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29, 2011

美国艺术市场妙谈



(上)



LeAnne Wu (吴亮)







春暖花开的季节,不时传来艺术市场捷报,推出一幅梦幻般的艺术黄金世界。当你揭开那富丽堂皇的豪华表面,一幕精明炒作的真相便展现于眼前。理查得.波尔斯克 (Richard Polsky), 在美国艺术市场奔波了三十年,四处钻营,替巨富跑腿牵线,耳濡目染了艺术商界的变迁奇迹,在 《我过早卖了沃尔霍》(I Sold Warhol Too Soon)一书中倾吐了自己酸甜苦辣的经历。就写作水平而论,该书不属上品,语言粗糙,文笔浅陋,思维商化。然而,其中涉及的形形色色人物事件,可谓美国艺术市场的“三言两拍”,或许也是国内艺术场上的一面镜子。



第一言,操作模式. 大概如此:慧眼识画,低价囤积,长期宣传,伺机高售, 堪称 “莫格拉比因素”(Mugrabi Factor)。莫格拉比家族发自哥伦比亚纺织业,老总何赛.莫格拉比于1987年,沃尔霍(Andy Warhol)去世前,抢购了其800张绘画和素描。买下沃尔霍大部分成名作后,又把眼光移向画家1962年前之作,包括鞋子,报刊杂志等商务设计小品。尽管这些早期小品不属纯艺术,何赛.莫格拉比使用手腕,进入拍卖市场,碰巧与排卖房一投即和,对方急需作品,允许沃尔霍早期小品上市,莫格拉比家族就借机大量买进,抬高画价。何赛之子阿比多(Alberto Mugrabi)宣称:“如果你标30万美元,无人问津;一旦提到3百万美元,人人都爱沃尔霍(Warhol)了”。他认为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家族的收藏价值,而且维持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继沃尔霍后,该家族收藏雅趣开始转入基恩米雪.巴斯克(Jean-Michel Basquiat)和汤姆.维斯门(Tom Wesselman)。倘若你拥有庞大的银行帐户,跟着莫格拉比家族走,一定得到高效回报。他们囤积了足够的名人画作,除非市场崩溃,其收藏价值总是更上百层楼。



此类操作模式的先驱该归英国广告大王查理.撒奇(Charles Saatchi),当他慧眼识中现代艺术明星后,就悄悄地收藏他们的画作,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其主要作品。查理曾向沃尔霍,提莫比利(Cy Twombly)投掷重标,让人相信这些高才艺术家的价值被低估了。那时候,你可以随便走进沃尔霍的画室,伸手捡一幅放在地上画,查理就这样轻松地淘走了“100个玛丽梦露”等画作。查理的高明之处更显示在他特殊的宣传,吹捧能力。他帮萨撒切尔夫人赢选后,资本雄厚,神通广大, 耗费巨额,请专家编撰四本优质精美的大型画册. 发行后,震撼艺术界,把社会注意力引入他的收藏范围。瓜熟蔕落后,他趁机高价出售,摘取金果。1992年, 他拍卖的“100个玛丽梦露”赚进三百七十万美元,此作现归克利佛伦得美术馆(Cleveland Art Museum)收藏。查理又如法炮制地发展了一批英国年轻艺术家(Young British Artists),买了大量丹迷.赫斯特(Damien Hirst),简尼.萨维尔(Jenny Saville),瑞秋.维特如得(Rachel Whiteread)等人的作品。此次查理的投资更大,不仅印发绘画目录,还在伦敦创办自己的美术馆(Saatchi Gallery),一旦手中的艺术家炒出名后,他便全力以赴推销其作品,开通滚滚而来的财源。撒奇模式变成巨富投资的工具,就象购买公司企业,吸引着股票经纪人,地产大王,新闻巨头,一起投入,选购他们认为低价作品,然后送进拍卖房,高价出售,保证一本万利。理查得.普林斯 (Richard Prince)的作品 可谓一例。该艺术家于80 年代中期崭露头角,以系列笑话之作成名。他把旧笑话用蜡纸模板印在画布上,如:医生说;“我既有好消息,又有坏消息!”病人答:“先讲坏的。” 医生说:“你只能活一年!” 病人问:“好消息呢?” 医生答:“我和小秘有桃色恋。”(Doctor: I have good news and bad news. Patient: Give me the bad news first.” Doctor: “You only have one year left to live.” Patient: “What’s the good news.” Doctor: “ I’m having an affair with my secretary.”) 此类作品并无显著的艺术特点,但卖得不错。普林斯的才能次于大卫.萨尔(David Salle),朱利安.雪纳博(Julian Schnabel),瑞斯.贝克那(Ross Bleckner)等同辈艺术家,而其画价远超同类高手。2005年他的护士系列要价85万美元,2006拍卖房拍出一百万高价,水涨船高的07年居然喊出二百五十万美元的价格,08年疯狂至极,拍出八百五十万美元的天价。



