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1, 2011

村上隆:只要把尊严丢掉 艺术家可获更大的自由1
2011-05-18 09:36:34 来源:搜狐文化 点击:859次  我要说两句 字号T|T
复制链接 | 加入收藏 | [只看新闻图片]由于整个世界经济的走向是往下坡走的,所以整个时尚品牌也会因为这样的一个走向受到很大的影响,当然艺术如果还是在照着以前的方式,就是等着时尚品牌来邀请的话,恐怕这个做法已经慢慢会相当地式微,未来可能会有一个逆转的方向呈现,反而是由艺术界来邀请时尚品牌做合作,这是我的一个特别的看法。


村上隆:未来最重要的,就是从不同文化中抽取要素,带到自己的文化中



时间:2011年5月17日 12:00



地点:中央美院学术报告厅(以下为媒体群访)



记者:您所谓的艺术的自由,具体指的是什么?



村上隆:关于“自由”这部分是一个相当瞬间的一种感觉,按照我的解释来讲它是一个新的相遇,这样的相遇可能是跟自己的灵感、跟自己概念的相遇,同时它也是这个时代状况里边的一种突破。



记者:您说您的艺术与资本主义是一种抗争的关系,您和LV的合作是不是对这种抗争的一种妥协呢?



村上隆:如果各位一般的大众会觉得说跟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的一个合作是一种妥协的话,这样的看法也未尝不可,因为毕竟它作为广告效应来讲是很成功的,它也很成功地将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的一些产品和形象推广到社会上去。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这是现在我们所看不到的,也就是说村上隆很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的签的是多达100页像一本书那么厚的契约书,恐怕在合作之后这样的契约书会被展示在美术馆,到那一天可能世人才会知道村上隆跟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的对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实际内容,在这个时候,在展出的时候或许大家才会知道这个合作的重大意义又落在什么样的地方,也就请各位静待那一天的到来。



记者:我想问一下,您把作品用在路易-威登的商品上和您凡尔赛宫展示的意义是什么?



村上隆:其实这两者是无从比较的,因为路易-威登邀请艺术家来参与它的商品部分,它是一个非常包容性很大的公司,回头来看这个合作来看,当初路易-威登愿意邀请我这样比较业余的人跟他们合作实际上对我来讲是充满了冒险,对我个人来讲是比较充实的一个行为。相对于路易-威登在凡尔赛宫的部分,事实上双方在合作上,在各个要成就一个活动的每一个层次上面,各自都有各自不同的目的,我有我的目的,凡尔赛宫有凡尔赛宫的目的,就整个活动来讲,路易-威登的合作,还有在凡尔赛宫的展出,挑战的目的和所获得的成就感也都是不太一样的。
香港成为未来艺术中心的可能性
作者:欧美琳 2011-5-28 来源:艺讯中国本周四,第四届香港艺博会(ART HK)拉开了大幕。随着来自国际和本土的藏家纷纷把目光转向这座港湾城市,ARTINFO中国站将和您一同探讨这座城市成为未来艺术中心的可能性。



第四届香港艺博会展览现场

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曾经说香港是世界上“自由市场经济的最佳范例,”这座城市也的确长期沉溺于世界最佳商业地带的美誉中。它的税率是世界上最低的之一,绝大多数货物都不需要征收进出口关税,包括艺术品。完善的司法体系和作为亚洲中心的地理位置让人很容易就想到,香港是个得天独厚的艺术市场核心。但这不表示香港就铁定成功。你的商业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拍卖行和画廊在这里的不同遭遇验证了这一点。

拍卖行生意兴隆。去年十月,苏富比仅用6个专场就实现2.09亿美元成交额,光凭这一点就足够证明了。“香港的动力是惊人的,我们集团的全部目光都集中在这个地区了,”前欧洲和法国佳士得主管、2010年被任命为亚洲区总裁的高逸龙表达了对这个新兴市场的认可。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在香港开一家画廊却需要耐心和长远的眼光。对香港艺术市场增长至关重要的大陆新藏家更喜欢一览无余的拍卖厅;比起画廊,他们追逐的那些艺术品,比如瓷器和中国书画,通过拍卖行能找到更清晰的传承。经营着有28年历史的汉雅轩画廊,同时又是颇具影响力的策展人的张颂仁表示,目前绝大多数力量都集中在二级市场,不过他毫不怀疑香港有一天会吸引世界各地的交易商。这个展望可能正在成为现实:过去几年里,有三个强势玩家──马凌(Edouard Malingue)、de Sarthe Fine Art和高古轩──进驻香港,佩斯画廊也表现出跟进的意愿。

