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13, 2011

王先飞:全球通胀:一场规模空前的财富大抢劫
发表于 2011-02-27 17:02:17 阅读 472 次 评论 0 条 所属文章分类: 金融经济 王先飞:全球通胀:一场规模空前的财富大抢劫



2011年01月20日



中国的通胀近日进入了快车道。这既是中国政府对本国国民大规模掠夺的必然结果,也是这种大规模掠夺开始失控的标志,更预示着一场空前规模的财富大抢劫的到来。世界上没有哪个开放经济的政府能够像中国政府那样同时垄断信贷资源、土地资源和其它自然资源。因此,中国政府比任何政府都有更大的能力操纵各种经济杠杆系统地抢劫本国的国民。



通货膨胀抢劫本国国民的能力可以从这样一个事实得到证明:近年来,中国政府成功地维持着一种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奇特格局。这种格局在任何民主国家都是难以想象的,因为中国的多数国民完全不能从本国货币升值中获得任何好处,而那些享有特权利用这种格局套利的人则可以大发横财。人民币外升内贬的格局最近终于越过了一个重要关口,国内基本日用品的价格普遍高于国际价格。与香港比邻的深圳人最强烈地感受到这种不公平。虽然香港工资比深圳高许多,但深圳不少日用品却贵过香港,以致深圳的主妇们连柴米油盐都要到香港采购。



中国政府当然知道,这种格局是危险的,因此,他们一直试图控制住国内的通胀率,同时尽量减缓人民币升值的速度。但由于***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犯了方向性错误,“美国生病中国吃药”,他甩出4万亿投资救全球经济,加剧了中国经济的失衡。再加上地方政府趁**最高权力过渡,纷纷大肆扩张投资,中国的货币发行已呈泛滥之势。



任何严重的通胀都是对普通劳动者和低收入者的抢劫,而中国的这次恶性通胀,将不仅仅是对中国低收入者的抢劫,而且是对中国国民财富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抢劫。我赞同谢国忠的判断,人民币实际上不是被低估,而是被高估了。按照西方的教科书,仅看贸易和资本帐户,人民币是被低估的,但西方教科书中的政府,绝没有中国政府那样大的权力,也没有掌控那么多的资源,因此不可能像中国那样对经济结构和收入分配进行如此严重的扭曲。一旦纠正了这些扭曲,人民币应该贬值,而不是升值,否则不能实现中国内外经济的平衡和世界经济的平衡。



谢国忠说,“过去10年,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呈爆炸性增长,从12万亿元上升到70万亿元。在这样一场大增长之后,没有货币能不经历贬值。”目前中国通胀加剧,反映了人民币贬值的真实趋势。但在国际上,由于中国严重扭曲的经济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却越来越大。于是,中国经济表现为两大泡沫,一个是国内高估的地产市场,一个是国际上高估的实际汇率。通胀加剧一方面继续吹大这两个泡沫,同时也加速两大泡沫的破灭。所有投机者都看明了这个形势,问题只在于什么时候出手。理想的策略是先进入中国的地产市场,等人民币升到最高点,就转向购买美元资产。那时候两个泡沫就同时破灭。谢国忠估计,通胀的恶化将使我们在两年内看到这个过程。这意味着数以十万亿计的银行存款的价值将无形蒸发,许多中国人多年的积蓄将被抢劫一空。



与此同时,通胀的恶化,有利于加速政府和权贵对土地、矿产、山林、水面等资源的瓜分和掠夺。在城市化的名义下,大批农民的资产权利被迅速贬值的货币置换,沦为彻底的无产者。



这个国际资本抢劫中国人、中国权贵抢劫中国老百姓的规模加在一起的总量将是惊人的,经历这样一场大抢劫之后的中国社会和中国政治,能不能稳定下来,或者将以一种什么方式稳定下来?这是全世界和中国朝野的精英都在高度关注的问题。











震惊:郎咸平曝光了中国大陆的一个惊人秘密



(2011-02-23 11:30:09)



由于把中国的低工资和高物价结合在一起,把美国的高工资和低物价结合在一起,这就使中美两国实际收入之间的差距,要远远高于货币收入之间的差距。



中国改革开放造成的巨大奇迹之一,就是形成了西方国家高工资低物价,而中国则是低工资高物价的新的经济现象。



由于把中国的低工资和高物价结合在一起,把美国的高工资和低物价结合在一起,这就使中美两国实际收入之间的差距,要远远高于货币收入之间的差距。在实际生活中,美国工人仍然能够独自一人养活一家子四、五口人,而中国工人夫妻俩一起没日没夜地干,养活一个孩子都困难,还时常还需要爷爷奶奶来接济。



