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1, 2009

罗奇:中国经济失衡可能加剧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09年05月14日 22:31 共有30条点评
打印
推荐
收藏
RSS
分享
Linkedin

Facebook

Mixx

Yahoo Buzz
Twitter

校内网
单页阅读 字号:
这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认为,中国今年的经济强势将透支明年的潜在增长


第1页: 第2页:
  【《财经网》上海专稿/记者 沈乎】5月14日,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在上海阐述了他对全球经济复苏以及中国经济增长的看法,他对二者均持相对悲观的态度。

相关新闻:
罗奇:美国议员不应总盯着中美贸易失衡
中国扛得住外部需求疲软吗?
史蒂芬·罗奇: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必须改变
他表示,中国虽然表面强大,然而“背后是不平衡,不稳定,不协调和最终的不可持续”,同时他预测日元和人民币将首先对美元升值

相关专题:
中国经济回暖了吗?

  史蒂芬•罗奇认为,全球正陷入二战后最深的一次危机和衰退中,复苏仍需假以时日。美国零售额近来似乎又陷入萎缩,恐在2009年下半年仍会下滑。美国消费的疲软还将持续几年;世界上75%的经济体都出现了同步衰退,将使经济复苏的速度远低于衰退后典型的复苏路径。

  他预期,2009年全球贸易萎缩将达11.8%,“可以与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最糟的年度贸易下滑相比”,这对以贸易为主导的亚洲以及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带来了巨大挑战。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提出力保GDP8%增长的任务。2009年,中国“保八”任务重提,但此次危机的深重程度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罗奇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可能让2009年中国经济实现大约7%-8%的增长,但到2010年可能会出现倒退。与其说中国经济出现V形反弹,他认为更可能接近W形。

  罗奇引述了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对中国经济所下的断语——“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他认为,虽然中国在“十一五”规划中强调使经济增长从依赖出口转到国内个人消费,但过去三年中并未完全按照规划中所提出的计划行事。

  他表示,两年前温总理所特别提醒要警惕的失衡状况甚至可能加剧。自2001年起惟一在GDP所占份额中上升的是中国的出口,从2001年的20%上升到2007年的36%。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此次经济刺激计划之前,固定资产投资在中国GDP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0%。按他的测算,“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75%到80%都是用于基础设施。在以基础设施投资为主导的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之后,2009年年底这个比例可能会达到45%,“可以说是闻所未闻的一个高水平”。

相关新闻:
罗奇:美国议员不应总盯着中美贸易失衡
中国扛得住外部需求疲软吗?
史蒂芬·罗奇: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必须改变
他表示,中国虽然表面强大,然而“背后是不平衡,不稳定,不协调和最终的不可持续”,同时他预测日元和人民币将首先对美元升值

相关专题:
中国经济回暖了吗?

  罗奇认为,过去数月中国所采取的积极财政措施,和在1997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采取的措施、以及2000年-2001年世界经济衰退时采取的刺激措施并无二致,思路主要是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刺激经济增长。“希望暂时让中国经济振兴起来,然后期待世界经济快速反弹,再给中国提供支撑,让中国快速恢复出口增长,而不是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国内个人消费的发展。”

  但由于此次危机程度更深,全球消费需求仍将持续疲软,出口无法迅速反弹以支持经济增长,罗奇认为,中国今年的经济强势将透支明年的潜在增长。除非政府再推出一个以基础设施主导的刺激计划,但后果是固定资产投资可能占GDP超过50%。

  “这样,中国经济仍会停留在不可持续、不均衡的轨迹上。”他说。

  罗奇呼吁中国采取更加均衡的财政政策,并重申了3月底曾为中国经济发展提出的三个建议,其直接间接的立足点均是扩大GDP中的个人消费部分:“中国应该停止依赖美国已经过度消费的消费者,更好地去发掘目前中国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的消费潜力。”

  他的三个建议是:政府应立即将社保基金所管理的资产价值翻倍,从800亿美元提升至1600亿美元;通过法律尽快推动私人部门养老金的发展和改革;明确树立个人消费占GDP份额的目标——“也就是说,从现在非常令人难以置信的低水平36%,在五年之内能提高到50%。我觉得这是中国政府完全可以做到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