ART Hk是对香港艺术界的全面概括。已经举办了三年的艺博会将会在香港的画廊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类似的国际玩家将充分利用这个一年一度的机会来展示藏品、拓展业务。

拍卖行

香港的拍卖市场位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伦敦和纽约。2010年,佳士得和苏富比在这里实现的成交额占全球的16%。而且,资金的流向并非仅限于中国瓷器和传统艺术品这些强势项目,现代和当代艺术品、红酒和珠宝等奢侈品领域,也是热点。

“在过去25年里,香港一直是中国艺术市场的中心。要想真正了解这个市场,你必须到这里来,”香港佳士得瓷器和工艺品部主管安蓓蕾说。“对我们来说此时此刻是不同寻常的。我们这个门类的需求是空前的。”的确,2010年拍卖行在这个门类的增长惊人,从去年的8900万美元涨到了2亿3210万美元。

苏富比的数字还要惊人。2010年他们在这个门类的营收是3亿500万美元,比2009年的8520万美元翻了三倍,10月的瓷器交易爆出许多纪录:一只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拍出3240万美元(不过这个纪录一个月后就被另一只在英国Bainbridges拍出的乾隆瓶以8590万美元的价格打破了。)。

这些数字的确惊人,但它们对未来市场的功能起到的作用甚至更让人惊讶。“交易商和藏家感到市场的能量之巨大是空前的,”安蓓蕾指出。“我认为在未来的几个拍卖季里,还会有更多惊天大交易出现。”

瓷器和工艺品是香港拍卖业的核心,不过亚洲当代和现代艺术品同样火爆。中国绘画这个独特的门类集纳了用传统风格创作的近代作品,包括傅抱石、齐白石和张大千这样的名家,2010年在佳士得和苏富比都创出史无前例的纪录。佳士得在该门类网罗了879,248,500港元,比2009年的276,983,250港元多出了两倍多。苏富比的结果也相当惊人,从2009年的3亿1210万港元上升到8亿2550万美元。当代艺术的情况略显复杂。西方买家的热捧导致该门类在2006至2008年之间发生了过热,结果导致其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陷入困境。2010年中国大陆藏家也有大手笔的表现,但是目光很挑剔。他们更喜欢张晓刚、曾梵志和刘野这样功成名就的人物,尤其对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国先锋艺术兴起阶段的作品感兴趣。这一时期的艺术家还有许多备受关注,比如方力钧、刘大鸿、余友涵和毛旭辉。余友涵的《招手的毛泽东》(1995)10月在苏富比拍出550万港元,是最高估价的6倍,刘大鸿在11月创下个人纪录,《会议厅》(1993)拍出270万港元,是最高估价的10倍。

一些原本和香港没有太大关联的门类也突飞猛进,这一点更让人惊讶。在2008年取消了40%(这个数字本身已经是从上一年的80%降下来的)的高额酒税后,两家拍卖行都意识到了商机,但他们可能没想到这座城市会迅速超越纽约和伦敦的总量。自2009年以来,香港苏富比已经举办了14场大型拍卖会,去年十月3支拉菲·罗斯柴尔德堡1869拍出每支1,815,000港元的创纪录价格。

香港酒类市场的勃兴,主要动力来自中国大陆的新贵,在他们眼里,酒既是投资,也是社会地位的标志。钻石也具备类似的魅力,这一点在香港拍卖市场也有所体现。2010年香港佳士得的珠宝拍卖实现了1.63亿美元的营收,占全球4.26亿销售额的40%。在11月,以一颗拍出2320万美元的14.23克珍罕粉钻为首的珠宝拍卖总共网罗了7890万美元,创下亚洲纪录,同时也拍卖行史上最成功的一次珠宝专场。

前文提到,中国大陆买家是这些创纪录结果的主要推动者。据安蓓蕾估计,在瓷器和工艺品领域,2010年佳士得的成交额有六成和他们有关。安女士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一直在香港,亲历了九十年代市场主导力量从日本藏家转为台湾藏家,最终变成大陆藏家的过程,后者是2000年开始入市的。不过,香港本地藏家的影响力一直都不低,苏富比乾隆瓶的买家张永珍,其兄长就是备受尊敬的创奇古董收藏家张明。

像张这样的资深香港藏家在香港拍卖中占据了大约三分之一的份额。据高逸龙称,他们“处在一种更为‘成熟’的[收藏]阶段,在买和卖方面都很活跃,是亚洲购买力的基础。”执掌苏富比的程寿康表达了相同的看法。“要说投入度,香港是占先的,”他说。“比如,你看敏求精舍这个让人肃然起敬的藏家团体,经常聚在一起讨论艺术,聊东西。大陆地区还没有这样的组织。”