为什么中美两国工人货币工资之间的差距在缩小,而中国工人供养家庭的能力在下降?甚至下降到了夫妻二人做工养活一个孩子都困难的状况,这种状况不仅在中国,即使在世界工业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罕见现象。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现实呢,答案十分简单:中国财政。



无论是美国的低物价,就是中国的高物价,都是中国财政运行的结果。这就是美国政府比中国人还要关心中国改革开放的根本原因。



首先,就美国低物价来说。中国财政补贴一是通过出口退税的方式按商品发放;二是通过亏损补贴的方式对企业发放。



其次,就中国高物价来说,则是中国实行高额税收和通货膨胀的结果。中国税收占消费品价格的比重竟然高达64%,而商品本身的比重只有36%,中国老百姓每购买100元的商品中就包含有64元的税收,超过商品本身近1.8倍。如此惊人的高额税收加到商品价格里面,自然会造成物价高高在上。



如果灾难到此为止也就罢了,可是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讲,灾难还远远没有结束,中国老百姓同时还要承担因出口商品造成的巨大通货膨胀的损失。中国每出口1美元商品,国内就要按照汇率比大约1比7来增发7元人民币来平衡,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大约2.3万亿美元,国内由此增发的人民币超过16万亿元,相当于2008年3.4万亿市场货币流通量(M0)的近5倍,这些由出口结汇投放的巨额货币,全部以通货膨胀的方式转嫁到了老百姓头上,造成老百姓手中货币的大幅度贬值,物价自然会相应大幅度上涨。



在此我们看到了一个让中国老百姓欲哭无泪的荒谬现象:中国出口商品越多,赚取外汇越多,老百姓就越倒霉。如果中国不出口商品,而是用于国内百姓生活,既能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不会发生对外财政补贴;或者退一步来说,如果中国出口商品白白送给外国,不收取美元,国内也就不会增发人民币,货币也不会贬值,中国老百姓的损失也会小一些。可现在却是,生产的商品出口到了国外,由出口商品换取的美元也借给了国外,而把由此增发的人民币留在了国内市场上,变成了没有任何商品做基础的“纯粹废纸”。由于这些增发的“纯粹废纸”与现有货币一样流通,必然会造成现有货币大幅贬值和物价大幅上涨。结果就是中国老百姓不仅损失掉了出口商品那部分财富,连手里的货币财富都在遭受贬值损失。



反观美国情况恰恰与中国相反,美国市场上的货币流向了中国,中国的商品流入了美国市场,由于市场上货币减少商品增加,必然导致物价下降,美国老百姓手里的钱便能购买更多商品。再加上流向中国的美元又通过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回流到了美国财政部,美国财政部可以用中国的这些钱来增加公共品的供给,能够进一步起到降低物价的作用,提高美国老百姓货币的购买力。



如果是站在中美两国老百姓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国家立场上——看待这个问题将更加清楚,中国老百姓生产的商品,被美国老百姓用美元买走了,美元被中国政府拿走了;美国老百姓得到了商品,中国政府得到了美元,而中国老百姓唯一得到的,就是手里现有货币的贬值。



结果就是,美国给中国印发美元纸币,中国给老百姓印发人民币纸币;美国用这些纸币为美国老百姓换来了所需要的各种商品,中国则相反,用这些纸币从中国老百姓手里换走了所生产的各种商品。而形成这个财富魔方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货币增发和商品增加之间的分离:新增加的商品流向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新增发的货币却留在了中国市场上,不断稀释着老百姓手里货币的购买力。



这就是美国高工资低物价,而中国低工资高物价的秘密(原因),即也是美国印钱却不会通货膨胀,而中国制造产品却换回来通货膨胀的秘密(原因)。











向松祚:石油危机、粮食危机和全球“滞涨”??



