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19, 2011

徐冰 个人简历:
徐冰(1955-)重庆人。197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81年毕业留校任教,1987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1990年接受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邀请,做为荣誉艺术家移居美国。现为独立艺术家,生活工作于纽约。曾在美国华盛顿沙可乐国家美术馆、纽约新美术馆、布朗士美术馆、西班牙米罗基金会美术馆、捷克国家博物馆等重要艺术机构举办个人艺术展。曾被邀请参加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芬兰、意大利、德国、韩国等国的重要联展。近年来主要展览:1998年作品《天书》、《新英文书法入门》、《熊猫动物园》同时在纽约展出;1999年获得美国文化界最高奖:麦克·阿瑟奖(MAC ARTHUR AWARD),作品入选“世纪当代艺术回顾展”(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和波恩美术馆),“国际观念艺术展”(纽约皇后美术馆),巨型条幅“毛主席说:艺术为人民”(纽约现代美术馆);2000年“徐冰回顾展”(布拉格国家博物馆),“悉尼双年展”;2001年“阅读风景”(北卡罗莱那美术馆),“徐冰及他的版画”(波特—当代艺术机构),“文字游戏:徐冰的艺术”(沙可勒艺廊),“徐冰的艺术”(华盛顿大学出版社),“亚洲文化艺术协会在哪里?”(美国纽约亚洲文化艺术协会)。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伦敦大英博物馆、美国纽约及艾维姆美术馆及北达克达美术馆、日本琦玉县立现代美术馆、澳大利亚国家画廊等各大收藏机构收藏。出版有:1996年《中国20世纪的艺术和艺术家》。1997年美国艺术史教科书《艺术的过去和现在》由Harry N Abrams 出版;《牛津艺术史“中国艺术”》牛津大学出版;《中国艺术及文化史》Prentice Hall 出版。



Born in Chongqing, China in 1955 and grew up in Beijing. In 1975 he was relocated to the countryside for two years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n 1977 he enrolled in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 in Beijing where he studied printmaking. He received an MFA from the Central Academy in 1987. In 1990 he moved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he still lives there today, making his home in Brooklyn, New York. His work as been shown in the 45th Venice Biennial; MOMA, New York; Museum Ludwig, Koln; The Reina Sofia Museum (Museo Nacional Centro de Arte Reina Sofia), Madrid; V&A, London; Kiasma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Helsinki; Sydney Biennial; Kwangju Biennial, Korea; Johannesburg Biennial, South Africa; National Gallery of Canada, Ottawa; San Francisco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MOCA); National Gallery of Australia, Canberra; ICC -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Center, Tokyo; P.S. 1, New York. He has had solo exhibitions at the 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New York; Joan Miro Foundation (Fundacio Pilari Joan Miro a Mallorca), Spain; ICA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 London; National Gallery of Prague; National Gallery of Beijing; the North Carolina Museum of Art and the Arthur M. Sackler Gallery at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in Washington, D.C..Over the years, Xu Bing’s work has appeared in high-school and college text-books around the world including Abram’s Art Past Art Present, and Gardner’s Art Through the Ages. In July of 1999, Xu Bing was awarded the MacArthur Award for Genius by the 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 in recognition of his “…originality, creativity, self-direction, and capacity to contribute importantly to society, particularly in printmaking and calligraphy.” In September 2003 Xu Bing was awarded the Fukuoka Asian Culture Prize for his work in Asian Art and Culture. In 2004, Xu Bing was awarded the first Wales International Visual Art Prize, Artes Mundi, one of the largest international prizes in the world. He also became a Coca-Cola Fellow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in Berlin.