东南亚藏家在香港也很活跃。佳士得和苏富比的东南亚现代和当代艺术春、秋拍销售状况都很好。新加坡拍卖行艺通雷莎蒂(One East Larasati)去年秋天也小试牛刀,与其他一些亚洲拍卖行联合以联合亚洲拍卖商的名义举办了东南亚艺术专场。

画廊

要在香港获得成功,画廊必须把这座城市的枢纽地位充分利用起来,把触角伸到富有的侨民和外来人群落,同时以来自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地区的鉴赏家为销售对象。像香港高古轩总监尼克尼克·西门诺维克(Nick Simunovic)这样初来乍到者都把香港作为“整个亚洲的平台”,是通往韩国、日本、新加坡实力藏家大本营的入口。即便是汉雅轩这种老牌画廊的客户也以中国以外的人士为主。

不过,虽然都关注整个泛亚地区,画廊大都制定了培养中国藏家的长期计划,这种培养是需要不厌其烦地去发展关系的。帕斯卡尔·德·萨特(Pascal de Sarthe)在亚洲经营了30年的印象派和西方现代派大师作品,到现在才决定在香港发展。高古轩把西门诺维克“安插”在香港也有三年了,然后才在2011年1月开设分店。马凌则认为,让目前只有在拍卖厅里才感到心安的新藏家了解到画廊的价值,尚需一些时日。

向中国藏家推广西方艺术品也是一个需要时间的事情,除非是一些划时代的名字。马凌的画廊是第一个在香港专营印象派和现代大师的的画廊,2010年9月曾举办毕加索展。观展踊跃,但最终出手购买的都是西方藏家。高古轩的开幕展选择了在亚洲最受欢迎的达明·赫斯特。销售情况不错,但画廊没有提供具体的买家信息。

德·萨特的香港战略是多路出击。他的开幕展选择了亚洲现代大师赵无极,今年五月则举办了美国摄影师大卫·拉沙贝拉(David LaChapelle)的展览。他的理想是成为亚洲藏家的首选画廊,无论是寻找赵无极、塞尚,还是西方当代艺术。

ART HK

ART Hk自2008年开始运行,主赞助商是莱曼兄弟集团,当时距离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只有几个月之遥。一年后,西方世界仍在水深火热中。然而任何一个在2009年ART Hk的展厅里走过一遭的人都能感受到艺术市场的权力平衡正在向东方倾斜,香港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焦点。

今天的ART HK是亚洲艺术的大事。它的主导地位似乎很难有人能撼动,因为它具备港口城市的优越市场环境,有地理位置的优势,并且有一直专业的管理团队。本届ART HK迎来了165家画廊,其中包括伦敦的利森和白立方;纽约的马里安·古德曼和佩斯;东京的SCAI THE BATHHOUSE。究竟会有多少与会者参与买卖只能是凭空推测了,因为官方目前还没有公布销售数据。ART Hk总监连夫鲁说,许多西方画廊主要不是在做销售,而是在初级市场做一种“品牌推广,让人们了解自己”。他还说,有的画廊已经通过艺博会获得了“极为可观”的效益,有的则一般,不过他坚信亚洲将在艺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这是一场天翻地覆的变革,”他说,“很多事情是要一点点来的。”
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评审团阵容
2011-6-1 来源:Art-Ba-Ba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将于2011年6月4日开幕当天在绿园城堡(Giardini)颁发本年度各大奖项:包括仍保持悬念的最佳国家馆金狮奖、最佳展览主题艺术家金狮奖以及最具潜力艺术新人银狮奖。组委会已于5月6日公布了终身成就金狮奖的两位得主——奥地利的弗朗茨·韦斯特(Franz West)和美国艺术家斯图尔特文(Sturtevant)。

哈山尔罕(Hassan Khan)、卢迎华(Carol Yinghua Lu)、莱蒂奇娅·拉加利亚(Letizia Ragaglia)、克里斯汀·马萨尔(Christine Macel)和约翰·沃特斯(John Waters)五人组成的评委团由总策展人比奇·库莱格(Bice Curiger)提名,主席保罗·巴拉塔(Paolo Baratta)和威尼斯双年展委员会任命。



评委会主席:哈山尔罕 Hassan Khan(1975-)
居住和工作于埃及开罗。艺术家、音乐家、作家,被誉为实验音乐和实验录像先锋,他擅长在创作中运用不同的媒介,如摄影、装置、建筑、声音、动画、电影或录像等,从事出版、表演、讲座、现场和雕塑。作为音乐家Khan经常为剧院创作曲目并在全世界演出,最新创作为 tabla dubb.

