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20, 2010

美国骑虎难下 斯坦伯格一行访华暗藏玄机
2010-03-13 06:43:51 作者:timesny 来源:中华网 浏览次数:64 网友评论 0 条
3月2日至4日,美国方面派了两个“中国通”——即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贝德访问北京。美国国务院2号表示,美方主动提出访华的要求,是希望美中关系能重新聚焦,一同推动双方在重要议题上的合作。美国何以放下傲慢的头颅,前倨而后恭呢?
斯坦伯格一行访华要干什么
外电称坦伯格一行访华目的为了修复美、中关系,主要是协调对伊制裁立场。结束中国之行后,斯坦伯格转赴日本访问;5日上午,斯坦伯格与日本外相冈田克进行了会谈,在会后的记者会上就伊朗核问题表示,“我想日美会采取统一步调来处理这一问题。”他强调,4月将担任安理会轮值主席国的日本的作用非常重要,期待在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实施新一轮制裁的问题上加强日美合作。由此也可看出二位“中国通”访华之行的主要使命所在,即寻求对伊朗实施“更严厉制裁“的支持。
中国外交部对外简要通报了斯坦伯格与贝格的访华行程。中国再次表达了对台军售、涉藏事务的原则立场,希望美国用实际行动来表达重视中美关系的诚意。在伊核问题上,中方认为仍有对话与谈判解决问题的空间,重申通过外交与谈判解决问题的主张。看来,斯坦伯格与贝德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访华成果。
从媒体报道中可见,斯坦伯格与贝格之行的核心任务,是为了促使中国国家领导人参加4月份举行的核安全国际会议。中国外交部对外表态说,中国高度重视此次会议,并参与了大量的筹备工作。但对国家领导人是否出席此次会议,仅以“没有进一步的消息”对外作答。我以为“进一步”的选择权应当不在中国,而是看美国下一步有什么实际的表现。
美国对伊“更严厉制裁”案遭到抵制
一个时期以来,美国联合欧盟在全球范围内极力游说对伊制裁问题,但在主要国家及中东地区方面收效甚微。早些时候,美、法指责中国阻碍对伊制裁;随后,希拉里亲赴中东产油国家进行游说,希望主要石油产出国增加产量,并扩大对中国的出口,替代对伊制裁导致的中国石油缺口,同时希望沙特劝说中国支持美国主导的对伊制裁案。但希拉里之行并未获得肯定性支持;沙特外长更公开表示:中国是个负有责任国家,不需要我们对他说什么。
与此同时,法国加大对俄外交力度,意在巩固俄罗斯此前配合制裁伊朗的承诺。3月1日,梅德韦杰夫访法,萨科齐借与梅德韦杰夫共同举行的记者会之机,抢先表态:俄罗斯支持对伊朗制裁。梅德韦杰夫被迫完整地阐述了俄方立场,其大意为:伊朗如不响应国际社会的呼吁,不得不考虑对伊朗实施制裁。但前提是制裁方式要“有效”且“巧妙”,其措施不针对平民。萨科齐随之自打圆场,说梅德韦杰夫主张的是“智慧性制裁”。但俄罗斯外长第二天上午便泼水降温,认为政治解决空间仍然存在,俄方暂时没有对伊制裁计划。
从中国惯有立场与俄罗斯弹性表态来看,中、俄之间在伊核问题的基本立场上仍然保持一致,即认为谈判与对话解决伊核问题的空间仍然存在。同时,俄罗斯也表明了对美欧所谓“更严厉制裁”的反对意见。此前有关俄罗斯为石油利益参与对伊制裁的猜测,看来并不确切。
由上可见,美国对伊要采取更严厉制裁的提议,难以形成国际共识;如果中、俄持消极姿态,只能是流产的结局。在此项事务中,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对美国采取了“不相为谋”的态度,让美国的亚洲政策开始“抓瞎”。而俄罗斯“捉迷藏”式的外交语言也让美国没了谱,俄方的不着急制裁、就事论事、继续执行对伊军售等谈话,美国再高明的外交家也只能是雾里看花。美国的一番严厉措辞,并未收到呼风唤雨之效,面临着骑虎难下的尴尬处境;美国自然不会甘心,还要硬着头皮玩下去。
美制裁伊朗案一旦得逞后果严重
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伊朗要求在邻近国家交换能源级核燃料棒,或委托中国代加工核燃料棒,替代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的俄罗斯浓缩、法国加工的方案,应当具有可行性;同时,伊朗要求公开核查以色列核武情况,从地区稳定与平衡的角度来说,也具有正当性。但美国对此毫不让步,坚持强权政治与双重标准的霸权政策,有违平等、协商、灵活、务实的国际事务协商原则。
其实,国际社会对美国的战略目的洞若观火。伊朗在欧亚大陆、国际能源及中东秩序等方面都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对中、俄及中东地区多数国家来说,更加凸显出特殊的战略价值。从美国以“莫须有”理由发动伊拉克战争,到今年全面加大对阿富汗局势军事控制力度来看,美国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复制伊拉克战争的步骤与模式,借制裁之名逐步瘫痪伊朗的政治、经济体系,从而为政治控制伊朗、直至军事打击伊朗提供条件。美国一旦得逞,利用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强势地位,辅以对中亚国家的政治颠覆,即可全面实施能源控制与地区分割战略,对中、俄及欧盟等重要国家和地区组织实施牵制与阻遏。
由于美国在海洋与空天领域拥有绝对军事优势,美国从亚欧大陆最薄弱的中东地区入手并达到政治操纵与军事控制目的,也的确是一个优先选项。因此,美国拒不接受伊朗可行方案,拒不理会伊朗一再表示随时谈判的呼吁,不是什么核安全的选择问题,也不是什么价值观问题,而是美国要抓住这个借口瘫痪伊朗、进而实现美国超级霸权的战略需要。任何一个国家随之而舞者,都是自套绞索!
