到了“挥金如土”的恶名。

彼得森开始观察身边亿万富翁的生活,他发现,几乎所有他所钦佩的亿万富翁现在都成为了著名的慈善家,例如股神沃伦•巴菲特、全球首富比尔•盖茨、纽约市最有权力的政客迈克尔•布隆伯格、美国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等,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拥有做善事的满腔热情,他们都在捐出自己财富的过程中享受着快乐。

至此,彼得森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新航道,做一个有道德的、受人尊敬的金融家,将自己投身于慈善事业中。2008年,彼得森捐赠10 亿元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

本文来源外滩画报官网(http://www.bundpic.com)原创文章。本文首发地址(原文链接):http://www.bundpic.com/link.php?linkid=11221(转载请保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