卢迎华 Carol Yinghua Lu(1977-)
居住和工作于中国北京。Frieze杂志特约撰稿人, 《当代艺术与投资》杂志联合创办人和编辑。 将于今年9月在深圳OCAT和艺术家刘鼎共同策划《小运动:当代艺术的自我实践》。她还在近期被任命为2012年光州双年展的五位女性联合策展人之一。

莱蒂奇娅·拉加利亚 Letizia Ragaglia(1969-)
居住和工作于意大利博尔扎诺. 她毕业于博尔扎诺大学的哲学释义学,先后在佛罗伦萨和博尔扎诺等大学、卢浮宫学院和巴黎索邦大学(巴黎第四大学)从事当代艺术和博物馆学研究。 2002年起担任博尔扎诺当代美术馆独立策展人。2008年开始担任新博物馆(Museion)总监。

克里斯汀·马萨尔 Christine Macel
巴黎国立现代艺术美术馆总策展人,在蓬皮杜中心策划过多个展览。她目前正在筹划一个关于20世纪至21世纪舞蹈和视觉艺术的现当代艺术展“舞动生活”(Dance your life,和Emma Lavigne共同策划), 展览将于今年11月开幕,另外一个由她策划的关于Anri Sala的展览(2012年5月)也在准备之中。她曾在2001年为Eric Duyckaerts在威尼斯双年展比利时国家馆的展览担任策展人,并联合策展了展览“扎根柏林”(Based in Berlin),其著作频现于艺术书籍和杂志。

约翰·沃特斯 John Waters
导演了Pink Flamingos, Polyester, Hairspray, Cry Baby, Serial Mom and A Dirty Shame在内的16部电影,并在全世界众多画廊举办过摄影展。 他的新书《模范角色》(Role Model,2010)被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旧金山纪事报、波士顿环球报等评选为最受欢迎畅销书之一。沃特斯现任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MPAS)成员以及维克纳国际艺术中心顾问委员会成员。
文章版权归artspy艺术眼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转载来源。责任编辑:陈颖上一篇:艺术品拍卖收益中国最高
下一篇:憎恨当代艺术的双年展意大利馆策展人相关新闻
憎恨当代艺术的双年展意大利馆策展人
作者:Benjamin Genocchio(陈颖编译) 2011-6-1 来源:artspy艺术眼

Curator of the Italian pavilion at the Venice Biennale Vittorio Sgarbi

我总是惊讶于如此多国家迷失在了取悦艺术界政治的欲望中,他们在选择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艺术家及策展人时难免有失中肯。任命维托里奥(Vittorio Sgarbi)——意大利政治家、艺术评论员、早期大师作品的收藏家、当代艺术的怀疑者——为本届双年展意大利馆的策展人就是这种令人感到遗憾的症状的典型。

维托里奥在意大利以外的国家并不是太出名。对于那些不太熟知他的人,我可以打一个比方:他就是意大利艺术界中的格伦·贝克(Glenn Beck)。他是一名激烈的保守派兼理论家,他对当代艺术及艺术家们感到憎恨。他是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任命的2001-2002年度的文化副部长。2004年时,他创立了一个名叫“The Party of Beauty”的政党来反对意大利城市的发展,2008年他担任了西西里岛上某个市的市长。

如果维托里奥不是那么有报复心的话,那么这些情况都不会令人担心。但他有一个让人感到十分困扰的习惯:嘲弄艺术家,辱骂那些支持他讨厌的艺术家的策展人甚至是评论家。他仿佛总是时刻准备着与人争吵一般。几年前,他甚至还打算控告我对他组织的古代欧洲绘画作品展做出的坦率评论并以此威胁我。

任命维托里奥为此次双年展意大利馆的策展人,总算是给了我们一个探究他认为值得我们关注的艺术的机会。他期望用曼特尼亚的作品来填充整个场馆,而我对此丝毫不感到惊讶。但无论他准备展示什么,他作为策展人的效能都与双年展甚至是当代艺术毫无关系,而是全与意大利的政治有关。

维托里奥的任命正值意大利统一150周年。意大利文化部部长Sandro Bondi希望能够借意大利馆来表现对意大利文化遗产的赞扬,而在维托里奥的身上,Sandro Bondi恰好找到了他合适这项任务的特点。就我个人而言,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维托里奥究竟想传达什么信息,但有一件事我可以肯定:它必定会饱受争议。我也肯定维托里奥必定不会平和地结束这场盛会。他毕生都在为给当代艺术的心脏来一刀做准备,而现在正是这样的机会。是时候让艺术评论家们带上自己的头盔了。
陆蓉之封山之作:威尼斯双年展的super pass?
作者:胡畔 2011-5-14 来源:artspy艺术眼