莫格拉比的沃尔霍炒作法,更推一浪。 他们在拍卖房购进其作的同时,出售 其他艺术家次要作品来添补收购沃尔霍的资金。 从金融财务的角度分析,确是一种资金流动(Cash Flow) 的良性循环。谣传莫格拉比的睹注曾投向阿拉伯石油国的美术馆。



纽约画廊女主波恩 (Boone) 还别出新裁地创造了“候单”(Waiting List) 一招。她说服客户, 要想从她画廊买走成功名 人之作, 必须先购新人作品。 譬如要收藏Eric Fishl, 先得买 Michael McClard。 波恩的噱头灵通, 钓住富豪的胃口,也炒起了她手中新星。 因次别家画廊纷纷效法模仿, 包括Pace Wildenstein, Larry Gagosian等等。



综观美国艺术市场半个世纪的历史, 无非是画商, 企业家, 金融家涉足, 运用精明的商务投资手法, 寻觅有潜力的画家,低价收购, 长期宣传, 最终创出一个金碧辉煌的艺术财库。



第二言,画家与画廊。高价离不开画家的天才,勤奋,加机遇, 画廊的策划,出展,和栽培。正面说来, 画家与画廊如鱼和水, 互相依赖; 背面而论, 爱恨交加,矛盾重重。画廊往往欺压无名新人, 一旦捧为名星, 艺术家可能跳槽离去, 另投高门。 已故纽约画廊骜首理欧.格思塔立 (Leo Castelli)六十年代破格出月薪奉养艺术家,捧起日后巨星,如罗伯特.老绅伯 (Robert Rauschenberg), 介思培.约翰(Jasper Johns)等当代著名艺术家, 成为艺术界家喻户晓的美谈。多数画廊主并无此魄力和财源, 任意克扣压榨年轻艺术家, 就连大名鼎鼎, 身价亿万的沃尔霍早年也得忍受这种压抑。Christie 排卖房里有一位趾高气扬,令人刮目相看的绅士, 他就是资本雄厚,首次为沃尔霍办个展的艾伟.布鲁姆 (Irving Blum) 。他炫耀自己手中拥有价值上亿美元的一组32张著名的Campbell汤罐头作品。 Christie排卖所特意把他与沃尔霍, 艾德.如撒 (Ed Ruscha) 喝咖啡的照片作为目录封面, 以示此人身份非凡。布鲁姆在安迪.沃尔霍文献片里, 扬扬洒洒地吹嘘自己1962年在其落杉矶画廊首办沃尔霍Campbell汤罐头画展,标价$100 美元一张。 当时画展遭到社会蔑视, 隔壁画廊居然贴出对抗标语: “我们的真罐头才29美分一个!”导致首展失败, 只卖了六张。 他花了一千美元收拢剩余画作,令沃尔霍感激不已。 可是布鲁姆的合伙人约瑟夫.荷尔门(Joseph Helman)戳穿了真相. 原来布鲁姆展前担保收购全部作品, 但是展出期间, 并无敲定的买家。当沃尔霍向布鲁姆讨取卖画费时,布鲁姆冷脸回绝. 沃尔霍气急交加, 忍痛降价到一千美元, 结果等了两年才追回此款。 沃尔霍过世后, 1995年,布鲁姆把这批作品卖给现代艺术馆(MOMA),要价一千五百万美元。到了2002年, 每张Campbell汤罐头作品值两百万美元。就在这部2006年的文献片里, 布鲁姆宣称这组作品可卖一亿美元. 那倒不是吹牛, 在后来的拍卖中, Campbell汤罐头组画竟然叫出三亿七百五十万美元的天文价。 艺术作品四十余年的升值率哪种股票比得上啊!