徐冰 个人年表:
2008年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Robery Harrist开设“徐冰学”课程;

2007年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亚洲当代艺术顾问委员会委员;
作品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
新作《地书》以新媒体互动方式在纽约 MoMA 展出;
由于“对文字,语言和书籍溶智的使用,对版画与当代艺术这两个领域间的对话和沟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全美版画家协会授予徐冰“版画艺术终身成就奖”;
徐冰被列入美国《艺术新闻》杂志公布的,由国际艺术界权威人士分析出的40位“100年后仍然保持影响力的现代艺术家”;
中国教育部任命徐冰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

2006年 在美国卫斯理学院,戴威斯美术馆个人展上的装置《佩塞芬尼的两姐妹》,获得国际艺评家协会(AICA)“2005 至 2006 年度新英格兰地区最佳装置或单件作品奖”;
受建筑师贝聿名先生之托,为苏州博物馆新馆开幕举办个展,制作《背后的故事:3》;
入选第六届韩国光洲双年展;
首届新加坡双年展,展出新作《魔毯》。作品《地书:徐冰工作室》在德国斯图加特美术馆展出;
堪萨斯 Spencer 美术馆举办“从《天书》到《地书》:徐冰‘书---系列作品回顾展”;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有关徐冰艺术的学术论文集《持续性/转型---以文字为图像:徐冰的艺术》;
巫鸿教授专着《徐冰:烟草计划》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5年 由于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崭新的贡献”获得纽约市教育局和高中艺术教育委员会颁发的第 96 届青年之友奖。美国威斯康辛艾维翰美术馆(Elvehjem Museum of Art)举办了第二次徐冰大型个人展,首次展出了《缓动电脑工作台》和《Touching Without Touching》;
参加五十一届威尼斯双年展;
参加“墙”展;
参与由美国四所美术馆共同策划的RARE-ART项目,为此完成第一次肯尼亚之行,开始“木林森计划”;
担任中国大型文化,时尚杂志《生活》艺术总监。开始在该杂志上发表有关视觉与文字研究的系列作品“抽象的文章”(此杂志荣获2007亚洲出版业协会(SOPA)颁发亚洲最佳杂志设计奖);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举办有关徐冰艺术的专题研讨会;
Timezone 8 出版社出版张朝晖专着《徐冰和蔡国强》;
作品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收藏;

2004年 年初,获得首届可口可乐柏林奖(Coca-Cola Fellow),柏林美国研究院(American Academy in Berlin)在住;
用纽约9?11尘埃制作的装置《何处惹尘埃》获得首届威尔士国际视觉艺术奖(Arts Mundi),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奖项之一。评委会主席奥奎(Okwui Enwezor)在授奖辞中说:“徐冰是一位能够超越文化界线,将东西方文化相互转换,用视觉语言表达他的思想和现实问题的艺术家。”;
《星期日纽约时报》发表 Ann Wilson Llyod 关于徐冰生活和新作的长文;
柏林国家东亚艺术博物馆举办大型徐冰回顾展“徐冰在柏林”,展出了九组作品,根据二战时期该美术馆的历史制作了《背后的故事》;
西班牙瓦蓝萨(Valencia)举办个展,制作了《真实之井》。西班牙出版著名策展人 Pablo Rico 的专着《徐冰》;
将五年前在美国杜罕的烟草计划延伸到上海,完成大型个展“烟草计划上海”;
上海沪申画廊举办“徐冰艺术研讨会”;
在美国威斯康辛艾维翰美术馆(Elvehjem Museum of Art)完成巨型装置《明镜的湖面》。被《Mangazine名牌》杂志评为中国年度“十大精英男性”;
被《美国艺术》杂志评为15名国际艺术界年度最受注目人物之一(2004 People in Review);

2003年 由于对亚洲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获得第十四届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在福冈亚洲美术馆举办个展。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举办“持续,转换:徐冰以文字为图像的艺术”的专题研讨会,五位与会学者发表了论文。这是美国学术界首次举办的有关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大型个人研讨会,吸引了各方界内人士及学者;
台湾诚品画廊出版高名潞博士的专着《徐冰的艺术及其方法论》;
世界各地六所出版社将徐冰的艺术编入中学及高中艺术教科书;
香港艺术中心、美国 Pilchuck 玻璃学校在住,开始接触玻璃工艺,制作了“初级读物”、“空气的记念”等作品;
开始“标识语言”《地书》的研究和制作;
在美国哥伦比亚等十几所大学做学术演讲;
被母校中央美院聘为名誉教授;

