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悲歌(2009-09-04 15:38:42)标签:收藏家 艺术市场 艺术家 金融风暴 张晓刚 中国 先锋艺术家联盟 文化 分类:艺术新闻评论
作者:孙炜 2009-09-02 10:29:00 来源 :《人民政协报》
张晓刚 大家庭系列之六
一声闷雷过后,大雨滂沱,泥石流肆虐。中国当代艺术的运气十分糟糕,买家离场,市场萧条,哀歌四起。而那第一声肇事的闷雷,发作时间在2007年的年底,地点美国,人们管它叫金融风暴。
中国当代艺术如今像一个徘徊在市场上的幽灵,并凄厉地高喊:“崩溃啦,崩溃啦!”
当代艺术跌倒于“流感综合症”
果真如此否?我们从拍卖市场的角度来观察:与去年同期相比,香港的苏富比、佳士得春季拍卖的中国当代艺术,成交额大幅衰退,只剩下原来的三分之一;中国大陆的各家拍卖公司更是力不从心,从发表的成交额看似乎还有70%,但是这种结果已经普遍受到质疑:“真正的成交额有无三成?都令人怀疑!” 我们再从艺术画廊的角度观察:所谓“后八九”艺术家的作品,乏人问津;“7080”艺术家的作品更惨,很少有顾客正眼去端详。甚至,连这些画廊自己也泥菩萨过河,以北京为例子,798、王四营、宋庄等经营中国当代艺术的营区,不少画廊已经关门大吉。
灵活一点的人,如798韩国artcenter馆长是年青貌美的韩国美女张英伊,她已经把美术馆一楼改成了咖啡店,而楼上空间举办公关活动场所——举办类似手机发表、时尚秀等。
中国当代艺术标志性人物的作品命运又是如何呢?
我的切身经历似乎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今年6月,北京著名收藏家高捷先生问我,“张晓刚的一幅‘大家庭系列’,宽3米,高近2米,是张晓刚的典型风格,你觉得值多少钱?”我的回答是:“假如是在2007年的春拍,地点在美国纽约,那么我相信它至少可以拍到1000万;而同期在北京,它起码可以拍到700万。而在今天——”我呵呵笑,没有回答。
高捷揭开了答案:“这张画是我朋友收藏的,他现在开价是300万,如果孙兄想要的话,我估计价格还能够更低!”
就是这位高捷先生,曾经以70多万购买了一幅曾梵志的“面具”作品,本想着自己长期收藏着玩。不料被某艺术经纪人相中,反复来商洽。为了吓阻人,高捷随口开价500万,岂料真的成交了。照现在的行情看,高捷是最理智的卖家!
台湾的艺评人刘太乃先生说得比我更狠:“曾经1000万人民币的拍品,跌至100万人民币,只剩下十分之一,依然没有人敢进场承接!”(引自刘太乃:《市场复苏还得等三年……》发表时间2009年8月)
或许有人不以为然,举例说,2009年6月25日伦敦苏富比“当代艺术夜拍”上张晓刚的作品以43万英镑成交的事实。我注意到了这个资讯,而且我也看到了亚洲当代艺术家作品的流拍。我的看法是,在这个时刻购买张晓刚的作品,藏家的背景不会很简单,或许是出于“屁股决定大脑”的立场。当然,此个案也无法扭转中国当代艺术在整个市场上的黑色命运。
中国当代艺术的崩盘,罪魁祸首是美国引发的金融风暴。这个结论显然是可笑的,因为在金融风暴爆发之前,中国当代艺术已经明显暴露出它的市场颓势。
艺术市场的好坏,取决于市场的规模,参与的人数和客户的质量。在短短的几年之间,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行情像过山车一样忽然辉煌、然后急速滑落冰点的现象,是多种原因导致的结果。我的观点是,它如同甲型H1N1流感一样,流感病毒不是致命的,而致命的是流感综合病症。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
问题是“胎里毛病”
中国当代艺术本身就是一个含糊的概念,至今争论不休。这说明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我国的艺术理论明显缺位,或者说影响式微。我曾经有意去询问一些已经收藏了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所谓收藏家,他们对于当代艺术的理解甚至把时间概念和种类概念混为一谈。换句话说,他们收藏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不是因为喜爱,也不在乎艺术的价值,完全是出于市场投机的需要。而投机艺术市场,必须是跟风,做短波投资。
著名收藏家唐炬先生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名称愤愤不平。因为中国当代艺术已经排除了中国传统书画的当代艺术。唐炬说:“中国当代艺术的名称,侵占了不属于它的地盘。”
事实上,国际上对当代(con-temporary)艺术的界定,一般是指1945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艺术,而现代(modern)艺术的概念则主要是指1945年之前至印象派的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概念与此相去甚远。因为从中国当代艺术的产生到今天,不过区区近30年的光景。而以目前的中国当代艺术,鲜有创新,大多是套用了西方已经过时的艺术理念,不加消化地“生吞活剥”而已。所以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问题,大多数国内收藏家目前只是到了观望和思考的阶段。