成功的画廊不在乎藏画之多, 更重于建立一个良好的收藏家和画家的关系网, 沟通买家的趣味与画家的创作源泉。因此 为达到目的, 画廊不惜功本, 收拢人心, 安排隆重宴会, 生日庆祝party, 以美酒佳肴, 联络感情, 造出融合气氛。 近年来由于收藏家的视线转入拍卖房, 迫使画廊加强与艺术家的联营, 以代卖方式减轻画廊的财务负担, 艺术家似乎得到柳岸花明又一春的机遇, 变得强硬起来。 理查得书中谈及一位芝加哥艺术家 托尼.费兹帕屈克(Tony Fitzpatric) 便是一例. 号称芝加哥大力士的托尼, 身高 6.3 英尺, 体重250磅, 碧眼秃顶, 是典型的爱尔兰后裔。年轻时做过拳击手, 绰号 “大猫”, 还拍过电影。 托尼粗壮之余, 尚有雅性, 擅长吟诗。 他早期活跃于美国南方新奥尔良(New Orleans) 地区, 办些外围画展, 作品多为小型碳笔画, 童趣浓厚, 如鳄鱼巡逻, 觅取猎物, 构成他幽默的画风。后来他被欧门看中, 进入费城(Philadelphia) 沸来西欧门画廊(Fleisher Ollman Gallery) . 欧门本着对外围艺术家的同情心, 帮他办画展。 由于经济压力, 托尼性情暴躁, 急切逼迫欧门替他卖画, 搞得双方关系紧张, 欧门难堪不已。托尼暴躁的旧疾, 一发再发, 每次画展完毕, 他都与画廊翻脸, 不欢而散。



托尼的运气来自家乡芝加哥, 他的成名不靠绘画, 而是版画制作(Prints) , 价廉面广, 容易被公众收藏。在芝加哥艺术节期间(Chicago Art Fair), 托尼风光大展, 神气活现, 新闻电视媒体专题采访他, 宣传他的艺术成就, 引来一片喝采声。晚间他邀请画商强那生. 纽发克(Jonathan Novak), 和作者理查得去性感酒吧呼特(Hooter)畅饮。醉翁之意不在酒, 托尼敬完第一杯, 顺手拿出他的画册, 谈起自己的两幅新作。纽发克心不在焉, 一眼盯住酒吧女郎的臀部, 随口敷衍: “作品不错, 折半价, 我吃下两张.” 托尼急切推销作品,他觉得纽发克在耍他,无心赏识他的新作。倒第二杯酒时,托尼抑制不住内心愤怒,脸色涨红,眼珠突出,胳膊肌肉鼓起,凶狠地骂道"操你娘的!"(Fuck You!)纽发克神色难堪,惊慌失措。恰巧口袋里的手机响了,传出纽发克助手的责问声,把话题引开了,才解了窘局。否则敬酒变罚酒,纽发克可能躲不过托尼的拳头。



艺术市场起伏动荡,风云难测。以卖画为生的职业艺术家,时有危机感.为了满足生存需要,艺术家必须及早进入市场,快速成名,快速卖画,火箭般升值。尤其成名后,被收藏家盯住,多产多卖变成一种无形的压力。画廊主玛丽波恩(Mary Boone)道出刺激画家多产的秘诀:"让他们负债"(Get them to debt)。画商鼓励画家追求高标准生活,促动他们买几所房子, 用高档品,结识娇贵美女朋友,讨娶花钱如水的妻子,这样一来,他们有足够的动力拼命作画,支付费用。话归托尼,出名以后,生活方式大变,使用多名助手帮他"生产"作品,雇佣开车司机,其粗暴急躁的脾气也相对地改善了。在准备落杉矶比利西尔画廊(Billy Shire Fine Arts)个展时,托尼发现作品不够丰富,便打电话与收藏家联系,希望借用其旧作来充数。他又与那个纽发克画廊打交道了。可惜对方工作人员冷脸相待,提出昂贵的保险费要挟托尼。托尼暴跳如雷,打电话威胁纽发克:"不借画,当心身体受损!"吓得纽发克心惊胆颤。展览前一天,托尼飞往落杉矶,一下飞机,就对司机说:"找地图,直达纽发克画廊。"不到半天,双方画廊达成协议,好象季辛格的外交术,起了魔效.纽发克亲自出席开幕式酒会,送给托尼美酒一瓶,以示诚意。托尼深受感动,当场拥抱纽发克,感谢他的支持。多么有趣的"将相和"! 画家与画廊合作,双方互利,对抗则互相抵消,托尼和纽发克悟出了这个道理。
金碧辉煌的艺术市场从来就是上流社会的娱乐交流场所,汇集巨富名星,露财显势,光宗耀祖。Christie拍卖所的建筑结构象征着等级,财富与气势。前面六百张座位是专门为装束时髦华丽,财气鼎盛的绅士美女安置的。口袋稍微单薄点的富人只能在后排站九十分钟。坐着的望族名士,和站着的观客,划出一道界限。 更有楼上特等包厢族,堪称人上人, 他们可以尽情享受拍卖的全景,受人恭敬伺候。