2002年 参加首届广州叁年展。展出了《鬼打墙》(部分),《英文方块字教室》,并制作了室外作品《野生斑马群》;
入选上海双年展;
10 月在北京制作了室外偶发性作品《金色苹果送温情》。开始对电脑时代人与人,人与环境的新形关系产生兴趣,并与科学家共同研制相关作品;
被大陆艺评家及媒体推举为二十世纪对中国艺术最有影响的十位艺术家之一;

2001年 美国史密森国家博物馆,萨克勒美术馆举办题为“游戏文字:徐冰的当代艺术”大型个人展。共展出了九组作品,其中有徐冰 80 年代末以来的三件代表性作品及六件新作,大型装置《猴子捞月》、《鸟飞了》、《袁江画派之后》以及历时数年完成的《英文方块字电脑字库软件》等。《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对此展都有多篇重要篇幅评文。《华盛顿邮报》指出 “‘徐冰的游戏文字---虽然不是萨克勒美术馆第一次涉足当代文化的展览,但却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企图心最强的一次。”由于此展的良好反响展期被延长至七个月之久。“猴子捞月”被该馆收藏并作为永久性展示作品。萨克勒美术馆与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共同出版了 BrittaErickson 博士的专着《Words Without Meaning, Meaning Without Words:The Art of Xu Bing》;
北卡罗来纳美术馆举办徐冰个人展,展出了新作《读风景》。波特兰 PICA 当代艺术中心举办“徐冰:印刷与书”版画回顾展。在台北诚品画廊完成《愚公移山》等作品;
为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制作公共艺术《亚洲协会在哪?》;
纽约州首府阿尔伯尼公共图书馆举办“徐冰:书的结束”个人展和围绕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思想与徐冰艺术的研讨会。德里达做了“书的结束和数字挡案时代的到来” (The End of the Book or the Archive to Come) 的演讲,徐冰作了“在视觉与书写之间 :关于我的艺术”的演讲。“天书”编入美国权威艺术教科书“古今艺术”(Gardner's Art Through the Ages) 。“徐冰“做为词条被编入日本《大百科全书》;
在普林斯顿大学和加拿大米高大学作学术讲演;

2000年 女儿徐丝易出生;
入选 2000 年雪梨双年展(Sydney Biennale);
在新南威尔斯美术馆制作大型作品《读风景》;
布拉格国家美术馆举办《徐冰回顾展》;
在芬兰完成作品《喜玛拉雅---赫尔辛基的交换》;
星期日《纽约时报》发表安?威尔森?路伊德(Ann Wilson Lloyd)介绍徐冰近年艺术活动的长文,标题为《以机智之线装订文化》(Binding Together Culture with Cords of Wit);
在杜罕城(杜克烟草所在地)制作了《烟草计划》,这批用烟草材料制作的作品同时在杜克大学图书馆、烟草博物馆及杜克烟草作坊遗址同时展出;
在日本 《书与电脑》(The Book & The Computer)杂志与GGG(Ginza Graphic Gallery)赞助完成《身外身》;
大型装置作品被科隆路德维希博物馆收藏;
开始试验和准备 2001 年在美国史密森国家博物馆萨克勒美术馆(Arthur M. Sackler Gallery, Smithsonian Institution)大型个展的作品;

1999年 由于他的“……原创性,创造能力,个人方向,和对社会,尤其在版画和书法领域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能力”获得美国最重要的个人成就奖,麦克阿瑟“天才奖”(MacArthur Award)。作品入选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Museum Ludwig)与波昂美术馆(Bonn Museum of Art)举办的大型世纪当代艺术回顾展,分别是“艺术世界的对话---20 世纪全球艺术展”与“美术的回溯与前瞻:世纪现代艺术回顾展”,以及纽约皇后美术馆(Queens Museum of Art)举办的“国际观念艺术的原起点”展;
为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的大型旗帜计划(Banner Project)制作了巨型作品《艺术为人民》;
参与芬兰加斯马(KIASMA)国家当代美术馆组织的“喜玛拉雅计划”,前往尼泊尔喜玛拉雅山区生活一个月,并开始做《文字写生》;

