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15, 2010

贏家通吃 全球化爆隱憂
財經新聞組綜合14日電January 15, 2010 12:00 AM | 30 觀看次數 | 0 | | 專家表示,未來十年的重大挑戰是如何解決全球化產生的寡頭富豪問題,這些人是學歷極佳、具國際視野的菁英分子,他們享受了全球化與科技革新最大的果實。為此,金融時報駐美國主筆傅里蘭(Chrystia Freeland)發表專文,探討這方面的問題。

寡頭富豪崛起


貧富差距擴大


傅里蘭說,人們往往忽略寡頭菁英的興起,因為造就我們這個新世紀的各種革新,像共產主義的崩毀、經濟全球化以及網際網路和電腦應用的普及,終究是拆除既有藩籬。柏林圍牆倒下,貿易障礙撤除,科技讓資訊傳播近乎自由。


她說,佛里曼是對的:當這些政治、經濟與社會的柵欄拆除,世界的確變得更平了。舊有的既得利益者,從音樂產業、傳統媒體到底特律的汽車工人,發現自己被矽谷、孟買與上海的創業家超越,難以競爭。


就算在「大到不能倒」的金融產業,小型競爭新秀已勝過原有的企業大軍。貝蘭克梵帶領高盛公司打了漂亮一仗,獲選為金融時報年度風雲人物;避險基金經理人鮑森則是放空次級房貸,變成億萬富豪。


傅里蘭表示,對於最聰明、最有毅力、最狡猾的人來說,我們所生的時代提供前所未有的機會。更驚人的是,今日白手起家的富豪不只出現在哈佛宿舍,也出現在班加羅爾的軟體中心,或者西伯利亞油田。文化讓我們認為,舊階級的式微與社經進階障礙消失,會帶來平等的效果。但是這一次,能讓菁英分子以史無前例速度賺到空前財富的力量,卻也讓社會變得更不平等。


這些力量造就了「贏家通吃」的環境:歐普拉與芝加哥第三、第四名脫口秀主持人的收入差距遠大於40年前。全球化與技術革新對於缺乏才智、運氣的人來說,是一種懲罰,不然就得靠壓榨他們獲利。隨著發展中國家的工人以及自動化產線把產品價格拉低,西方低技術工人的薪資下降,整體薪資中位數停滯不前。


傅里蘭指出,這種趨勢在美國最為明顯:從1997到2001年,美國收入排前10%的人,拿走49%的總實質薪資與所得增長,前1%更拿走24%;相較之下,後50%的人只分到13%,僅略多於前1%的一半。


菁英階級獨霸


懲罰凡夫俗子


任何把開放視為政治核心價值的人,都會把不平等擴大視為棘手的難題。現在是一個觀念極度開放、人群與貿易往來極度自由的時代,但是對於中產階級而言,這些開放機會多半只是理論,美國的社會流動實際上已經減弱。


直到2008年,這些似乎都還不是問題,寡頭菁英的精巧發明,像iPhone、Google與Amazon,改善了每個人的生活。其他不那麼美妙的發明,像次級信貸的爆炸性成長,則掩蓋了貧富不均、全球化輸家難以翻身的事實。


金融危機讓超級富豪與他人的鴻溝成為政治大問題。當你還有工作,能用不斷增值的房子抵押貸款享受度假時,嫉妒那些數億美元身價的金融家是一回事;但當失業率升到10%,房價崩跌時,華爾街卻開始發放與危機前一樣鉅額紅利,這很難讓人心平氣和。


貧富不均的話題異軍突起,最明顯的跡象是不只左派,連右派也開始談。前共和黨副總統參選人裴林常被名嘴講成缺乏教育的鄉下老粗,但這些特質也讓她能親近美國保守派基層,他們發現已被全球化與科技創新離棄。


收入極度失衡


掏空中產階級


右派知識分子在這場危機前,要不認定貧富差距並沒有惡化,要不就認定這無關緊要,如今連他們也開始表達關切。軟體創業家、保守派智庫曼哈頓機構研究員的曼齊(Jim Manzi),在他的新文章寫道:「如果我們坐視不平等以及造成不平等的因素繼續發展下去,我們將掏空中產階級,威脅社會凝聚,最終喪失我們的全球地位。」


傅里蘭最後表示,曼齊擔憂的是,收入不均造成社會與文化的鴻溝,讓高教育、工作勤奮的菁英與其他人隔得更遠。他把美國新富階層的家庭與個人習慣拿來與傳統的新教白人菁英(Wasp)作比較,後者的制度優點在於,幾乎每一個人都能完成美國夢。如果全球化的新富想要像傳統白人菁英一樣持久,那得達成同樣的目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