新闻发布会现场

艺术家徐冰操刀设计logo,著名策展人陆蓉之封山之作——《未来通行证---从亚洲到全球》未开展即夺人耳目。由北京今日美术馆,台北晟铭(UNEEC)文化教育基金会,鹿特丹世界艺术馆和台湾美术馆与威尼斯Claudio Buziol(克劳迪欧·布几奥)基金会联手合作,共同推出的这个国际大展。此展览呼应了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展的主题“ILLUMInazioni - ILLUMInations”,(启发、光照与国家 ),展现了亚洲在艺术发展中,不止超越了国界,同时成为一个新的艺术宇宙中心。该展览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于Abbazia di San Gregorio (圣格雷戈斯修道院)以及Palazzo Mangilli-Valmarana(曼吉利瓦马拉那宫)两个场馆展出。



主策展人陆蓉之在艺术家为她创作的作品图片前为记者介绍展览

作为中国第一家民营公益性美术馆,今日美术馆首次参与到国际双年展中。先前提到,除徐冰亲自为该展览设计LOGO,陆蓉之亲自操刀策展之外,他们与来自意大利的Renzo di Renzo(迪?兰佐)以及德国Felix Sch?ber(李乐)共同策划了这次展览。超过100位亚洲及世界各地艺术家,提出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所萌芽的新美学,展现一个绚烂五彩的新视野。因此,展览被陆蓉之视为“亚洲艺术参与到威尼斯双年展中的通行证”。

陆蓉之言,如今的时代已经是一个不同于她的时代的时代,也是一个高科技时代。作为中国首位把curator一词翻译为“策展人”的前辈,陆蓉之认为如今的展览行业,学术氛围丧失得太快,人人都可以是策展人,让她不禁产生收回“策展人”这个冠名的念头。但与此同时,资讯的高度发达,也使得策展变得相对容易。隔空喊话,skype开会可以解决国际上的问题,而双年展中许多呈现形式也与高科技载体结合,更不用提艺术作品本身。陆蓉之言此展览为其封山之作,之后她将投入到老年人的公益事业中去,也许会编写电视剧本,策展和艺术相关的事宜,则由背后设计的这个虚拟形象在网上“代办”。



参展艺术家之一缪晓春出席新闻发布会

《未来通行证---从亚洲到全球》建立在古老的中国哲学根基“阴与阳”上;由一对互相对立又互补的观念开始,架构出一系列一分为二的组合,共享起源的概念,相互共存,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而又能转换为对方。同一准则可适用于构成《未来通行证》的类似概念:东方与西方,过去与未来,阴与阳,宇宙与个体(于圣格雷戈斯修道院展出),虚拟与现实及角色扮演(于Palazzo Mangilli-Valmarana曼吉利瓦马拉那宫)展出。这些看似一分为二的概念,却在呈现作品时为观众带来对“阴与阳”的解读。

在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展后,《未来通行证---从亚洲到全球》将于2011年12月移师至鹿特丹世界艺术馆,2012年4月移师至位于台中的台湾美术馆,其后继续巡回至北京的今日美术馆。同时,21世纪一个全新的艺术大众化概念的复合数字美术馆—— Streaming Museum也将精选《未来通行证》的作品,并将当代艺术透过其遍及七大洲的户外大型屏幕以及在线美术馆(www.streamingmuseum.org)同步呈现给全球观众。



从左到右-策展人陆蓉之、联合策展人Renzo di Renzo、联合策展人Felix Schober Claud



展场外景 Abbazia di San Gregorio



柯罗夫(德国),动漫泉源 (静态画面:谬思),2011




樱井理绘子,我恨这命运,布面油画,2011



徐冰,石径,装置,2011

而像这样的美术馆机构参与到威尼斯双年展中来的范例,艺术眼前些时候视频采访了南京四方美术馆的馆长朱彤,在以下页面可以看到他对于参与双年展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文章版权归artspy艺术眼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转载来源。责任编辑:胡畔上一篇:苏博德·古普塔(Subodh Gupta)个展纽约开幕
下一篇:画廊展出连环杀手作品惹争议相关新闻
憎恨当代艺术的双年展意大利馆策展人[图]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评审团阵容[图]威尼斯双年展上必看的拉美艺术家[组图]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布展现场抢先看[组图]“FAT ART 2011——十四重门/HIVE ”艺术展览开展[图]贝纳通公司取消威尼斯双年展展览计划[图]津巴布韦、印度公布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展览细节[图]保罗·文图拉(Paolo Ventura)代表意大利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图]“瑞信·2011今日艺术奖”启动在即[图]原2011年威尼斯双年展黎巴嫩馆策展人Georges Rabbath专访[图]
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国家馆
复制网址转帖到:新浪微博豆瓣网人人网 搜狐微博
作者:裴刚 2011-05-11 08:26:12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发布会现场