作者理查得并不自卑, 他以尤太血通的精明眼光,在这势利场上物色了个适中的位置。九十年代他曾经编过<艺术市场指南>(Art Market Guide), 模仿股票投资指导方式, 对艺术作品进行分类,归为买类(Buy),卖类(Sell),保存类(Hold)。 过分商业化地评估画作, 违背了艺术的个性, 思维, 和理性观念, 导致艺术品僵化, 堕落. 事实如此, 不久<艺术市场指南>遭受行家批评,被打入冷宫。虽然刊物失败, 却给理查得机会弄到一张记者证, 允许他站在新闻媒体的要位, 让人感觉他是<纽约时报> (New York Time), 或者<华尔街报> (Wall Street Journal)的记者, 地位特殊,不可轻视。他便如鱼得水,运行自如,获取信息,结交生意伙伴, 达成交易。



画商与富人打交道,必须摆弄派头,炫耀实力。如果为省钱住便宜汽车旅馆, 订普通舱机票, 就会被人蔑视。理查得描述了一段亲身经历, 让读者领悟势利人情。在纽约肯泥迪机场他与旧金山最成功的画商约翰.本格如恩(John Bergruen)邂逅相遇, 两人同乘一机回加州。 约翰拥有高级画廊, 展览毕加索作品; 理查得办小画廊失败, 不过是个拉皮条的中介人, 贫富地位的差距可想而之。约翰见到他, 微微点头, 表示礼节问候。 理查得受宠若惊, 连忙上前热情地打招呼, 握手示好, 问道: “在纽约好吗?” 约翰回答: “很好, 做了多笔生意, 回头机上见。”开始登机了, 理查得排在后面, 经过头等舱, 看见约翰, “理查得, 我想你和往常一样坐普通舱?”约翰似笑非笑地问道。“这有什么区别? 坐在后面还不是同时到达旧金山.” 理查得不以为然地想着。 一小时后, 约翰走到普通舱问他看何书, 理查得把书递给他, “, 是不是太简单了?” 约翰嘲笑道。理查得读的是一本美国黑人棒球名星柏瑞.邦德(Barry Bonds)的通俗传记。“平时我也不看这种书, 现在是消磨时间吧! 你看什么书?” 理查得问。 “”约翰的答复流露出傲慢高贵的语态. 塞尔门.瑞士德(Salman Rushdie) 是著名英籍印度作家, 得过伊丽沙白女王文学奖, 2008年 <纽约时报>把他列入50位1945年以来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排名第13位, 用此书表示约翰的阅读水准高吧! 他来了个独脚芭蕾舞般的旋身, 一转而去。 下机时两人又碰头了, 理查得殷勤地建议”我们一同坐出租回去吧!” 约翰眉头一皱, “可以, 但我不能等你, 马上得走。” 理查得疑惑地问: “在纽约一周, 难道你不带换洗行李?” 约翰正视着对方, 眼里透出洋洋自得的光彩, 暗示 “我是大名鼎鼎的约翰.本格如恩, 你是谁呀?” 他得意地笑道 “我没有行李, 在曼哈顿有套房子, 东西放在公寓里了。”头一摇, 离开了。首遇约翰的尴尬处境, 令理查得耿耿于怀。天有巧合, 他第二次又和约翰在肯尼迪机场见面, 他可不会放过这个报复的机会。约翰照例稳坐头等舱, “你要不要用积累的飞行哩数换张头等舱票,坐到前面来啊?” 约翰讥讽地问道. 理查得趁机反攻:“不要了, 我还是老规矩坐普通舱。 约翰呀, 现在艺术商界已经没人坐头等舱了, 多寒酸! 所有重要画商都买了私人飞机, 或者他们的客户有飞机, 再也不会到公共机场来了!” 约翰恼羞成怒, 叫喊着 “不用担心, 我的客户都有, 他们会邀请我一起旅行!” “可是这趟他们没请你呀!”理查得幸灾乐祸地戏弄约翰。美国多数大机场都附带小型通用机场 (General Aviation), 专为私人飞机服务, 飞机户主进出自由, 不需过安检, 独来独往。从次以后,约翰的踪影便在公共机场永远消声嫟迹了, 必定乘坐私人专机了。



