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11, 2009

《经济学》 (斯蒂格利茨):最经典的经济学教材之一,第四代权威教科书

作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首次出版:1993年
全书名:《经济学》
被誉为:
最经典的经济学教材之一
继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之后西方又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入门教科书
第四代权威教科书
  斯蒂格利茨所著的《经济学》在1993年首次出版后,一版再版,被全球公认为最经典的经济学教材之一,成为继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之后西方又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入门教科书。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被认为是萨缪尔森的同名教科书出版以来最具国际影响的一部经济学原理教科书。

目录
[隐藏]
1 《经济学》内容提要
1.1 历史背景
1.2 基本观点
2 《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优点
3 外部链接

[编辑]《经济学》内容提要
[编辑]历史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一些经济学家对把经济学分割为微观和宏观两部分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宏观的变化必须以微观经济学的原理为基础,经济学的理论只有一套而非两套。于是在美国一本新的经济学入门教科书诞生了,那就是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它最重要的特点是试图推翻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主义的理论体系,经济学家称其为西方经济学史上继穆勒、马歇尔、萨缪尔森之后的第四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科书。

[编辑]基本观点
  这是唯一一本反映了最近20多年来经济思想革命的教科书。作为经济学的一位参加者和领袖人物,斯蒂格利茨把微观经济学从传统的“超市场”的栖息地引入了现实的不完全市场之中。他摆脱传统模式,创造了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完美的统一。

经济学名著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财富的分配》
《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
《福利经济学》
《丰裕社会》
《国富论》
《国民经济学原理》
《经济表》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
《经济学》 (萨缪尔森)
《价值与资本》
《经济成长的阶段》
《经济学》 (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原理》 (曼昆)
《利息与价格》
《人口原理》
《人力资本投资》
《通往奴役之路》
《有闲阶级论》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政治经济学概论》
《资本论》
《资本与利息》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政治经济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理论》
《资本主义与自由》

[编辑]
[编辑]《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优点
  该书最精彩的地方,是说明政府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说明信息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实际上,斯蒂格利茨教授正是以公共部门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建树著称。经济学首先要说明市场机制即“看不见的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然后要针对市场力量的不足说明政府政策这只“看得见的手”应该如何帮助把事情做好。公共部门经济学,谈的就是政府经济政策的作用。至于信息经济学,对付的是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即经济关系的双方,一方掌握的信息比较多,另一方掌握的信息比较少,信息优势的一方就可能要占便宜而损害对方的利益。最典型的是委托人—代理人的经济关系。出钱请人干活,出钱的一方是委托人,干活的 一方是代理人;股份公司股东是委托人,经理是代理人,他们的关系就是这样的关系。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就是如何让人讲真话,如何让人忠实效力。作为入门著作,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对这些高深理论都有精彩和相对通俗的说明。这本书的另一个好处是许多章节都可以独立的阅读,真是开卷有益,常读常新。

  其次,从较深的层次来看,第一,将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同经济学的最新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斯蒂格利茨在简洁清晰地讲述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经济学近二三十年的最新进展。他表述的基本模式是:先介绍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新古典经济学中非常严格和紧的假设条件逐步放松,再来观察经济学模型的变化。

  在完全市场条件下,新古典经济学在极其严格的理论假设下构造出了异常完美的理论模型,然而现实经济生活的情况非常复杂,很多问题不在新古典经济学家的视野之内,因而使得新古典经济学模型在一定意义上只具有“审美”功能,而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最近二三十年来,经济学家努力探索更为现实的经济规律,取得了新的发现和进展。象信息经济学,就是在不完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研究经济现象的变化。信息问题、激励问题、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等都是现代经济学的新发展。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对此有充分的表现,他一改传统经济学教科书固守新古典的“完美”,这是他的《经济学》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将宏观经济学建立在扎实的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之上。迄今为止,微观经济学应当说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从经济学史上看,凯恩斯对于宏观经济学的进步曾经作出过很大的贡献,但他没有处理好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而“萨缪尔森第一次成功地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结合在一起”(斯蒂格利茨语,见第一版序言),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但依然不够。斯蒂格利茨坚信宏观的变化必须以微观经济学的原理为基础。经济学的理论只有一套,而非两套。他认为在他之前“现有的教科书不能使人们了解现代经济学,即不能使人们理解现代的经济学者如何考察世界的原理,以及不能使人们理解为了懂得当前的经济问题而必须具备的原理。当我们即将进入一个新世纪的时候,我们需要超过马歇尔和萨缪尔森。”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