相关联接:



2011年第54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平行展



  2011年5月10日下午,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国家馆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居然大厦举行。国家馆策展人彭锋、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项晓炜、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副总经理阎东、专家评选小组成员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舒可文;参展艺术家潘公凯、杨茂源、蔡志松、原弓、梁远苇等参加。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将于2011年6月4日至11月27日在威尼斯举行,中国将以国家馆的形式参加这一国际当代艺术的盛会。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受国家文化部委托,将于2011年6月2日至11月27日在意大利威尼斯处女花园及军械库举办“弥漫——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展览,展出五件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观念装置作品。本届中国馆的展览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所属的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具体承办。







左起: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艺术家原弓、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阎东



  经专家委员会评选,彭锋的策展方案被确定为中国馆的最终方案。本届中国馆展览的主题确立为“弥漫”(Pervasion),以花、茶、香、酒、药五种气味的弥漫为线索,对传统深厚的中国文化做出最当代的艺术表达,让威尼斯弥漫中国味,将亚平宁半岛浸泡在中国文化的氛围之中,既显示中国文化的独立身份,又寻求同其他国家和文化之间的广泛联系。







左起:艺术家杨茂源、蔡志松、梁远苇



  潘公凯、杨茂源、蔡志松、原弓、梁远苇五位参展艺术家分别以荷、药、茶、香、酒为题材进行创作,与“五味俱全”和“五味杂陈”形成隐喻关系。五味是五行的一种表现形式,既意味着基本味道又意味着全部味道,从而蕴含着普遍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五位艺术家以五种气味为主题创作的艺术作品,在总体上将创造出一个奇妙的感觉世界。观众的感官将被充分激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联合行动,将形成别具一格的心理感受。







左起: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参展艺术家代表潘公凯、文化部对外联络局副局长项晓炜、2011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彭锋



  本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总策展人Bice Curiger将主题确立为ILLUMInations,取“光照”(illume)和“国家间”(nations) 的意思。基于光照的启迪,是基督教文化的基本观念。中国文化更侧重味或者气味。中国哲学主张宇宙万物是气的聚散,而不是上帝的创造。西方美学重视光,中国美学重视味。西方美学中的光的启迪,在中国美学中就是味的渗透和弥漫。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代表艺术家发言



  众所周知,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是一个拥有上百年历史、当今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盛事。中国馆的展览将向欧洲和世界各国人民展现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中国当代艺术的特色,并预示中国当代艺术未来的趋势。







专家评选小组代表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发言



  在西方价值观主导的国际艺术界增强中国的话语权,是艺术界共同思考的问题。“弥漫的中国味”将成为威尼斯观众挥之不去的心绪,从而缩短他们与遥远的中国文化之间的距离,同时也相信本次展览一定能够在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各个国家馆展览中独具特色,将成为西方艺术界乃至国际各界媒体关注的焦点,为中国参加国际重大文化艺术活动留下可圈可点的一页。



  参展作品介绍:











  杨茂源《万物皆器》



  位置:油库地面任何地方



  材料:特制外形像埙一样的瓷罐,大瓷罐5000个,小瓷罐20000万(根据中国馆的观众人数而定)



  尺寸:大瓷罐直径12厘米, 小瓷罐直径6厘米



  作品说明:将中医古方烧制在外形像埙一样的瓷罐的内部,瓷罐的外面配以传统手绘图案。大小两种罐子摆出各种形状,每一位观众都可以带走一个小馆子作为礼物。除了中药气味之外,瓷罐里空无所有。以此装置来揭示中医原理和它的当下遭遇:根据中医理论,包括气脉、经络、穴位等在内的我们认为不可见的东西都是可见的,但是将不可见的转变为可见的中医理论对于今天的大多数人来说却是不可见的。







  原弓《空香》,装置



  作品材料



  1. 九个液晶显示器、外接信号器、无线监视器



  2. 超声波雾化器系统20组



  3. 高压水雾系统8组



  4. 强磁铁



  5. 可供170天使用的天然香料



  6. 各种管线及电线



  7. 数控定时器



  8. 透明亚克力材料



  9. 户外高压泵



  10. 不锈钢高压管及橡胶高压管



  11. 洁净水源



  12. 电缆



  13. 外接电源箱



  14. 鹅卵石



  作品实施



  1.隐蔽:



