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10, 2009

高盛赢在文化 2009-05-31 17:18
分类:默认分类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正值全球金融危机当口,《高盛:最后的赢家》中译本由华夏出版社出版,这或许能帮助中国读者从高盛的企业个案中领略美国金融发展史乃至全球金融业的变迁缩影,并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教训和启示。

在竞争性市场经济中,任何一个企业,尤其是金融企业,最重要的看家本领为风险管理。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颇类似于自然界的规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金融业尤其是华尔街历经沧桑巨变,历史上多数曾经显赫一时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等都因过不了风险管理这一关而灰飞烟灭,不复存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又再次刷洗了世界金融版图。

高盛作为一家专业投资银行与证券公司,自始至终都是处在国际金融市场的风口浪尖上。历经无数的市场巨幅动荡,经济衰退,金融危机,甚至大萧条,高盛也曾犯过严重错误,遇到过巨大挫折,甚至生存之虞。但是,140年的历史也一再证明了高盛出色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对于市场环境的有效应变能力。它从华尔街附近地下室从事票据业务的卑微开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了全球规模最大、盈利最多也是最受尊敬的投资银行与证券公司。按最新的股票市值,高盛是美国第三大银行,远在花旗集团和新近兼并了美林公司之后的美洲银行之上。而且,相对于几乎所有其他美国、欧洲与日本的金融机构,高盛所取得的牢固市场领导地位,并不是靠南征北伐收购兼并同业获取的,而是在140年中耐心、执着、有机地成长起来,可以说在发达国家金融业中绝无仅有。

是什么神秘力量推动高盛的不凡成长与成功呢?在那些一流商学院的研讨会上,可能会给出各种不同的解释。但答案其实颇为简单——高盛的文化基因中包含着一种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精神在高盛创立伊始时的昏暗地下室里就已萌发了,1929年大萧条的惨烈打击也没有让这种精神丧失,正是这股精神鞭策着高盛从一个专注美国境内业务的华尔街公司成功发展为一个全球性的投资银行,使得高盛从1994年的交易业务重大挫折中重新崛起,并支持了它平安度过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0年资讯科技泡沫破灭后的不景气。显然,如果高盛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表现不凡的话,那也是因为,即使在不可控制的恶劣市场环境下,它仍然执着地追求卓越,致力于取得优于同业的业绩。

为了真正实现卓越,高盛特别重视吸引、激励和挽留优秀人才。高盛在其全方位业务的每一领域——投资银行、股票、定息债券、资产管理或直接投资等等方面都建立了一流的团队。高盛拥有顶尖的专业能力为全球客户最复杂最棘手的战略与财务问题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高盛人即使离开在公司成功的职业生涯以后,也继续秉承着高盛的文化和公共服务的传统,在教育学术界、慈善组织、政府、银行界等许多其他领域发光发热,为社会做出贡献。

高盛要求其员工时时贯彻客户至上的理念。同任何一个盈利性的商业机构一样,高盛当然极其关注其业务是否赚钱。但就像一个高级合伙人曾经说过的,我们也贪婪,却是长期的贪婪,不是急功近利的贪婪。正是着眼于长远的成功,高盛宁可放弃一些短期有利可图但长期可能对整体客户有负面影响的生意,或者愿意为客户承担一些当前并无利可图的业务,无偿的提供许多增值服务。力避急功近利,通过时间证明高盛的服务质量和价值,是高盛的一大特色。

高盛不做广告,但总是小心翼翼地维护自己的品牌和声誉。声誉可以说是高盛最珍贵的资产。资本可以以各种方式募集,品牌和声誉却只能靠自身旷日持久的努力获得。一个公司的良好声誉是要靠几代人苦心孤诣才能建立,但是一夜之间就可能丧失殆尽。所以,高盛的管理层和员工在开发新的客户关系、评估一项业务的前景时,除了尽职调查,进行财务模型考量等专业分析外,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判断业务对“声誉”的影响。对声誉的维护,是高盛期待每一位员工所履行的义务。

网罗优秀人才,客户至上,着眼长远,对声誉的重视与爱护等等,是高盛文化的核心元素。尽管人们喜欢把高盛的成就归结为一些特殊的神秘的因素,但我仍相信高盛文化中的一些核心元素也正是其他世界一流公司的成功要素。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不斐的成就。但无论是重组改制后的国企还是民营企业,历史都不算太长。建设百年老店和世界级的优秀企业,是中国许多公司的目标。除了致力于为这些具有雄心壮志的中国企业提供最佳的专业顾问服务,高盛自身的创业故事,包括其所经历的挫折和积累的成功经验,尤其是140年来累积提炼的文化价值,对于立志未来的中国企业或许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经济观察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