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2, 2011

俞可:场馆是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无法言说的痛1
2011-04-01 11:47:01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唐越 点击:1491次  我要说两句 字号T|T
复制链接 | 加入收藏 | [只看新闻图片]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将于6月开幕,在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重要性日益被重视的同时,最近几届策展人及艺术家的选定也越发遭受质疑,那么,哪些问题造成了大众对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不满?又是什么原因才是解决威尼斯中国馆问题的钥匙?






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将于6月开幕,关于威尼斯双年展的相关讨论从新年伊始已在艺术圈已经引起了热议。在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重要性日益被重视的同时,最近几届策展人及艺术家的选定也越发遭受质疑,那么,哪些问题造成了大众对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不满?又是什么原因才是解决威尼斯中国馆问题的钥匙?作为本届中国馆策展候选人之一的俞可接受了99艺术网的独家采访。采访中,俞可就国家馆本身存在的问题、策展人的选定、制约策展的因素以及解决办法等诸多方面侃侃而谈。而在制约国家馆的核心——展馆本身这个问题上,俞可做出了颇为犀利的评判。



99:我们知道您入选了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候选名单,但之后您并没有参与方案提交,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俞可:受文化部外联局委托,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邀请了十多个国内较有影响力的策展人来撰写展览方案,从中评选出一个最适合威尼斯国家馆的策划案。现在已经尘埃落定,彭锋成为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展人。当时我也参与了这次活动,但是,我提交的是一个关于中国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换馆或者迁馆的报告。因为威尼斯中国馆的现有场地是由废弃的油库和一块被称为“处女花园”的草地组成,这样的展览场地作为一个国家的形象的呈现着实影响不好,我认为,应该首先有能够体现我们国家民族尊严的好展厅,然后再谈怎样去做展览的问题。所以我并没有按照要求完成一个展览方案的策划,而是写了一个维护中国人尊严或者说维护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大展中尊严的报告,提交给了文化部。



99:方便给我们介绍一下你写的报告吗?



俞可:关于威尼斯国家馆换馆或者迁馆的问题是件非常严谨的事情,牵扯到国家政府的国际形象和文化尊严问题,这个报告的目的是要促成政府来关心这个事情。当时在专家委员会上我已经宣读了这个报告,但此后一直没有向外界公布。
99:你所了解这几届中国馆在硬件设施上是什么样的状况呢?



俞可:肯定不好,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曾经听几个外国人跟我讲:你们中国馆太可怕了,如此的简陋。这确实反映了中国馆场地存在着比较显而易见的问题。每一个中国人看到都会觉得很遗憾。威尼斯中国馆展览受到如此多争议的背后,我们要看到问题的所在:不是艺术家不好,也不是策展人不好,而是这个空间本身的问题。比如说中国馆其中一个场地是“军械库”,它里面不仅放了一些油罐,还放了一些机器,是根本没有办法做展览的。这也是最关键实质性的问题,今年的中国馆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要充分协调好该场地与展览的关系,对于本届策展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99:你如何看待中国馆场馆比较恶劣这个情况?



俞可:中国馆场馆让中国人在文化上面缺失了尊严,这也与我们没有认真关注这个问题有直接的关系,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努力去做才是最重要的。就好比我们需要搬家,搬到一个仓库里面去住,肯定我们是不愿意的。何况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场地不是我们个人选择,而是是代表我们的国家形象,这就上升到了民族尊严的问题。



99:最近几届策展人及艺术家的选定越来越受质疑,就你所了解的候选人是如何选择的呢?



俞可:在这一点上,我和别人有的意见不太一样,比如说有人对卢昊存在质疑,我倒觉得他是一个不错的策展人。因为在选择中国馆策展人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的困难,首先是展览空间的问题,其次是经费的筹备。另外,从事这个工作的人对该事情本身的重视程度也是需要提高的。每一个策展人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判断文化,来判断当代艺术创作,真的很难评判该角度的好坏与否,或者他的选择是否合理。策展人的展览角度肯定不会尽如人意,每一个人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时候难免产生分歧。但是我觉得这些问题都不是我们问题的实质,问题的关键还是中国国家馆本身。



没有任何策展人会在那样的场地里做出一个好的展览,因为光凭策展人的力量是无法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就连一个建筑师或者对空间研究的专家面对这个问题都觉得很困难。策展人的职责更多的是解构文化思想以及我们当代艺术的具体实践问题,他对空间的研究显然是不够的。而且展馆地点又设置在意大利,这就更加大了问题的难度。



如果是一个正常的展厅,那么策展人在选择艺术家或者创作主题的时候才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当然还有经费问题,如果一个展览需要筹集500万经费来完成,但是策展人只筹到50万,那么这个展览的呈现方式肯定就会面临很多困境。
99:那么威尼斯国家馆展览的制约因素一方面是场地,一方面是经费是吗?



俞可:第三个是展览管理严谨化的问题。因为我之前曾连续三次参观威尼斯中国馆展览,其中仅有一次在现场看到一位工作人员。展览现场缺乏管理人员,是我们策展人比较尴尬的境遇。准确的说,展览缺乏一个严谨的组织结构。展览馆需要有两三个人作为组织工作者为观众做引导或者介绍。因为国家馆展览代表我们国家当代艺术的现状,它可以展示中国艺术家在全球画展或者展览里面所应该扮演的角色。因为文化差异导致解读上的问题,策展人在这个方面就应该担负起阐释者和管理者的义务。其中也包括对参展艺术作品的安全负责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去做出改变,如果展览现场没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和讲解者,这将是非常遗憾的。



99:你认为今后的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应该有怎么样的调整变化呢?



俞可:首当其冲的就是换馆问题。



99:这些年威尼斯双年展的场馆对中国艺术家有着什么样的影响?以后会好转吗?



俞可:不管是早年还是现在,在主题馆展览里,艺术家们有更多的空间来阐释自己的艺术。比如说上一届的黄永砯,以前获过金奖的蔡国强,还有今年的宋冬,他们在主题馆里,就可以更好发挥自己。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国国家馆所面临的诸多困境,缺乏对于未来的展望。



99:主要还是展馆的问题,首先把展馆的问题解决好才能谈其他问题。



俞可:是呀,这是一个前提,我觉得解决展馆的问题难度比较大。迁馆和建馆要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如果认同迁馆则可以做两项工作:首先把展览馆的图片呈现出来,然后针对现有问题,研究在其中做展览的可能性;或者换个思考角度,我们为什么不可以通过政府或者民间的努力修一个新的展览馆呢?这样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会好一些。还有经费问题也需要向大家公布出来,将国家馆展览做透明化的呈现。





俞可简介



《当代美术家》杂志执行主编、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总策划、深圳美术馆研究员、西安美术学院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典藏》杂志特邀撰述,以及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大众杂志《读者》的艺术栏目主持。出版和发表过许多专著、论文,其中包括对中国、韩国、俄罗斯、英国及欧洲等其他地区当代艺术的论著。
由俞可所主持的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是中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艺术机构,作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非赢利空间,其目的是通过自由、民主的实验性精神来促进西部当代艺术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与国内、外其他艺术机构展开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由俞可主编的《当代美术家》杂志,创刊于1984年,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是一本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现场的学术性期刊,也是中国第一本进入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艺术期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