以标榜“颠覆”和“否定”为“革命大旗”的中国当代艺术,有人提出“在中国特定的文化政治语境状态中,必须首先发展出一种知识分子的抗拒意识,才能成为当代艺术家。”(廖邦铭:《拒绝官方主义是中国当代艺术唯一的出路》)——也就是说,必须有“抗拒意识”,才能成为当代艺术家。难道揭露不行吗?难道反思不行吗?难道批判不行吗?抗拒,就是对抗和拒绝,就是选择对立的立场。那么,它要抗拒谁呢?不言而喻。
这种鲁莽而不切实际的观点,不可能受到中国社会主流观念的尊重和欢迎。因为只要稍有中国历史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中国人民过上了好日子。人们渴望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厌恶类似“颠覆”、“否定”和“大革命”之类的话语和思想。中国渴望的是建设,而非“颠覆”、“流血”,哪怕以艺术的名义。
更有甚者,北京宋庄的某当代画家,其下流而缺乏理性光芒的作品,或许会迎合某些西方反华势力的口味,但只会受到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唾弃和鄙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当代艺术都毫无意义,甚至有些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承认,但是,更加海量的像垃圾一样的所谓当代作品淹没了它们的光芒,给人造成负面的印象已经吞噬了优秀作品所取得的成绩。中央美院副院长徐冰承认,“当代艺术有点无聊”。以崭新绘画语言而崭露头角的画家刘小东教授也说,“当代这个词令我作呕!”而徐冰和刘小东,也都属于中国当代艺术家。
这就是中国当代艺术一方面是虎视眈眈、摇尾乞怜地希望市场的垂爱;一方面是鲁莽而遭人唾弃的表现,成为今天的现实。中国当代艺术一度红火与今天衰落的现实,其中也反映了一个基本的经济规律:只有拥有更多观众尊重和喜爱的作品,才会受到市场的追捧。所以我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问题,第一是“胎里毛病”。
当代艺术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当中国当代艺术已具规模时,我国的艺术理论家们显得手足无措。有些人试图有所作为,遗憾的是依旧学着洋腔洋调,很少能够给热爱艺术的人们以实际的指导。更多的所谓评论家,不向媒体或出版社要稿费,反尔向画家索要,这自然就沦为了画家的“御笔”。
中国没有构建起自己的理论,说话自然就没有了底气。
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中国当代艺术没有“话语权”,自然也就丧失了“话语权”中最核心的力量“定价权”。
在国内市场上,一些人也是在看着外国的风向标,甘心做个跟屁虫。
记得在2002年以后,每到三月的某个夜晚,当代艺术画家们和国内的艺术品经纪人几乎无法入眠。因为时差的关系,我和他们一起在等待纽约拍卖会的结果。那些被西方人选中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每次被推高价位,都会赢得我们阵阵欢呼——身在拍卖现场的人会打来越洋电话,把成交的消息告诉我们。所有人都很高兴,毕竟我们都是中国人。可是,当大家被各种消息搞得云山雾罩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去考虑中国当代艺术的“话语权”和“定价权”这个重要问题。这个权利究竟是掌握在谁的手中?也很少有人会去思考西方人选择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标准是什么?一旦刮起了金融风暴,中国人立即会发现没有来得及掌握“话语权”和“定价权”的痛苦与无奈。
西方人在这几年里已经榨干了四大天王们的市场油水,如今自己也深陷入了经济的泥潭之中,在这种泥菩萨过河的紧急关头,他们怎么会来关心和保护中国的当代艺术?中国人自己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收藏信念,还没有培养和建立起自己的收藏队伍,中国的当代艺术怎么会不崩溃呢!这就出现了刘太乃先生所描述的状况:“曾经1000万人民币的拍品,跌至100万人民币,只剩下十分之一,依然没有人敢进场承接!”
所以我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问题,第二是“话语权”和“定价权”掌握在谁的手中的问题。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恶性炒作
北京的艺术品市场火暴之后,开始聚集了外国的收藏家。我遇见多位境外的收藏家,看完拍卖会后拨浪鼓似地摇头对我说:“你们的拍卖会,我们真的看不懂”——原因就是市场的恶性炒做。
其实原因很简单:画家开始攀比:你的作品今天卖50万,我的作品明天必须卖100万!
然后场下约定:你在场上买我一张,我在场下再送你一张!