艺术场上穿梭往来的势利女商同样令人头痛厌恶。私人画商凯罗(Carol)的言行 散发着一股庸俗肤浅, 品行低级的市侩气息。 理查得在克利斯底(Christie)拍卖所初遇凯罗, 她热情过度, 行为做作, 一上来就问 “你是不是收藏家?” 三句话不离自己成功的生意经。 稍稍熟悉以后,凯罗开出一辆崭新德国高档车‘浦西’(Porsche), 自称每月付租金一千一百美元, 以显身分。凯罗帮客户介绍了一位女朋友后, 邀请理查得带她去餐厅吃晚饭。 一路上凯罗滔滔不绝地吹嘘自己的智商高达160分。 饭后, 凯罗开出一个神奇的记分单, 大言不惭地说: “想跟我上床, 你得赚满100分。” 凯罗的记分方式如下: “带我去高档餐馆吃饭, 加10分; 送我一束天兰化, 添10分; 给我介绍一个客户且做成生意, 再加20分。但是你也可能丢分: 轻视我, 减10分; 欺骗我, 扣10分; 带我出去, 不说我漂亮, 再减5分…”虽然听起来荒唐,厚颜无耻, 对理查得这样的单身离婚男性, 还有点儿诱惑力, 他决定试试桃花运。 不久, 理查得手捧鲜花, 请凯罗高级餐馆用餐。 这顿晚餐好象是投入了华尔街的股票市场, 新鲜开盘,牛气冲天, 一下子得了30分。 但是随着夜幕深降, 凯罗的紧逼势头搞得理查得心生厌意, 股市退潮了,只剩20分, 算他当个冤大头,水里扔钱, 沉掉了风流情趣。



次夜在克利斯底拍卖所,凯罗挡住了他的路, 理查得只好汲取教训, 抢先说她变得更美丽. 凯罗 张嘴就说自己今年生意大发, 已赚一百万美元。 “你该赚二百万美元呀?” 理查得讽刺她。 “这只是一笔交易, 下面还有呢!” 凯罗答道。 理查得想找个理由离开她, 哪知凯罗缠住不放, “你为什么说我的艺术新闻简讯不好, 别人都赞扬它, 你的头脑有毛病吗?” 凯罗责问道。 她编的 “艺术顾问”(Art Adviser), 除了吹嘘她个人的社交活动外, 去了哪个派第, 住在高级宾馆外, 并无实际新闻, 浅薄无聊。理查得驳道: “我很希望你成功, 但是谁都不想听你到处吹牛。 也许有些次等画商说你的好话, 他们这样做太容易了!” 凯罗的自尊心受损,连忙列出一大串名流赞赏她的话, 威胁道: “我要告诉所有名人, 你贬低他们!” 弄得理查得无可奈何, 躲开为妙。



象约翰之类的名画商, 势利傲慢, 鄙视他人, 本是商界常情, 不足为奇。 凯罗的庸俗行为不过是令人嗤笑的一段插科打诨小曲子。 其实出入纽约大型画廊的人流里, 明星荟萃, 光彩照人, 因此受到主人的特殊礼待。赫赫有名的头牌画廊谷够兴(Gagosian)举办画家约翰.科伦( John Currin)个展酒会时, 门前人山人海, 电梯口排满了长队。 著名喜剧电影演员斯迪文.马丁(Steve Martin) 也排在队里, 他不耐烦地拿出手机, 叫喊着“我不能站在长队里, 派个人来, 让我快点上楼!”不到一分钟, 旁边的私人专用电梯门打开了, 走出秘书小姐, 恭恭敬敬地把斯迪文.马丁请入电梯, 闭门直升而去。 进入谷够兴展览酒会大厅, 主人拉瑞.谷够兴 (Larry Gagosian)满脸春风陪伴斯迪文.马丁, 奥斯卡最佳男主角获奖名星汤姆.汉克斯(Tom Hanks)的太太 丽达.伟尔生(Rita Wilson), 和艺术家 约翰.科伦, 位居正中, 饮酒品画, 叙情聊天。 谷够兴的名气, 响有号召力, 酒会上汇集诸多收藏家。 斯迪文.马丁, 不仅演电影出名, 还是收藏内行, 他的光临, 增添了酒会的热烈气氛。



科伦, 富家出生, 耶鲁大学毕业, 原擅长抽象画, 后改画风,以写实性感裸体画作出名。他本人长得英俊潇洒,同行的妻子天生丽质, 常常充当丈夫作品中的裸女素材, 魅力无穷, 在酒会上相夫捧画, 配合默契。来客赏人体画又看喜剧明星, 心情振奋, 慷慨解囊, 当夜把标价40至 60万美元的所有画作一购而空, 人人都羡慕谷够兴和科伦夫妇, 名利双收, 笑逐颜开。

