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16, 2009

哈佛經典
邱鴻安August 14, 2009 03:00 AM | 2105 觀看次數 | 31 | | ●哈佛大學歷史上的著名校長艾略特(Charles Eliot),在1909年曾編過一套書,叫做「哈佛經典」(Harvard Classics),這套書共51冊,所蒐經典名著,包括了古希臘的悲劇和哲學,直至19世紀達爾文的進化論。

艾略特編書的目的,是要讓沒有機會進哈佛的人,都可以得到哈佛的教育;哈佛以前最重人文教育,所以艾略特認為,讀了這套經典的人,就可盡得西方人文傳統的精華。


年輕作家彼哈(Christopher Beha),今年5月出版了一本新書,書裏所寫,正是他讀「哈佛經典」的情況。這套經典又叫做「五呎書架」(The Whole Five Feet),因為全書51冊,剛好放滿一個五呎的書架,彼哈的新書也以此為名。


讀彼哈的書,有一個意外的收獲,因為他討論到如何讀書的問題。彼哈自己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在讀「哈佛經典」時,剛克服了血癌,只有27歲,人生沒有方向,想寫作,又不知道要寫什麼,因此他在一個寂寞的冬天,決心用一年的時間,每周一冊,直至讀畢全套書,希望從中可以找到自己該如何活下去的智慧。


彼哈因為有自定的目的,所以真的讀到不少人生智慧,例如在人生的最重要課題生老病死上,他就有不少發現;法國思想家巴斯卡就說,再多的學問,也不能讓病痛和死亡沉默。(出自巴斯卡的「沉思錄」)


當他開始後不久,他的舅母得了皮膚癌,死亡立時逼近;他這時讀的是羅馬哲學家奧瑞利阿斯(Marcus Aurelius)的「沉思錄」,奧瑞利阿斯忠告說:你的時間有限,如果不趕緊清除人生的疑慮,你將會像時間一樣消失,一去不回。


到了夏天,他舅母去世,而他也血癌復發,因此他渴望從經典中得到慰藉。當他讀到19世紀英國哲學家米爾(John Stuart Mill)的自傳時,目睹聰明一世的米爾,因發現自己「只是一部理性的機器」(a mere reasoning machine),以致精神崩潰;幸好米爾在大病一場後,終告復元。米爾能夠痊癒,使彼哈得到很大的安慰。


新儒家徐復觀也鼓勵人讀經典,因為每門學問都必有被視為經典的著作,因此必須讀通經典,才能夠在一門學問上打下基礎。徐先生寫過文章,詳述他的讀書經驗,其中說到,他40多歲以前,幾乎沒有一天不讀書,但是卻因為沒有一定的目的,所以讀了幾十年的書,卻空手而回,沒有得到什麼好處。自從悟到這一點,他以後打開書本時,心裏就一定要有所追求。彼哈讀「哈佛經典」,因為有他的目的,所以能夠找到他要找尋的智慧,才不致於如入寶山,卻空手而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