媒体为了自己的利益,主动去与画家“合作”,声嘶力竭地吹牛皮。于是,牛在天上飞,满地是大师。
还有那些五花八门、没有刊号、或者是胡乱编个香港刊号的杂志,印刷出来的目的是给画家专门送人用的……事实上,这样的杂志根本就没有市场,也毫不可信。
特别让人抖鸡皮疙瘩的是,有些人在私下制造所谓的“市场排行榜”,只要掏钱的画家,就会把他的价格吹捧上天去。
那些拍卖公司呢?才不管这里面的猫腻,只要收到了佣金,在他们看来就是真实的成交。
这样的恶性炒作相信许多业内人都是心知肚明的。
但是,它似乎却催生了看上去很美的艺术品市场繁荣景象。
当然,市场的恶性炒作现象,不仅仅是发生在当代艺术作品的市场里。
如此这般地“创造”辉煌奇迹,一旦风暴袭来,一个个记录就被吹得稀里哗啦,暴露出皇帝的新衣。害羞的人一定会为此感到尴尬,可是这样的人我见过的确实不多。
所以我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问题,第三是市场的恶性炒作的结果。
艺术家的批量生产问题
在艺术圈里有个现象,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喜欢“挑选”自己的学生。实际上,有些学生就是他们的“枪手”。学生模仿老师的风格,然后老师做些局部的修改,签了自己的名字,就等同于老师的作品,而且,收藏家根本不知道是学生代笔的。
老师的作品就这样一下子多了起来的同时,老师的画室也类似于做酱菜的生产作坊。
在某个公开场合,我曾经请教当代观念摄影家王庆松先生。
我说:“底片在摄影家的手上,收藏家们怎么样才能确保作品的数量只有艺术家所签售的那些呢?而且,如果艺术家愿意的话,他可以在这个尺寸上做一百张,等到市场好了,作品销售完了,又可以在另一个尺寸上再做一百张。这样一来,作品数量的增多,等于在稀释作品的市场价值。”
他回答:“只能靠艺术家自己的约束和道德力量!”
我们谴责那些作伪者侵犯艺术家的知识产权,骂他们就像盗贼一样,可是,艺术家批量生产的问题,是否也侵害了收藏家的利益呢?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人关心。
看上去,中国有足够大的市场,所以只要艺术家一红,市场一火,作品的销售没有问题。
但是,像台湾苗丰联先生那样的收藏家毕竟是极少数。他是台湾联华神通集团创办人苗育秀的公子。他在十多年前购买了岳敏君、方力钧的作品,购买的理由是因为岳敏君张着大嘴笑、方力钧均的光头让他“好开心”。他还把季大纯的作品挂在厕所里,认为是“至高的荣誉”。他才是真正的艺术玩家!
相对于爱好与收藏中国字画、瓷器和写实油画的人来说,上手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藏家毕竟是少数,而且目前中国大多数的收藏家,还不是真正的收藏家,他们收藏的目的就是为了投资,为了赚钱——这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因为市场就是人们赚钱的地方。
作品不少,藏家却很少,这是现实的收藏格局。他们一旦发现了某些艺术家的批量生产问题,就会犹豫不决,即使在艺术品市场低谷的时候也一样。而一旦看见市场的风吹草动,这些人的收藏意愿并不坚决,简直是望风而逃,生怕被套住。
所以我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问题,第四是艺术家作品的批量生产问题。
……
在这些因素(当然,还有其他因素:比如收藏家本身的质量问题;中国中产阶级队伍扩大的问题等,都与这个市场有直接的联系!)悄悄累加在一起的时候,正好遭遇到金融风暴,于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悲歌逐渐嘹亮了起来
Sunday, September 6,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Followers
Blog Archive
-
▼
2009
(1187)
-
▼
September
(50)
- 人生烦恼无数。 先贤说,把心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头,而芸芸众...
- Teresa ZhangI have crossing the oceans of time,to ...
- Ai Weiwei, censorship and sacred factsFiled under:...
- From masses to classesBy Mu Qian (China Daily)Upda...
- Digital Creations Come of Age Sign in to Recommend...
- 郎咸平亲临多伦多解密中国民营企业海外资本之路 文章来源: OTT方圆国际 于 2009-09-...
- 美剧中你未必能"听懂"的俚语 (英语广角)作者: kevin , 发表于: 星期六, 八月 29, ...
- 英文求职信中最经典的十句话 (英语广角)作者: 好文转帖, 发表于: 星期四, 九月 24, 200...
- 采访上帝 (英语广角)作者: 好文转帖, 发表于: 星期四, 九月 24, 2009, 02:40 ...
- 社交网站Facebook最近开始推出一系列电子商务服务 (科学经济)作者: timesny , 发表...
- 意大利大学与近代科学的诞生 (科学经济)作者: 释明 , 来自: NY, 发表于: 星期日, 八月 ...