(请待下篇, 第四 言: 幸运赢家)
美国艺术市场妙谈



(上)



LeAnne Wu (吴亮)







春暖花开的季节,不时传来艺术市场捷报,推出一幅梦幻般的艺术黄金世界。当你揭开那富丽堂皇的豪华表面,一幕精明炒作的真相便展现于眼前。理查得.波尔斯克 (Richard Polsky), 在美国艺术市场奔波了三十年,四处钻营,替巨富跑腿牵线,耳濡目染了艺术商界的变迁奇迹,在 《我过早卖了沃尔霍》(I Sold Warhol Too Soon)一书中倾吐了自己酸甜苦辣的经历。就写作水平而论,该书不属上品,语言粗糙,文笔浅陋,思维商化。然而,其中涉及的形形色色人物事件,可谓美国艺术市场的“三言两拍”,或许也是国内艺术场上的一面镜子。



第一言,操作模式. 大概如此:慧眼识画,低价囤积,长期宣传,伺机高售, 堪称 “莫格拉比因素”(Mugrabi Factor)。莫格拉比家族发自哥伦比亚纺织业,老总何赛.莫格拉比于1987年,沃尔霍(Andy Warhol)去世前,抢购了其800张绘画和素描。买下沃尔霍大部分成名作后,又把眼光移向画家1962年前之作,包括鞋子,报刊杂志等商务设计小品。尽管这些早期小品不属纯艺术,何赛.莫格拉比使用手腕,进入拍卖市场,碰巧与排卖房一投即和,对方急需作品,允许沃尔霍早期小品上市,莫格拉比家族就借机大量买进,抬高画价。何赛之子阿比多(Alberto Mugrabi)宣称:“如果你标30万美元,无人问津;一旦提到3百万美元,人人都爱沃尔霍(Warhol)了”。他认为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家族的收藏价值,而且维持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继沃尔霍后,该家族收藏雅趣开始转入基恩米雪.巴斯克(Jean-Michel Basquiat)和汤姆.维斯门(Tom Wesselman)。倘若你拥有庞大的银行帐户,跟着莫格拉比家族走,一定得到高效回报。他们囤积了足够的名人画作,除非市场崩溃,其收藏价值总是更上百层楼。



此类操作模式的先驱该归英国广告大王查理.撒奇(Charles Saatchi),当他慧眼识中现代艺术明星后,就悄悄地收藏他们的画作,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其主要作品。查理曾向沃尔霍,提莫比利(Cy Twombly)投掷重标,让人相信这些高才艺术家的价值被低估了。那时候,你可以随便走进沃尔霍的画室,伸手捡一幅放在地上画,查理就这样轻松地淘走了“100个玛丽梦露”等画作。查理的高明之处更显示在他特殊的宣传,吹捧能力。他帮萨撒切尔夫人赢选后,资本雄厚,神通广大, 耗费巨额,请专家编撰四本优质精美的大型画册. 发行后,震撼艺术界,把社会注意力引入他的收藏范围。瓜熟蔕落后,他趁机高价出售,摘取金果。1992年, 他拍卖的“100个玛丽梦露”赚进三百七十万美元,此作现归克利佛伦得美术馆(Cleveland Art Museum)收藏。查理又如法炮制地发展了一批英国年轻艺术家(Young British Artists),买了大量丹迷.赫斯特(Damien Hirst),简尼.萨维尔(Jenny Saville),瑞秋.维特如得(Rachel Whiteread)等人的作品。此次查理的投资更大,不仅印发绘画目录,还在伦敦创办自己的美术馆(Saatchi Gallery),一旦手中的艺术家炒出名后,他便全力以赴推销其作品,开通滚滚而来的财源。撒奇模式变成巨富投资的工具,就象购买公司企业,吸引着股票经纪人,地产大王,新闻巨头,一起投入,选购他们认为低价作品,然后送进拍卖房,高价出售,保证一本万利。理查得.普林斯 (Richard Prince)的作品 可谓一例。该艺术家于80 年代中期崭露头角,以系列笑话之作成名。他把旧笑话用蜡纸模板印在画布上,如:医生说;“我既有好消息,又有坏消息!”病人答:“先讲坏的。” 医生说:“你只能活一年!” 病人问:“好消息呢?” 医生答:“我和小秘有桃色恋。”(Doctor: I have good news and bad news. Patient: Give me the bad news first.” Doctor: “You only have one year left to live.” Patient: “What’s the good news.” Doctor: “ I’m having an affair with my secretary.”) 此类作品并无显著的艺术特点,但卖得不错。普林斯的才能次于大卫.萨尔(David Salle),朱利安.雪纳博(Julian Schnabel),瑞斯.贝克那(Ross Bleckner)等同辈艺术家,而其画价远超同类高手。2005年他的护士系列要价85万美元,2006拍卖房拍出一百万高价,水涨船高的07年居然喊出二百五十万美元的价格,08年疯狂至极,拍出八百五十万美元的天价。