时间:2011-2-23



埃及一夜巨变,中东风起云涌,国际油价应声连破百元大关。如果利比亚、巴林乃至沙特出现类似埃及的政治变局,国际油价升至每桶150美元乃至200美元则指日可待。须知埃及和中东动荡之导火线,乃是物价飙升、失业高企、极端贫困、财富收入两极分化,尤其是粮食等基本生活产品价格急剧上涨让老百姓生活陷入困境。普通百姓一有冻馁之虞,蓄积已久的所有愤慨则象火山一样喷发,任何力量都难以阻碍本能的愤怒和反抗。



然而,政局动荡不仅无助于缓解通货膨胀,反而会严重加剧地区和全球通胀局势。埃及控制着全球石油主要运输枢纽苏伊士运河,每天至少有100万桶石油从那里通过。沙特石油产量占全球石油产量的五分之一、利比亚则是北非石油大国。难怪面对中东局势的波诡云谲,许多国际媒体发出异常悲观的论调:全球经济将迎来凄风苦雨的日子,甚至有可能重演1973—74年石油危机和全球衰退的惨淡历史。1973-74年,阿以战争爆发,欧佩克宣布石油禁运以遏制西方,原油价格瞬间飙升4倍,随之而来的则是多年的高速通胀和经济衰退,“滞涨”一词很快成为经济学家喻户晓的术语,却绝不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名词。还有许多媒体提醒人们注意: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全球经济4次大衰退,每一次发生之前都是石油价格暴涨。



纵观全球,发达国家至少短期内难以恢复快速增长,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1年发达经济体之增长速度为2-3%,新型市场经济体之增速则为5—6%,此类预测难以完全当真,它们基于许多假设,主要假设就是国际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不能发生异常暴涨。假若真的出现石油危机和粮食危机,全球经济陷入“停滞通货膨胀”(滞涨)的可能性就相当高。所以世界银行的《食品价格观察》报告就大声警告说:全球食品价格已经达到一个危险的水平,它不仅会引发更多的政治和社会动荡,甚至会给全球经济的复苏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2010年,全球粮食价格平均上涨了29%,已经接近此前粮食危机的价格涨幅峰值,全球至少有4400万人口因粮食价格暴涨而陷入极端贫困。毫无疑问,对于全球许多国家而言,2011年的头号任务就是未雨绸缪,防止出现粮食危机和石油危机。



火上浇油的是,全球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整体宏观经济政策却缺乏基本的协调和配合,“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日本中央银行继续维持低利率货币政策。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依然快速上升,货币政策还将持续为财政赤字融资。本月18-20号在巴黎举行的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强词夺理、拼命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辩护,看来今年6月之后,美联储启动第三波量化宽松势在必行。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货币洪水”的泛滥速度远远超过1970年代美国释放货币的速度,连美国老资格的货币理论家、三卷本《美联储史》的作者阿伦.梅泽都惊呼:伯南克打破了美联储历史上的一切规矩和禁忌,不惜一切代价创造货币!



货币洪水泛滥刺激投机炒作空前繁荣,推动能源、粮食和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它们反过来推动所有物价和生产成本一齐上涨。全球经济似乎真的已经进入一个非常危险的“两高一低”时代:高利率、高通胀、低增长。2010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总体涨幅惊人:棉花涨92%;咖啡涨77%;玉米涨52%;钯金涨80%;白银涨100%;镍和铜涨30%多。几乎所有研究机构预测:2011年大宗商品价格的涨幅都将高于2010年。



防止通胀恶化已经是中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我国物价水平受国际市场影响之程度越来越大。原油、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50%,小麦、大豆、钾肥、工业金属等许多产品之进口规模与日俱增,美联储量化宽松所刺激的热钱滚滚流入中国市场。既要控制国内货币和信用的过度扩张,又要抵抗输入性通胀力量的猛烈攻击,还要维持正常的经济增长速度,确实需要非常高超的政策设计和操作水平。我们需要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视角,深入思考新形势下我国的货币金融和整体宏观经济政策战略和策略。



短期的战略和策略必须坚持如下基本方针:(1)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基本政策方针,绝对不能允许人民币大幅度快速升值,更不能让人民币汇率完全浮动。即使采取有管理浮动,也应该实施有管理的双向浮动,消除单边升值预期。(2)继续采取多种措施(譬如差别准备金率),强化对热钱的监管,防止热钱大规模进入国内资产市场。(3)继续采取上调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控制信贷总规模等一系列措施,坚决遏制住国内通胀恶化的局面。(4)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垄断企业改革,进一步理顺价格机制,以此促进企业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尽量降低我国经济增长对外部能源和资源的依赖。



长期的战略和策略则是积极推进以人民币国际化为核心的区域货币金融合作,最终实现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实现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增强我国对国际货币、金融和大宗商品价格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