1998年 在纽约同时展出叁件重要的作品:P. S. 1 展出《天书》,新当代美术馆(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展出《英文方块字书法教室》;
Soho 杰克·提尔顿(Jack Tilton)画廊展出新作《熊猫动物园》;
这一年当中,徐冰在世界各地约有 25 场展览,其中包括在台北的双年展,墨西哥的双年展,以及在加拿大国家美术馆的“交会点”(Crossing)等展览;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在台北双年展评文中称“展览中最有意思的作品是徐冰的新英文书法教室”;
由日本ICC(NTT InterCommunication Center)协助开始制作“英文方块字书法电脑字库软件”与“您贵姓”的媒体作品;
在荷兰完成作品《炼子》;
在纽约完成作品《开幕式》和《Tower(Babel)Records》;
获颁帕洛克基金会(Pollock-Krasner Foundation)奖金;

1997年 入选约翰尼斯堡双年展(Johannesburg Biennale),光州双年展(Kwangju Biennale)等国际展;
在西班牙米罗基金会及伦敦 ICA 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个展;
《英文方块字书法教室》引起国际艺术界广泛兴趣,该年内受到八所美术馆及画廊的邀请展出。世界各地开始出现“英文方块字书法”爱好者;
《世界艺术》(World Art)杂志发表介绍徐冰艺术的长文《中国品格》(Chinese Character);
中国《艺术界》(Art Circle)杂志发表 7 位中美理论家的一组关于英文方块字书法的讨论文章;
在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与学生制作作品《网》。在柏林制作与当地历史及文化环境相关的作品《遗失的文字》;
作品《天书》进入美国 97 年版世界艺术史教科书《艺术的过去与未来》(Art Past Art Present);

1996年 完成英文方块字教科书的编写和印制;
《英文方块字书法入门》以书法教室的形式首次在美国 ArtPace,哥本哈根美术馆(Kunstforeningen in Copenhagen)和慕尼黑展出;
《一个转换案例的研究》的表演在慕尼黑的大师表演中心展出;
纽约阿尔伯尼大学美术馆(University Art Museum at Albany)举办徐冰大型个人展。杜克大学阿贝教授(Stanley K. Abe)在全美艺术教育双年会上发表《从另一个空间来的无意义---徐冰的〈天书〉在西方》的论文;
Britta Erickson 博士在澳大利亚亚洲艺术学会第 20 届年会上发表《一个转换案例的研究:徐冰和表演艺术的过程》的论文;
担任纽约新当代美术馆(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艺术家顾问委员会成员(AAAB);

1995年 开始做《在美国养蚕系列》作品;
波士顿麻萨诸赛艺术学院 (Massachusetts College of Art) 举办题为“遗失的语言”徐冰个人展;
完成北达科塔州美术馆“徐冰个人系列展”第二回展,另外芝加哥的蓝道夫艺术中心,明尼苏达州的 M. S. U Dille 艺术中心,南达科塔州立大学美术馆分别举办了徐冰的个展。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杜克大学 (Duke University)做演讲;

1994年 一月,为西班牙苏菲雅王后国家艺术中心(Museo Nacional Centro de Arte Reina Sofia)展览之准备,在北京翰墨艺术中心举行《一个转换案例的研究》的小范围试验展;
参加在苏菲雅王后国家艺术中心所举办的“生与熟”展,在纽约布朗克斯博物馆举办“徐冰新近作品展”,展出作品《误街》、《一个转换案列的研究录像装置》、《文盲文》与《A . B . C……》;
开始设计“英文方块字”。美国《艺术新闻》(Art News) 发表古德曼?乔纳森(Jonathan Goodman)题为《徐冰:4000 个寻找意义的字》的长文;
澳大利亚《亚太艺术》(Art Asia Pacific)杂志发表对徐冰的长篇访谈;
美国芝加哥大学 《公众文化》(Public Culture)杂志同期发表三篇论文讨论徐冰艺术;
在耶鲁大学作演讲;

1993年 移居纽约东村;
完成《文盲文》;
在北京完成《后约全书》;
在纽约与艾未未创作《误街》;
参加雪梨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Cotemporary Art)举办的“从毛泽东到普普艺术”(Mao Goes Pop)展,展出《文盲文》;
入选第 45 届威尼斯双年展(45th Venice Biannual)展出《天书》;
参加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威克斯纳艺术中心(Wexner Center for the Arts)举办的“中国前卫艺术家四人展”,展出装置《大桌子》;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堪培拉艺术学院的访问艺术家;

