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29, 2010

新媒体 in 创意/创新/创业 泛媒体化的微博
2010年03月23日 09:33
0人分享此文
当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的时候,我们对于未知充满想象和困惑,我们需要逻辑来剖析事实,一旦逻辑不够清晰,就会本能的认为这是一场木偶剧,线与操控者虽然不可见,但一定存在。同时现实也确实让我们感慨念物力之维艰、哀民生之多艰,这种感慨在微博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新浪微博上转发、评论最多的微博,除了搞笑段子、娱乐八卦外就是时事。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微博自媒体的特质。微博无界共享、以个体为核心的特征让许多人成为独立信息源。但微博作为社会性应用的价值不在说而在听、转、评。互联网用户的群体传递非常显著,一个信息如果与活跃用户的频谱吻合,那么信息就会快速传播,就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涟漪不断扩散。哪只蝴蝶扇的翅膀不重要,重要的是随后可能产生的飓风。

很多的微博个人用户仅把微博看做是自己简短的记录,并没有意识到自我的力量,没有意识到自己是飓风的生产者,是广泛报道的参与者,是大媒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微博从个人落笔的那一刻起,就不再是私有空间,而是公共媒体。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内可以撒娇、撒欢、撒野,但微博作为一个有公共媒体特性的信息源,在信息发布、转帖评论的行为中实际上已经参与了内容的建设和传播。

作为时事媒体需要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时效性。微博同样遵循了这些原则,不同是这些原则是由独立的个体来承担和夯实。个人在转发一个时事微博的时候,实际上是以个人的信誉为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加注。千万个个体支付自己信誉来支持一个信息的时候,这个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就被加速的强化了,这远比几个记者、一个媒体依靠自身信誉所发的报道更有力量,更值得信任。同时微博140个字无法还原事实的全部,一则微博无法做到绝对的客观,而且个人用户转发的那一刻已经表征了自我的立场。就这样一则以个人信誉为保障的带有很强主观色彩的信息被推送到了网络,这则信息一定契合了大多数用户的主观意愿,与绝大多数用户的频谱吻合,能引发自身感同身受。到底谁是这则信息的始发者,这则信息是否有足够的真实,已经不再重要,微博自身的生物环境已经把他变成了横扫网络的飓风。至于这飓风是时事还是八卦,完全取决与转发的用户看的是“一九八四”还是“知音”(沈禄政/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