美国要借核安全会议裹胁世界
防止核扩散,削减核武器,直至最终消灭核武器,当然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奥巴马上任以后,提出了建立无核武世界的口号,并在俄、美核裁军谈判中也作出了让步与妥协;不久前又指示五角大楼制定核武削减计划,并认为美国只需要保留几百枚核弹维持核战略平衡。这些言行,的确让奥巴马在全球核安全问题上抢夺了话语主动权。
但是,消灭核武器对全球来说,仍然是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时态;即便正面去理解,奥巴马的主张也充满了理想主义。美、俄二国各自拥有2万枚左右的核弹头,不仅需要支付大量的经费进行维护与保养,而且需要投入巨额费用对不断退役的发射装置及核弹进行处理。从核威慑能力来讲,二国都拥有百倍于任何一国的核武备;从核毁灭能力来讲,几百枚弹头即可毁灭全球,何况美国已基本完成独步全球的国家与战区导弹防御体系建设。所以,二国核裁军完全是他们自己的战略捆绑与利益选择,对全球核安全没有实质意义。
本是二国之间的事务,他们商量着办就行,国际社会对此也乐见其成。但奥巴马却要把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与全球核安全挂钩,借以限制核武技术研究与部署,及无核国家的核能研究与利用。其情可以理解,但难度委实不小:一是美国已经具备核打击与核防御的绝对优势,加之其一贯的霸权作派与强权手段,很难取信于核武化国家放弃核打击突防、及自身核防御能力建设;二是如何界定和安排无核国家的核能和平利用的方式与权力,也成为美国“双重标准”下政治抉择的难题。因此,估计此次会议只能就防核扩散与美俄之间的核裁军二个问题进行一次背书。
从长远来说,人类和平利用核能是发展清洁能源的一个重要方向,所有国家不管现实能力如何,都会主张自己的权力。但削减并最终消灭核武器,同样也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因此,本次会议成效如何,关键点是全球核能利用权力与监督机制达成协调统一的意见。这对朝、伊核问题能否得到和平解决,是一次重要的观察窗口;而会议也必然聚焦伊、朝二核问题。但不可乐观的是,美国对朝、伊二核问题的强硬姿态并未出现任何松动,对二国的一些正当性、建设性意见置若罔闻,因而形成有利于朝、伊二国的原则性意见的可能性极小;相反相成的是,极有可能对此作出强硬的表述,则朝、伊二国的处境会更加被动,而矛盾也会变得更加尖锐。
需要注意的是,在制裁伊朗问题上,坦伯格希望4月份出任安理会轮值主席国的日本好好出力,这恰与国际核安全会议的召开时间相吻合。看来,这次核安全会议,不可避免地要成为美国裹胁世界接受对伊更严厉制裁方案的“角力场”,美国的用心不可谓不深。但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对此次会议的首要期待,必然是争取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力,由此便派生出全球核材料控制权的问题;这次会议的斗争也将十分微妙,有可能成为第二次“哥本哈根”。
可以想像的是,以什么样的层次参与协商,及如何表述各自的核政策,国际社会立场协调等等,都是会前必须的功课。希拉里及其助手满世界晃悠并不是为了旅游;各国不会轻率出场,中国亦会如此。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