  选择中国馆内视线不易察觉的油箱顶部的位置均匀分布超声波雾化器系统20组,在中国馆外墙体及处女花园的草地、空地上安装铺设(在不损害墙体的基础上)高压水雾系统8组,地面的管线用鹅卵石覆盖,并力求隐蔽安装。但雾化器工作的状态通过无线监控器传输的信号显示在中国馆内的九个液晶显示器上。



  2.充满:



  20组超声波雾化器与8组高压水雾系统将使中国馆内6000m³及馆外的空间充满雾化香气。



  3.消失:



  中国馆内外安装的雾化器在自动化控制下循环并阶段性的释放雾气,雾气在空间里充满并达到饱和时,能使中国馆内外的客观场景悄然而短暂的视觉消失。



  4.安全:



  作品中的超声波雾化器所释放的雾化气是纯净水的雾化状态,香气是由天然植物香料所制,成雾粒径最细,100%小于10微米,70%小于4微米,雾粒子可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使成雾更自然更飘逸,同时不打湿人的衣服。



  系统对水源进行三级超纯过滤使喷雾范围雾粒子为无菌级,完全物理雾化不带任何化学成分,在成雾的同时产生大于普通城市2000—5000倍以上的负氧粒子,使得在给人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享受到犹如置身于原始森林中一般尽情呼吸清新的空气。

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国家馆
复制网址转帖到:新浪微博豆瓣网人人网 搜狐微博
作者:裴刚 2011-05-11 08:26:12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潘公凯作品“雪融残雪”效果图



  潘公凯《雪融残荷》



  位置:油库中间过道



  尺寸:20米长4米宽3米高



  材料:五合板、投影机、空调机、水墨画



  作品说明:潘公凯的作品将安置于中国馆建筑“油库”内狭长的通道中,名为“雪融残荷”的作品将以巨幅的水墨荷塘为背景塑造出一个充满中国意象的空间,在作品完成后将把环境温度控制为5摄氏度,在夏季室外温度高达40摄氏度的威尼斯,这件作品将不仅带来东方审美的视觉,同时也将带来身体上的直接感受。作品基底是一幅经放大印制的中国水墨,投射在水墨上的是作者的文章“论西方现代艺术的边界”。动态投射的英文文本不仅像雪花一样源源不断地输入和照亮中国水墨,在注入的同时,也不断纷纷解构成片段,像雪花一样纷纷散落,像积雪一样落到中国水墨画成的荷叶上,又随之逐渐消融。这样一种动态的过程,正是现代性“西学东渐”的写照,从西方的角度来看,不断地传入,不断地输出,从东方的角度来看,不断地吸收,不断地消化与消解于无形,本体始终存在。从超越东西方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整体的作品,可明确辨识的不同“身份”和谐共存,“和而不同”,并未呈现出此消彼涨,非此即彼的态势,而是共同呈现出异样的东方式的诗意。观众在观看作品时,既可以感受到雪天的凉爽,又可以感受到荷塘的气味。











  梁远苇《我请求:雨》,装置



  时间:2011年



  材料:白酒,橡胶管,水管,金属结构,腰椎穿刺针,金属桶,水泵,电力系统。



  尺寸:高/280,宽/230,进深/230(cm)



  描述:白酒从装在橡胶管顶端的三根腰椎穿刺针中射入安装在油桶内的金属盆,经管道流入藏在油桶内的水泵,水泵把酒抽回水管,如此循环。







  蔡志松《祥云》,装置



  尺寸:主体云朵:700×680×350cm(由8朵云组合而成),悬浮云朵:220×200×120cm至120×100×80cm 大小不等的2-10朵云朵组成(具体数量待主体云朵立体效果而定)



  材料:不锈钢喷白漆,一套风铃,棉花,白色气球,茶叶等等



  作品说明:主体云朵以不倒翁结构置于草地上,可随风摆动。云朵内部悬挂风铃和茶叶,风来云动,茶香与风铃声一并传出。漂浮云朵表面用茶薰香后的棉花塑型于白色气囊表面,内充氦气,悬浮于草地上空2-4米处,可保证人在下面穿行。目的要在中国馆门前制造一种具有禅意空灵的梦幻气氛。
第54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中国平行展
碎裂的文化=今天的人?——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
作者:郑宏彬   2011-05-20 10:55:13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复制网址转帖到:新浪微博豆瓣网人人网 搜狐微博

师进滇 白色树林 200 - 300根 不锈钢丝着色 2004年

更多图片





研讨会现场



  2011年6月,介绍世界三大艺术展览盛事之一的第54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将再次开展。由中国著名批评家王林和意大利特邀批评撰稿人Gloria Vallese共同策划的《碎裂的文化=今天的人?——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将于6月3日在此次艺术盛会上作为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平行展亮相威尼斯。