- 网络广告的窘境 (科学经济)作者: 罗伯特·霍夫, 发表于: 星期四, 八月 20, 2009, 1...
- 估价网络“友情” (科学经济)作者: 李正宁, 发表于: 星期六, 八月 22, 2009, 02:...
- 数据分析让网络推广事半功倍 (科学经济)作者: 牟长青, 发表于: 星期四, 八月 20, 2009...
- 如何分析一个网站的真实流量大小 (科学经济)作者: 牟长青, 发表于: 星期四, 八月 20, 20...
- 云计算为商界带来巨变 (科学经济)作者: 钢筋水泥, 发表于: 星期六, 八月 22, 2009, ...
- 信息技术100强 (科学经济)作者: 商业周刊, 发表于: 星期六, 八月 22, 2009, 02...
- 德鲁克管理学家詹文明:职业经理人的五大工作 (科学经济)作者: kevin , 发表于: 星期二, ...
- 怎样下载YouTube视频 (科学经济)作者: kevin , 发表于: 星期二, 八月 25, 2...
- 暗物质和暗能量之谜 (科学经济)作者: kevin , 发表于: 星期二, 九月 15, 2009,...
- SNS营销分析:美丽又凶险 (科学经济)作者: 路不拾遗 , 发表于: 星期三, 八月 26, 20...
- 搜索引擎快速收录网站:搜索引擎登录入口大全 (科学经济)作者: kevin , 发表于: 星期五, ...
- SEO优化相关信息查询工具站点大全(中文) (科学经济)作者: kevin , 发表于: 星期五, ...
- 用什么软件搭建视频点播,网络电视比较好 (科学经济)作者: kevin , 发表于: 星期三, 九月...
- 下一个社会:知识型网络社会的管理 -林永青 (科学经济)作者: 好文转帖, 发表于: 星期四, 九月...
- 四种人不可交往来源:纽约时代 发布时间:2009-09-23 查看次数:2 在下如今已经进入“知天命...
- 读书只读一流书 -李开复来源:纽约时代 发布时间:2009-09-23 查看次数:1 我读书的渊源要...
- 希尔的形式主义方法,表现为他对视点的实证研究,其研究结果是:《宫娥》之视觉再现的悖论,源于画家视点的...
- 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因此认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受,...
- “洞喻”是说,假定有一些从小就被捆绑着不能转身的囚徒面朝洞壁坐在一个山洞里,洞口外面有一堆火在洞壁上...
- 太阳隐喻真理,洞穴和影子隐喻黑暗和事物的假象,囚徒隐喻无知的人.柏拉图把自己比做站起来的囚徒,因为知...
- “洞穴比喻”在《理想国》第七卷,柏拉图作了一个著名的比喻,其直接目的是要揭示“受过教育的人与没受过教...
-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使用洞穴寓言首次详细解释唯心主义。洞穴寓言说的是,在一个地下洞穴中有一群囚徒,...
- 段炼:视觉文化研究与当代美术教育日期:2009年1月1日 来源:美学研究 作者:段炼 阅读:811...
- 2009年09月11日 14:04:11 来源:东方早报 记者 梁佳 艺术的...
- Reopened Museum Tells Chinese-American Stories Ta...
- What to Do if You Have the FluSteps will protect y...
- Doubling Down on the Art Market Phillips plans an ...
- Closely Watched Buffett Recalculating His Betsby G...
- 走向多元:2006当代艺术文献展 作者:杨卫 2006-12-05 13:53:20 来...
- 一场精心策划的追尾:“追尾”当代艺术展 作者:刘洵 2007-06-25 17:24:17 ...
- 是谁掌控艺术品的定价大权? 从《三峡新移民》天价拍卖看“当代艺术”价格的成因作者:刘晓丹 20...
- 上海:艺术市场的尴尬与走向 作者:老 赵 2005-03-26 10:12:19 来源 ...
- 国际当代艺术市场的台前与幕后 作者:杜卡 2009-09-08 11:44:05 来源 ...
- 国际当代艺术市场的台前与幕后 作者:杜卡 2009-09-08 11:44:05 来源 ...
- 艾未未自称是个典型的人格分裂者(2009-09-04 15:35:15)标签:建筑 鸟巢 美术馆 艺...
- 2009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悲歌(2009-09-04 15:38:42)标签:收藏家 艺术市场 艺术...
- 最畅销的人际关系圣经2009-09-04 08:57:35来源: 中国日报网站 ...
- The corruption of tasteTHE JEWS IN ARTPART 2‘Moder...
- 哈佛大学今年最受欢迎的课程--幸福课 时间:2009-08-27 10:10:05 点击:31...
-
▼
September
(5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