1992年 由美国北达科塔州立美术馆(North Dakota Museum of Art)策划的徐冰个人系列展第一回展开幕。参加 Fax-Art 项目国际展,作品被艾维翰美术馆以及法国国家艺术基金会收藏;
开始在南达科塔州维米勒小镇学习手工造纸和西方古典书籍装订;

1991年 完成了为期四年工时的《天书》,第一站运往日本,东京画廊举办“天书”专题展。未完成的“鬼打墙”运往美国,在威斯康辛艾维翰美术馆(Elvehjem Museum of Art)的协助下完成了《鬼打墙》的后期制作;
十二月,“徐冰的三个装置”大型个人展在该美术馆开幕,展出了《天书》、《鬼打墙》与《五个复数系列》。这些作品引起美国艺术界的注意。美国史丹福大学博士林似竹(Britta Erickson)在徐冰展览画册上发表题为“徐冰艺术中的意义与过程”的论文。日本艺评家千叶成夫在法国“中国明天”艺术研讨会上发表题为《远东艺术---论徐冰》的论文。意大利 《艺术》(Arte)杂志发表题为“文字作为抽象的艺术”专文介绍徐冰艺术(D. L Francesca & T. P. Laura)。在美国圣地牙哥大学创作了陶材装置作品《A. B. C……》;

1990年 与部分学生和助手在北京金山岭长城开始巨型作品《鬼打墙》野外拓印阶段的工作;
接受美国麦迪森---威斯康辛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邀请,作为荣誉艺术家 (honorary fellow) 赴美;

1989年 由于在艺术教育中的出色成绩,获得国家教委“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年轻教员科研和教学”一等奖。第六届全国美展版画评选委员。继续刻制第二组两千余《伪汉字》;

1988年 中央美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同年十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徐冰版画展”,首次展出第一阶段完成的《天书》,此展引起国内外文化界的广泛关注,形成被称为“徐冰现象”的讨论。访问巴黎艺术学院;

1987年 五年来的素描教学试验见到成效,随后这种教学方法对其它院校产生广泛影响。创作具有研究意味的连续性木版画“五个复数系列”和铜版画“卵石系列”,并以此举办硕士学位毕业展。开始作品《天书》创作的准备工作。闭门设计刻制两千余《伪汉字》,此项工作持续进行到 1988 年的下半年;

1985年 “国际青年美术展览”评选委员。与版画系年轻教员创作行为及装置作品《大轮子》。《有花和铅笔的静物》获“国际青年美术展览”二等奖;

1984年 全国第四届美代会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开始功读中央美术学院在职硕士研究生。去陕北采风三个月,考查民间艺术;

1983年 获第八届全国版画展览优秀作品奖;
做为词条被收入英国出版的《世界名人录》(The International Who---s Who, Europa Publications Ltd) ;
去敦煌、大足、西安、甘肃、河北等地考查临摹古代艺术;

1982年 作品入选法国春季沙龙美展;

1981年 美院毕业,留校任教。教授素描、木刻技法和创作。开始研究素描教学,随后发表有十多万字的 《素描教学笔记》(《美术向导》连载)。《美术》杂志发表徐冰谈艺术创作的文章,题为《我画自己喜爱的东西》,这篇文章一时成为各艺术院校深入生活的阅读材料;

1980年 创作黑白木刻版画《打稻子的姑娘们》,此作成为中国新时期版画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入选在法国罗浮宫和大英博物馆举办的展览,并被大英博物馆与中国美术馆收藏;
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二等奖;

1977年 全国恢复高考。“五七艺大”恢复为“中央美院”。美院将徐冰这批学生做为77级录取。徐冰被分配到版画系学习。受到古元、李桦等老一代木刻家的直接指导;
开始创作以《碎玉集》为总题的系列木刻版画。这些以乡村题材为主的小木刻使徐冰开始在国内外产生影响,曾入选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德国、加拿大、瑞典、土尔其等国的展览。获中央美院学生创作竞赛一等奖;
由于深入生活,美院期间,徐冰的足迹遍布东北林区、垦荒区,渤海湾、黄河流域、华北平原、太行山区、甘南藏区、江南水乡等地,画了大量的写生;