中国著名批评家王林







格罗莉娅﹒瓦丽思Gloria Vallese:艺术图像符号学专业毕业,现任威尼斯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史终身教授。作为艺术新闻记者,她是意大利米兰ARTE杂志的撰稿人。自1999以来,瓦丽思就在ARTE杂志的“威尼斯双年展即时指南”栏目里致力于创作和写作。



  第54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由双年展艺术总监策划的主题展;二是由各国政府推选策展人及艺术家组织的国家馆展;三是作为整个威尼斯艺术双年展重要组成部分的平行展,这是面向全球非营利艺术机构,由自由策展人公开申报的学术性展览,其指向为原创性的艺术创作。要取得筹办平行展的资格,必须得到双年展艺术总监的批准,其评判标准只在于展览的学术意义,经组委会多次审查后,方可批准进入展览程序。其公开性及学术价值,体现着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的长远眼光和对新艺术的关注及推进。



  据悉,今年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收到了五千多份申请报告,最后批准30多个平行展在威尼斯城区内组委会认定的场地举办,其择定比例为一百多分之一。《碎裂的文化=今天的人?——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作为双年展平行展项目进入第54届威尼斯国际双年展流程,经过3个月的申报、筛选以及多方的努力,于2011年2月21日收到双年展主席、艺术总监的批准函件,并在市中心极佳位置确定了展览场地。



  本次展览的题目为《碎裂的文化=今天的人?——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其主题阐释如下:在当今社会,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所面对的不再是整体的、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而是一个多元然而破碎的文化现实。这种文化矛盾在中国显得特别突出,因为中国艺术家正处在中外文化、古今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激烈冲突之中,其艺术创作呈现出来的面貌既冲动又混乱,既丰富又活跃。对身处文化现状的思考,已成为中国艺术家求证个人文化身份和追求个体精神自由的工作目标。而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呈现出来的既有面貌,在市场化力量的支配中不少是浅层符号化的。在这样一种他者化的面貌中,中国文化经常被作为一个假想的整体来加以展现,脱离了艺术家个人的具体经验,难以真正揭示中国人今天的生存现实和文化困境。在经济上高速增长、政治上坚守专政这样一种充满矛盾的社会状态中,以个体自由作为精神追求的中国新艺术,如何与中国历史文化发生关系,是本次展览考察的重点,而自我对文化现实的质疑,也就是对人的存在价值的追问。



  《碎裂的文化=今天的人?——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由广东美术馆主办,得到中国上海奥赛画廊、中国北京嘉普国际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广州53美术馆、中国成都中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中国重庆市鼎融创新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意大利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处、意大利威尼斯孔子学院、Liceo Artistico Statale di Venezia(威尼斯艺术学校)等机构的支持。展览共邀请15位当代艺术家参展,其中,中国艺术家13人,作为对比,还特别邀请了2位意大利威尼斯的艺术家参展。展览开幕前在意大利中国大使馆文化处举办媒体见面会和在威尼斯孔子学院举办新闻发布会。展览期间8位中国艺术家还将在威尼斯孔子学院举办学术讲座。展览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影像、装置等不同艺术类型。







A展场 Convento Del Santo Sprito走廊展区 此场地将展出 王小松作品 《制造生活》







A展场 Convento Del Santo Sprito户外展区 此处将展出广州艺术家冯峰作品《W 喷泉》







B展场Palazzo Giustinian Recanati室内展区







B展场Palazzo Giustinian Recanati户外展区



  展览主场馆地点为威尼斯Palazzo Giustinian Recanati (Dorsoduro 1012,Venezia),该建筑建于15世纪,临河而建,有精致的花园作为户外展示场地,因紧临藏有乔尔乔内等威尼斯画派重要作品的研究院美术馆(Gallerie dell’Accademia),该处乃是威尼斯最重要的艺术景点之一。另一处场地为,Convento Del Santo sprito (Dorsoduro 460, Venezia),也是一处15——16世纪的建筑,原为修道院,因紧临著名的Punta Della Dogana现代艺术博物馆而成为威尼斯访客最多的当代艺术景点。两处展场相距甚近,皆在离水上巴士船站数十米的地方。



  预展时间为6月3日, 2011年6月4日和整个威尼斯双年展一起正式向公众开放,展期将持续到9月份。在展览期间,将在威尼斯以中国新艺术的精神取向及其国际关系为题,举行两场公开讲座及其他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今天中国真正的文化现实和中国当代艺术的真实面貌,并给来自全世界并希望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参观者以新鲜的感受与启发。

Followers