莫格拉比的沃尔霍炒作法,更推一浪。 他们在拍卖房购进其作的同时,出售 其他艺术家次要作品来添补收购沃尔霍的资金。 从金融财务的角度分析,确是一种资金流动(Cash Flow) 的良性循环。谣传莫格拉比的睹注曾投向阿拉伯石油国的美术馆。



纽约画廊女主波恩 (Boone) 还别出新裁地创造了“候单”(Waiting List) 一招。她说服客户, 要想从她画廊买走成功名 人之作, 必须先购新人作品。 譬如要收藏Eric Fishl, 先得买 Michael McClard。 波恩的噱头灵通, 钓住富豪的胃口,也炒起了她手中新星。 因次别家画廊纷纷效法模仿, 包括Pace Wildenstein, Larry Gagosian等等。



综观美国艺术市场半个世纪的历史, 无非是画商, 企业家, 金融家涉足, 运用精明的商务投资手法, 寻觅有潜力的画家,低价收购, 长期宣传, 最终创出一个金碧辉煌的艺术财库。



第二言,画家与画廊。高价离不开画家的天才,勤奋,加机遇, 画廊的策划,出展,和栽培。正面说来, 画家与画廊如鱼和水, 互相依赖; 背面而论, 爱恨交加,矛盾重重。画廊往往欺压无名新人, 一旦捧为名星, 艺术家可能跳槽离去, 另投高门。 已故纽约画廊骜首理欧.格思塔立 (Leo Castelli)六十年代破格出月薪奉养艺术家,捧起日后巨星,如罗伯特.老绅伯 (Robert Rauschenberg), 介思培.约翰(Jasper Johns)等当代著名艺术家, 成为艺术界家喻户晓的美谈。多数画廊主并无此魄力和财源, 任意克扣压榨年轻艺术家, 就连大名鼎鼎, 身价亿万的沃尔霍早年也得忍受这种压抑。Christie 排卖房里有一位趾高气扬,令人刮目相看的绅士, 他就是资本雄厚,首次为沃尔霍办个展的艾伟.布鲁姆 (Irving Blum) 。他炫耀自己手中拥有价值上亿美元的一组32张著名的Campbell汤罐头作品。 Christie排卖所特意把他与沃尔霍, 艾德.如撒 (Ed Ruscha) 喝咖啡的照片作为目录封面, 以示此人身份非凡。布鲁姆在安迪.沃尔霍文献片里, 扬扬洒洒地吹嘘自己1962年在其落杉矶画廊首办沃尔霍Campbell汤罐头画展,标价$100 美元一张。 当时画展遭到社会蔑视, 隔壁画廊居然贴出对抗标语: “我们的真罐头才29美分一个!”导致首展失败, 只卖了六张。 他花了一千美元收拢剩余画作,令沃尔霍感激不已。 可是布鲁姆的合伙人约瑟夫.荷尔门(Joseph Helman)戳穿了真相. 原来布鲁姆展前担保收购全部作品, 但是展出期间, 并无敲定的买家。当沃尔霍向布鲁姆讨取卖画费时,布鲁姆冷脸回绝. 沃尔霍气急交加, 忍痛降价到一千美元, 结果等了两年才追回此款。 沃尔霍过世后, 1995年,布鲁姆把这批作品卖给现代艺术馆(MOMA),要价一千五百万美元。到了2002年, 每张Campbell汤罐头作品值两百万美元。就在这部2006年的文献片里, 布鲁姆宣称这组作品可卖一亿美元. 那倒不是吹牛, 在后来的拍卖中, Campbell汤罐头组画竟然叫出三亿七百五十万美元的天文价。 艺术作品四十余年的升值率哪种股票比得上啊!