1976年 由于李先生由于长期受到政治迫害和癌症的折磨而自杀,徐冰停止向李学艺。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
同年,由于劳动和业余创作表现突出,被推荐参加中央美术学院(当时是中央五七艺术大学,江青为校长)的入学考试;
同年毛泽东去世,“四人帮”倒台,文革结束;

1974年 身体稍有恢复,去北京延庆县,花盆公社,收粮沟村插队。此地在太行山区深处,由于偏远,仍存原始古风。徐冰是“全人”(家有父、母、哥、姐、弟、妹),这种人常被请去为新婚夫妇布置洞房。由于参与乡间红白喜事的操办,开始接触到传统民间文化。劳动之余做了大量的农村生活写生,并开展群众文学和美术活动。编辑油印文艺刊物《烂漫山花》。利用全国或市美展开幕期间,徐冰回城探亲并拜油画家李宗津先生为师,在李处第一次感受到油画的魅力;

1973年 高中毕业。北大附中、清华附中、123中高中毕业生,由团中央授意,向社会发出公开信,要求去艰苦的地方,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由此,接近尾声的上山下乡运动又掀起新的热潮。由于身体状况不能与同学们同行去插队,留京养病;

1972年 初中毕业,邓小平复职,国家恢复高中。20%的毕业生有机会升入高中。由于徐冰的美工能力,得以入高中。继续为学校做大量的美术工作,经常工作至深夜,久之,身体受到损坏。高中时,以一组工业题材的写生首次参加公开展览;

1968年 入北大附中。当时搞教改,提倡学生上讲台。由于学校当时没有美术老师,徐冰成为不拿报酬的“半工半读”学生,承担学校的美术课和美工宣传工作。北大附中的许多老师,是“反右”时有右倾思想的北大青年教员,因“反右”牵连,被贬到附中教书。这些有才华和思想进步的老师,对少年时期的徐冰世界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北京大学是文革发源地。不久父亲被打成“走资派”,关入学校“牛棚”,受到抄家、游街、批斗。母亲集中住校“清队”学习,家境发生很大变化,住房、收入、口粮被缩减。由14岁的姐姐持家管理弟妹们的生活。北大中关园,这个往日宁静幽雅的高知高干园区,一时间成为附近“八大学院”红卫兵的光顾之地。这期间国际政治学者赵宝煦教授,将收藏多年的延安大众美术工厂的《新年画》、《新中国木刻选集》等书籍和木刻工具交给徐冰,法国学学者张芝联教授将部分俄国、德国的画册放在徐冰处,这些因祸得福的收获,对日后徐冰的艺术发展影响深远。学校全面停课。开始时,徐冰在家自习绘画、书法、篆刻、木刻、木雕和剪纸等。不久,他与几名同学组成“红色火车头战斗队”,管理北大附小;

1962年 入北大附小。最热爱的功课是美术、书法和物理。功课完成得很慢,但成绩总是不错。参加美术组,受到美术老师孙巨力的特别培养;

1961年 中国进入三年困难时期。少儿时期的徐冰腼腆内向,体弱多病;

1958年 大跃进运动开始;

1956年 3月,随父母移居北京。父母均在北京大学工作,父亲徐华民在北大历史系,母亲杨时英在图书馆学系。有兄弟姐妹四人。此后生活在北大校园,直到1974年去北方山区插队。入北大幼儿园,从小喜爱手工、绘画。史学家剪伯赞欣赏徐冰的艺术才能,经常为他提供绘画材料。由于从父亲嘴里听到过中央美术学院是最好的美术学院,从那时起的“理想”即是到中央美术学院学习;

1955年 2月8日生于四川重庆。出生日下冰雪,这在重庆属稀有, 取名为“冰”。母亲在怀孕5个月后,才查出有身孕,之前一直作为断经痨在治疗。出生时是倒位性难产,由于主治医师的特别处理才得以顺利生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