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31, 2011

陈丹青:百年中国文化状态——“乱套”
发表于 2011-04-26 11:37:54 阅读 856 次 评论 5 条 所属文章分类:

徐家玲(以下简称“徐”):民国时期,美术批评的参与者如康有为、陈独秀、鲁迅等,并不是专门的美术人士,但是他们对美术的议论却对整个中国现代美术的走向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请问,你怎么看待民国时期的美术批评?



陈丹青(以下简称“陈”):民国时期的美术批评,大致属于文化批评,清末民初的文人,均是一流的“通才”。你例举的康、陈、周(还得加上蔡元培),在美术之外,对文学、语言、诗歌、史论、教育,乃至社会和国家,都有广泛的意见,被后来称为启蒙一代。当清末民初中国遭遇空前的文化转型,人文知识领域的巨变,多由这类具有通识的文人起事。



徐:在民国时期,参与美术批评最多的人不是职业美术批评家,更多的是文化名流和艺术家,而当代的美术批评已经呈现出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趋势,同时当代的美术批评常常为人诟病颇多,请你谈谈对当代美术批评现状的看法。



陈:民国一流艺术家也是行内的通才,既是画家又是文人。黄宾虹、陈师曾、潘天寿、徐悲鸿、林风眠、吕凤子等都写过画论和史论,像齐白石这样的乡下木匠,也会诗文,而且很好。他们是古典中国文人画家的最后一代,西洋学院美术教育引进后,史、论、画,开始分家,出现所谓专业化和职业化。1949年及今,学院和职业画家史论家的数量,是民国时期数百倍,学术藩篱,行业隔阂,愈演愈烈,弄史论的不懂画,会画画的没文化,已是常态,反正是井水河水,既不相通,也不相干了。



徐:自“美术革命”以来,围绕着中国画,如衰亡论,改良论、融合论,笔墨,文人画等等问题,近百年美术问题的争论总是反反复复,那么,在你看来,自“美术革命”以来,关于中国美术走向的讨论,其文化纠结在何处?



陈:纠结的根源,我以为在两点,一是西风东来,本土固有文化和艺术必须转型而难以调适。二是政治教条:民国时期,启蒙输给救亡,解放后迄今,是政治主宰艺术。今天的所谓当代艺术,根子仍然是政治正确,而不是人的自由。



徐:目前,已经有人开始讨论“当代艺术”之后“新艺术”的走向问题,在你看来这两年是否是一个文化拐点,为什么?



陈:我不关心这类事情。我看不出什么拐点。拐来拐去,还是新说加老套。什么“走向”啊,“拐点”啊,欧洲美国,日本印度,艺术家和艺术圈没有这一说。



徐:如果,以辛亥革命为起点,2011为终点,你觉得,这一百年的美术史,最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是什么?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这一百年中国的文化状态,你想说什么?



陈:请原谅以下胡说——我对百年美术的所谓“反思”,三个字:“不老实”,我看百年中国的“文化状态”,两个字:“乱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