成功的画廊不在乎藏画之多, 更重于建立一个良好的收藏家和画家的关系网, 沟通买家的趣味与画家的创作源泉。因此 为达到目的, 画廊不惜功本, 收拢人心, 安排隆重宴会, 生日庆祝party, 以美酒佳肴, 联络感情, 造出融合气氛。 近年来由于收藏家的视线转入拍卖房, 迫使画廊加强与艺术家的联营, 以代卖方式减轻画廊的财务负担, 艺术家似乎得到柳岸花明又一春的机遇, 变得强硬起来。 理查得书中谈及一位芝加哥艺术家 托尼.费兹帕屈克(Tony Fitzpatric) 便是一例. 号称芝加哥大力士的托尼, 身高 6.3 英尺, 体重250磅, 碧眼秃顶, 是典型的爱尔兰后裔。年轻时做过拳击手, 绰号 “大猫”, 还拍过电影。 托尼粗壮之余, 尚有雅性, 擅长吟诗。 他早期活跃于美国南方新奥尔良(New Orleans) 地区, 办些外围画展, 作品多为小型碳笔画, 童趣浓厚, 如鳄鱼巡逻, 觅取猎物, 构成他幽默的画风。后来他被欧门看中, 进入费城(Philadelphia) 沸来西欧门画廊(Fleisher Ollman Gallery) . 欧门本着对外围艺术家的同情心, 帮他办画展。 由于经济压力, 托尼性情暴躁, 急切逼迫欧门替他卖画, 搞得双方关系紧张, 欧门难堪不已。托尼暴躁的旧疾, 一发再发, 每次画展完毕, 他都与画廊翻脸, 不欢而散。



托尼的运气来自家乡芝加哥, 他的成名不靠绘画, 而是版画制作(Prints) , 价廉面广, 容易被公众收藏。在芝加哥艺术节期间(Chicago Art Fair), 托尼风光大展, 神气活现, 新闻电视媒体专题采访他, 宣传他的艺术成就, 引来一片喝采声。晚间他邀请画商强那生. 纽发克(Jonathan Novak), 和作者理查得去性感酒吧呼特(Hooter)畅饮。醉翁之意不在酒, 托尼敬完第一杯, 顺手拿出他的画册, 谈起自己的两幅新作。纽发克心不在焉, 一眼盯住酒吧女郎的臀部, 随口敷衍: “作品不错, 折半价, 我吃下两张.” 托尼急切推销作品,他觉得纽发克在耍他,无心赏识他的新作。倒第二杯酒时,托尼抑制不住内心愤怒,脸色涨红,眼珠突出,胳膊肌肉鼓起,凶狠地骂道"操你娘的!"(Fuck You!)纽发克神色难堪,惊慌失措。恰巧口袋里的手机响了,传出纽发克助手的责问声,把话题引开了,才解了窘局。否则敬酒变罚酒,纽发克可能躲不过托尼的拳头。



艺术市场起伏动荡,风云难测。以卖画为生的职业艺术家,时有危机感.为了满足生存需要,艺术家必须及早进入市场,快速成名,快速卖画,火箭般升值。尤其成名后,被收藏家盯住,多产多卖变成一种无形的压力。画廊主玛丽波恩(Mary Boone)道出刺激画家多产的秘诀:"让他们负债"(Get them to debt)。画商鼓励画家追求高标准生活,促动他们买几所房子, 用高档品,结识娇贵美女朋友,讨娶花钱如水的妻子,这样一来,他们有足够的动力拼命作画,支付费用。话归托尼,出名以后,生活方式大变,使用多名助手帮他"生产"作品,雇佣开车司机,其粗暴急躁的脾气也相对地改善了。在准备落杉矶比利西尔画廊(Billy Shire Fine Arts)个展时,托尼发现作品不够丰富,便打电话与收藏家联系,希望借用其旧作来充数。他又与那个纽发克画廊打交道了。可惜对方工作人员冷脸相待,提出昂贵的保险费要挟托尼。托尼暴跳如雷,打电话威胁纽发克:"不借画,当心身体受损!"吓得纽发克心惊胆颤。展览前一天,托尼飞往落杉矶,一下飞机,就对司机说:"找地图,直达纽发克画廊。"不到半天,双方画廊达成协议,好象季辛格的外交术,起了魔效.纽发克亲自出席开幕式酒会,送给托尼美酒一瓶,以示诚意。托尼深受感动,当场拥抱纽发克,感谢他的支持。多么有趣的"将相和"! 画家与画廊合作,双方互利,对抗则互相抵消,托尼和纽发克悟出了这个道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